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全组筛窦开放术对前组筛窦炎手术疗效的影响

2015-12-26 03:05王彩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鼻窦炎内镜研究组

王彩霞

(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职工医院,甘肃 兰州 730065)

鼻内镜全组筛窦开放术对前组筛窦炎手术疗效的影响

王彩霞

(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职工医院,甘肃 兰州 730065)

目的探讨鼻内全组筛窦开放术对前组筛窦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4年4月本院行鼻内镜手术的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具体手术形式,44例前组筛窦开放术分为研究组,44例全组筛窦开放术分为对照组;跟踪随访6~36个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主观性VSA与客观性LKE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主观VSA及客观LKE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行全组筛窦开放治疗前组筛窦炎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前组筛窦炎;鼻内镜术;全组筛窦开放术

鼻内镜手术主要是清除患者鼻道阻塞、改善引流方向、消退炎症,同时保留鼻腔内鼻窦黏膜的正常组织结构,保证患者鼻道通气引流顺畅。本文探究在鼻内镜术下行全组筛窦开放术对前组筛窦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2月至2014年4月本院行鼻内镜手术的8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术中44例前组筛窦开放为研究组,44例全组筛窦开放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24例(25侧),女20例(27侧),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2.56±5.12)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病程(3.21±0.45)年;对照组男23例(37侧),女21例(31侧),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35.78±5.97)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病程(4.56±1.1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侧数、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据CT、X线检查结果符合鼻窦炎诊断标准,同时符合鼻内镜手术治疗[1]。排除标准:检查结果不符合诊断标准;本研究手术相关禁忌证。

1.3 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局部麻醉后,全部行Messerklinger术,切除中鼻道息肉,开放上颌窦自然口。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前组筛窦开放切除;研究组切除前组筛窦及病灶组织,再开放患者中鼻甲基板、切除掉筛窦,并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行相对应的病灶切除,有效保证患者引流无阻碍、通道畅通。

1.4 疗效判定:依据术后随访6~36个月记录资料行主观与客观判定两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均按照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为判定标准,其中主观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SA):0分=无困扰,10分=严重困扰;客观评估采用内镜黏膜形态系统(Lund-Kennedy endoscopic srore,LKES)主要判定患者鼻息肉、水肿、鼻漏、结痂、瘢痕情况:0分=无困扰,1分=轻度困扰,2分=重度困扰,总分0~20分[2]。

1.5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VSA评分情况: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头面部肿胀、鼻塞、鼻内分泌物三项VS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LKES评分情况: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鼻息肉、水肿、鼻漏、瘢痕四项LKE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VSA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VSA评分情况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头面部肿胀 鼻塞 鼻内分泌物 嗅觉减弱研究组 44 1.5±0.03 1.23±0.04 2.35±0.27 3.25±0.34对照组 44 2.78±0.07 1.97±0.06 3.45±0.29 3.15±0.30

表2 两组患者LKES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LKES评分情况比较[(),分]

组别 例数(n)鼻息肉 水肿 鼻漏 瘢痕 结痂研究组 44 0.07±0.01 0.21±0.01 0.15±0.02 0.43±0.07 0.04±0.01对照组 44 0.20±0.03 0.44±0.02 0.27±0.04 0.59±0.09 0.09±0.01

3 讨 论

早期筛窦炎的征象为黏膜肿胀、纤毛运动终止以及筛窦通气与引流受抑制,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前鼻孔中擤出流脓鼻涕,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等全身症状。炎症若未及时消除,可迁延为慢性鼻窦炎,在增加临床治疗与预后难度的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随访时的头面部肿胀、鼻塞、鼻内分泌物三项VS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前组筛窦炎应用鼻内全组筛窦开放联合鼻内镜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前组筛窦炎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降低其对患者造成的困扰与压力,恢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具有较理想的预后效果。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随访时的LKES评分各项因子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的鼻息肉评分(0.07±0.01)分与鼻漏评分(0.15±0.0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鼻内全组筛窦开放联合鼻内镜术在清除不可逆病变以及保留鼻腔正常黏膜与生理接受上的效果比单纯应用前组筛窦开放术效果更好。分析原因是:前后组筛窦解剖区域联系较紧密,选择对前后筛窦影响均相对较小的中鼻甲基板作为手术开放区,在行前组筛窦开放术切除病变的基础上,有效解除后组筛窦的引流障碍问题,进而避免单纯前组开放术对后组筛窦引流的影响,进而提高联合方案的手术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前组筛窦炎患者行鼻内全组筛窦开放联合鼻内镜术治疗,可以提高不可逆病变的有效切除率,保留鼻腔正常黏膜与生理结构,相应降低病情对患者造成的困扰,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刘新.鼻内窥镜下全组筛窦开放术治疗前组筛窦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28-29.

[2]李文军.蝶窦和筛窦真菌球性病变急性发作的诊断及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18(20):123-124.

[3]贺松坡.122例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鼻内窥镜的手术治疗观察[J].当代医学,2012,12(1):304-305.

R765.4

B

1671-8194(2015)06-0135-01

猜你喜欢
鼻窦炎内镜研究组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