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5-12-26 03:05吴秋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子宫出血性激素绝经期

吴秋芳

(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0200)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吴秋芳

(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020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经刮宫治疗后治疗组服用米非司酮,对照组服用安宫黄体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且治疗组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止血、诱导闭经的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绝经过渡期常见病症,患者卵巢功能退化,内分泌失调,引起子宫异常出血。近年来米非司酮开始应用于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并取得可喜进展。现对我院相关治疗工作加以回顾,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患者年龄为43~56岁,平均年龄为(48±3.9)岁。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为45~54岁,平均年龄为(49±3.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贫血,月经紊乱,经期延长,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1.2 纳入标准: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患者在1年内未接受其他性激素治疗,经诊断性刮宫后,病理显示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血常规检查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其他指标正常,无肝肾功能异常,未患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无非司酮禁忌证,对本治疗知情并同意。

1.3 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前经彩超检查子宫体积与内膜厚度,测定性激素水平(FSH、LH、P、E2),接受诊断性刮宫后开始服药。治疗组患者每晚服用12.5 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患者每晚服用10 mg安宫黄体酮,周期性服用,每个周期服用22 d,连续服用3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效果: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无效。痊愈:患者治疗后直接进入绝经期,或只有少量周期性子宫出血。有效:患者治疗后月经量减少,周期缩短。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以痊愈和有效计算治疗的总有效率。②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经彩超检查,测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③生化检验指标:治疗后检查患者性激素水平(FSH、LH、P、E2)、肝肾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有效率:经刮宫及术后服药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见表1。治疗组痊愈39例,有效9例,对照组痊愈27例,有效1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n/(%)]

2.2 性激素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见表2。治疗组患者性激素FSH、LH、P、E2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2.3 子宫大小: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治疗组用药前(14.7±2.4 )mm,用药后(5.5±1.3)mm;对照组用药前(15.1±2.8)mm,用药后(4.1±1.6)mm。治疗组和对照组服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明显,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治疗组共发生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失眠、恶心、呕吐、盗汗、头晕等。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均未发生异常。

3 讨 论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因患者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失调,孕激素缺乏,无黄体形成,雌激素失去对抗,进而使子宫内膜持续增厚。临床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常使用诊断性刮宫、性激素药物,如安宫黄体酮。需要注意的是,孕激素药物的使用也有可能导致突破性出血,所以孕激素止血作用虽比较确切,但主要适用于体内已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患者[1]。近年来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发现,米非司酮具有明显的抗雌激素调节机制。米非司酮为炔诺酮的衍生物,和孕激素受体的具有较高的结合力,能拮抗孕酮作用进而延缓或者抑制子宫内膜腺体的分泌活性[2]。该药可直接和间接作用于丘脑-垂体系统,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抑制卵泡期卵泡的发育,并发挥诱导闭经的作用,促进患者平稳过渡到绝经期。以往有研究显示,患者在服用25 mg/d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时容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难以坚持治疗,而将剂量调整为12.5 mg/d则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本次治疗组患者经刮宫治疗后服用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王丽鸽,孙丽萍.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6):2300-2301.

[2]李然小.诊断性刮宫术加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71-72.

R711.52

B

1671-8194(2015)06-0174-01

猜你喜欢
子宫出血性激素绝经期
自拟安更汤对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改善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