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灸中药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疗效观察

2015-12-26 03:05耿文中罗应保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针灸

耿文中 罗应保

(楚雄州中医院针灸推拿一病区,云南 楚雄 675000)

以针灸中药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疗效观察

耿文中 罗应保

(楚雄州中医院针灸推拿一病区,云南 楚雄 675000)

目的观察以针灸、中药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45例住院诊断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内服五积散,辅以西药抗风湿治疗,治疗3~5周,行疗效判定。结果临床缓解率40.0%,显效率44.4%,有效率15.6%,总有效率100%,与刘氏及焦氏报道方法有效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以针灸、中药为主,辅以西药抗风湿治疗的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强直性脊柱炎;针灸;中药;治疗;疗效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及脊柱中轴关节病变为主要病变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和外周关节炎,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神经系统等脏器损害[1]。我们自2005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共收治了45例该病患者,以中药、针灸为主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全部为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8岁;职业:工人、军人、驾驶员、公务员、护士、学生均有。

1.2 诊断标准:参照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用教材《内科学》。①症状:多缓慢起病,渐进性加重,个别患者以急性关节炎起病,全身症状轻微,少数患者伴有疲劳、低热、轻度贫血。早期表现腰骶部或下腰部疼痛,疼痛自下而上逐渐进展,也有先以项背部疼痛而疼痛自上而下进行性发展,疼痛多在夜间、晨起时为甚,适当活动后稍缓解,休息无改善,部分患者表现为四肢大关节痛。关节外表现轻度胸闷多见,个别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视力模糊,甚至失明[1]。②体征:受累关节活动受限,受累关节周围压痛,以肌腱起止点为主;胸廓活动受限,深吸气与深呼气之胸围差<2.5 cm;枕壁墙试验:枕墙距>0;骶髂关节压痛,“4”字试验阳性[1]。③理化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HLA-B27阳性,可伴有轻度贫血,类风湿因子阴性[1];X线片骶髂关节炎性改变,脊柱椎旁韧带钙化、椎体“方形”变、椎小关节面模糊和脊柱呈“竹节样”改变等。

1.3 治疗方法:以针灸、红外线、中药治疗为主,辅以西药对症抗炎止痛。

1.3.1 针灸治疗。①处方:风池、大杼、心俞、膈俞、脾俞、丰隆、跗阳,每日治疗一次。②针刺方法:穴位消毒后选40 mm毫针,单手进针后捻转,以局部明显酸胀而患者能耐受为度,部位照射红外线,每次留针25~30 min,治疗6次为一疗程,休息1~2 d进行第2疗程治疗,以此类推治疗满3~4个疗程,进行评价。

1.3.2 中药治疗:中药选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五积散:川芎10 g,白芷15 g,炒枳壳5 g,茯苓15 g,炒白芍20 g,麻黄10 g,桂枝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炒苍术15 g,炒厚朴15 g,当归15 g,桔梗10 g,炙甘草10 g,干姜15 g。煎服法:上药冷水浸泡1~2 h,文火煎沸10~15 min,煎汁300 mL,日分3次温服,每天1剂,疗程期间如患者能坚持者一致服到评价时期(出院日),如不能坚持者,中途适当间隔几日。

1.3.3 其他治疗:柳氮磺吡啶片0.75~1.0毫克/次,2次/天,美洛昔康片7.5毫克/次,1次/天、甲氨蝶呤片10毫克/次,1次/周,据治疗效果,依次逐渐减停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片、美洛昔康片。

1.3.4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适量活动,勿劳,忌寒凉及腥腻饮食,并戒烟限酒,指导功能锻炼。

1.4 疗效标准:参照《现代风湿病诊疗手册》。临床缓解:关节肿胀消退,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功能改善在1级以上,血沉下降至正常范围。显效:关节肿胀基本消退,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血沉下降在50%以上或降至正常。有效:关节肿胀、腰背部疼痛及关节功能均有一定进步。无效:关节肿胀、腰背部疼痛症状无好转,化验指标无进步[2-3]。

