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

2015-12-26 03:05安世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普外科抗生素切口

安世荣

(贵州省思南县大坝场镇卫生院,贵州 铜仁 565111)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

安世荣

(贵州省思南县大坝场镇卫生院,贵州 铜仁 565111)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手术中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对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开展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依据抗生素用药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者在全部围术期应用药物,对照组患者仅于术前应用药物,观察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67%,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同切口类型中以三类切口的感染概率最高,单一抗生素用药的感染率最低。结论针对开展普外手术患者给予合理的抗生素药物可以有效避免切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确切的预防作用。但在用药前需要合理进行药物选择、充分配置用药时间,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单一种类药物,可保证临床预防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普外科手术;抗生素;切口感染

普通外科手术后经常会发生切口感染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全部手术的9.65%~17.65%[1]。抗生素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方式之一,传统预防措施是在手术开展前给予抗生素药物,但多项研究均表示单纯在手术前给予预防干预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2-3]。为了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预防方法,本次研究针对60例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给予抗生素,现将具体开展方式与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表2 不同切口类型的感染发生率比较

表3 不同联用药物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开展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其中,腹部手术患者101例,经腹切开引流手术患者13例,表浅组织外伤手术患者6例。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1.2±4.1)岁;治疗组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1.9±4.3)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单一或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包括庆大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等。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展前麻醉诱导期给予相关药物使用,治疗组患者开展围术期用药,在手术前1 d给予药物,术中持续给药,术后连续给予3 d。

1.3 疗效判定:术后观察患者的切口基本表现,如切口部位存在明显的红肿、触痛或皮肤发热等表现,切口局部筋膜组织可见脓液渗出,或行拆线处理后切口部位出现脓液渗出均判定为发生切口感染。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根据不同切口类型开展具体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不同用药时间、不同切口类型以及不同联用药物的切口感染发生概率比较情况详表1~3。

3 讨 论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或者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由微生物或高等植物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替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可降低其他细胞生长发育功能[4]。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多发的并发症之一,合理给予抗生素类药物可显著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用药前需依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选择最佳的药物,并控制好用药时间和血药浓度,才能充分发挥抗生素的实际应用价值。临床开展普外科手术前并无法明确判断引发感染的主要细菌种类,多以广谱抗生素为主。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广谱抗生素类常见药物,并且以头孢菌素类为主。抗生素药物会存在引发肠道不良反应与过敏的风险,但应用头孢前开展药敏实验可避免过敏情况的发生,所产生的肠道不良反应一般也较为轻微,停止服药后均可改善。

有研究报道显示术后应用抗生素所起到的预防作用不佳[5],多因为术后细菌已逐渐侵入仅组织细胞当中,此时给予药物并不能起到彻底根除的效果,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也降低了临床手术的实施效果[6]。部分研究表示抗生素的具体给药时间应控制在开展手术前1 h内,并持续应用于手术结束后。本次研究针对120例患者分别开展了不同时间的抗生素应用,结果显示,围术期用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概率为3.33%,显著低于单纯术前用药患者,进一步证实了以往研究的结论。

临床针对一类切口患者一般不给予抗生素类药物,但二、三类切口患者需要联合抗生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一类切口的感染率为2.27%,二类切口为3.28%,三类切口为13.3%,以三类切口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次研究中还依据患者采用抗生素药物的不同组合开展了相关分析,本组患者中单一用药者43例,二联用药者63例,三联用药者14例,给予抗生素后,三联用药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单一用药的发生率最低。

综上所述,针对开展普外手术患者给予合理的抗生素药物可以有效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具有确切的并发症预防作用。但在用药前需要合理进行药物选择、充分配置用药时间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单一种类药物,可保证临床预防效果,值得进一步给予推广与研究。

[1]任建科,江尊淮.论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36-337.

[2]邢西敬.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2012,10(4):163-164.

[3]罗育建.浅谈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作用[J].求医问药,2011,9(12):306-307.

[4]王太敏.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10):90-92.

[5]张琴.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C):8-9.

[6]王贻东,徐红全,王涛,等.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82-83.

R969.3

B

1671-8194(2015)06-0114-02

猜你喜欢
普外科抗生素切口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抗生素的故事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