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5-12-26 03:05左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传染性小儿

左雨

(四川省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左雨

(四川省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目的讨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65例患者获得痊愈,7例患者获得显著恢复效果,6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效果,其总有效率为97.5%。结论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足够的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特征进行重视,这样的话则可以及时的对该病进行诊断,有效提升诊断率,并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有效的降低。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于受到人类疱疹病毒的感染所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儿童中比较常见,其具备着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且预后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其临床特征主要为肝脾肿大、咽峡炎、发热以及淋巴结肿大等。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往往是少年期比较严重,其年龄越小的儿童,其临床特征越不明显[2]。本研究中主要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并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5例,其年龄为5个月~13岁,平均为(2.4±0.6)岁;女性患者为35例,其年龄为5.5个月~12.5岁,平均为(3.2±0.8)岁。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小板降低性紫癜、脾肿大、颈淋巴结肿大、眼睑水肿、鼻塞、咽峡炎、皮疹、打鼾、咳嗽、发热等[3]。

1.2 方法:所有患者都通过静脉注入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或者是更昔洛韦等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次5 mg/kg,每天2次,一个疗程为10 d。而病情严重的患儿,经过3 d的抗病毒治疗,其发热症状一直持续的,则应该通过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每次400 mg/kg,每天1次,连续使用4 d左右。其中存在着细菌感染的患者则应该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并发心肌损害与肝功能损害的患儿则需要进行营养心肌与保肝治疗[4]。

1.3 统计学方法:本组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研究,其中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分别行χ2、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65例患者获得痊愈,7例患者获得显著恢复效果,6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效果,其总有效率为97.5%。见表1。

表1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例(%)]

3 讨 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于受到人类疱疹病毒的感染所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此疾病可以牵涉到全身的多个组织与系统,其主要包含了肾脏、心脏、脾、肺、淋巴结与肝等,但主要是网状的内皮系统[5]。在儿童中比较常见,其具备着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同时,此疾病的病程具备着自限性,如果不存在并发症的话,则其可以迅速的得到康复,但有些患儿会并发多系统的并发症,其病情严重,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治疗,则非常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死亡。

此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肝脾肿大、咽峡炎、发热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在临床中比较容易对其进行诊断,但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其临床特征则比较不明显,则很难对其进行诊断,非常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的情况[6]。其中扁桃体内含有白色的分泌物以及发热等症状容易被误诊成化脓性扁桃体炎;皮疹、发热与咽红等则容易被误诊成猩红热;颈部淋巴结出现肿大则非常容易被误诊成淋巴结炎。所以在临床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诊断,并及时的对其进行治疗。

本研究中主要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并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其研究结果显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65例患者获得痊愈,7例患者获得显著恢复效果,6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效果,其总有效率为97.5%。

总而言之,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足够的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特征进行重视,这样的话则可以及时的对该病进行诊断,有效提升诊断率,并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有效的降低。

[1]朱易萍,高举,杜惠容,等.19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1):147-149.

[2]严海燕,罗晓红,陈娟,等.EB病毒抗体和DNA联合检测可提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灵敏度[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24(11):67-68.

[3]王晓莉,于洁,徐酉华,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相关疾病临床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9:45-49.

[4]高立伟,谢正德,刘亚谊,等.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EBV抗体与DNA载量检测的诊断意义[C].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17-19.

[5]陆晓萍,冯俊杰,倪龙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心肌损害40例临床分析[C].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8:122-123.

[6]张云峰,张蕴萍,陈芮,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多器官严重受损1例[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5(3):22-24.

R512.7;R725

B

1671-8194(2015)06-0141-01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传染性小儿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