2 结 果

2.1 治疗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过3~4个疗程治疗,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缓解18例(40.0%),显效20例(44.4%),好转7例(15.6%),无效0例,全部有效,总有效率为100%。

2.2 效果比对:①刘氏报道“联合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方法为服沙利度胺75 mg/d,柳氮磺吡啶2.0 g/d,服药3个月评价疗效。其中临床缓解27.8%,显效41.7%,有效22.2%,无效8.3%,总有效率91.7%。②焦氏报道“针刺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探讨”。

方法为选40 mm、50 mm毫针,选择背部强直处督脉穴、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穴位。以40 mm毫针快速针刺督脉穴为主,用50 mm毫针从膀胱经第一侧线向夹脊穴透刺为辅,留针30~40 min,针刺后予穴位注射蜂毒,首次0.25 mg,无明显不良反应后据耐受度逐渐加量,直到患者出现37.5 ℃,此量为最佳量,维持该量至病情缓解或痊愈,口服萘普生、益肾蠲痹丸、独圣活血片等中西药,共治疗25例,疗效评价为:治愈40%,显效32%,好转28%,100%有效[4]。本法与刘氏之“联合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无论在临床缓解率、显效率均明显为高;与焦氏“针刺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探讨”中的临床缓解率与其治愈率相等,但显效率显著为高。见表1。

3 体 会

笔者从该病痛、硬、僵的症状为辩证思路,夜痛、晨起时疼痛僵硬明显,气候变化多加重,苔多厚腻或黄腻等看,辨之多属痰、属湿,痰湿阻络为标,脾肾不足、阳虚不固为本虚,故治疗立方以温通化湿、活血止痛为旨,并借鉴西医治疗方案,制定以针灸、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治疗方法。

五积散方为寒、湿、气、血、痰五积而设,方中麻黄、白芷发汗解表,干姜、肉桂温里祛寒为主药,配炒苍术、厚朴燥湿健脾,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炒白芍活血止痛,桔梗与枳壳同用,有升降气机,加强理气化痰之效,适宜于痰阻气滞之证,炙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5]。

风池具有疏风通络之功;骨会大杼,故大杼主治骨病;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取心俞穴,具有调节“心主”功能,从而提振各脏腑功能,从而扶正祛邪;膈俞为血会,针刺膈俞,就能调血养血;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统血,选治脾俞就能健脾而扶正,化湿、祛湿以祛邪;丰隆为胃经络穴,为化痰要穴,刺激该穴,能脾胃双调,补益后天,同时达到扶正与祛邪之用;跗阳乃膀胱经经穴,而又是阳跷郗穴,选用该穴不但具有调节阳跷脉的经气,解除拘急的病态,恢复矫健功能,同时具有疏通膀胱经脉,达到扶阳而祛湿之功。

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该病之患,乃患者自身脏器不足,功能失司而内生痰湿,或卫外不固,寒湿外侵所致。如脾胃本弱,运化不足,气血不充,卫外不固;抑或阳气不足,寒湿外侵,壅滞肌筋骨络;或饮食无节,食滞伤脾,而痰湿内生,瘀滞筋骨脉络,而现筋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针灸、中药合取行气和血、温里祛寒、化湿通络之效,既能健脾固本,又能化湿祛邪,标本兼治。在治疗早期,辅以西药抗炎止痛,能较快的控制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待疾病控制后,继续中药针灸巩固善后,减低长程服抗风湿西药的毒负反应的风险,又能巩固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总结提高。

表1 三种疗法评价结果比较表

[1]王吉跃.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25-1127.

[2]孙瑛,王启民.现代风湿病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28-136.

[3]刘永启.联合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J].中国中医现代远程教育,2013,11(3):40-41.

[4]焦彦超.针刺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3):355.

[5]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91.

R274

B

1671-8194(2015)06-0201-02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