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

2015-12-26 03:05李静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宫颈癌风险管理化疗

李静萍

(山西省人民医院妇科,山西 太原 030012)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

李静萍

(山西省人民医院妇科,山西 太原 030012)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所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选取2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化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二者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配合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后化疗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管理;宫颈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在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所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中选取2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6.7±8.9)岁,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化疗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化疗效果等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化疗实施常规护理,按医嘱给患者分派药物、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用药前要进行穿刺部位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骨髓抑制的护理:抗肿瘤的药物会对骨髓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左右,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等。在术后化疗期间要密切的观察患者有没有呼吸道及发热的症状,按照医嘱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与医师保持联系,遵从医嘱,预防感染。如果发现白细胞<1.0×109/L时,要将患者隔离,谢绝或减少家属的探视时间,避免外源性感染,定期对患者的房间进行消毒。②静脉输液的护理:化疗药物会强烈刺激血管内膜,静脉输液时容易引起静脉炎,所以要保护好血管,不断提高穿刺技术,选择适合的静脉,24 h内穿刺过的静脉下方不能再穿刺,避免渗漏的情况发生;静脉滴注应交替使用左右前臂,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留置针。输液的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拔针的时候要注意保护静脉,按压3~5 min,防止发生药物外漏的情况。如果药物漏至皮下,要立即停止输液,将针头连接注射器,回抽皮下的药液,在皮下注入解毒剂,同时用0.5%的普鲁卡因收缩血管,减缓药液扩散,还可以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③及时识别、防范护理风险:静脉输注是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在静脉穿刺或滴注药液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防范宫颈癌术后化疗易发生的风险事件。在化疗前,要充分了解患者化疗的次数、静脉明显度、不良反应史、过敏史、化疗的药物以及曾经发生过的风险事件等,加强化疗专科技术培训,对业务素质低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化疗、护理的要点,面对护理风险、药物渗漏时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静脉穿刺尽量一次成功,要特别注意静脉不明显、长期输液或肥胖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将理论的护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的护理知识[1]。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有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卡方和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3.1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关于化疗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尤其是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锻炼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能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对于工作经验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主要培训护理操作,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以专科培训为主[2]。

3.2 完善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才采取解决措施的护理模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成立一个以护士长为组长,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同时制定防范和改进的措施。根据临床护理的特点,需完善以下制度:①交接班制度:接班的护理人员需要提前15 min到科室接班,交接班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治疗、护理等相关信息详细记录并交接,同时加强节假日、夜班管理。②告知制度:患者在住院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科室及病区的相关制度,争取患者的配合。③查房制度:实施护士长-责护组长-责任护士三级查房制度,将特殊治疗的患者、高危患者、潜在安全意外事件、护理效果不佳、诊断未明、新收的危重患者等作为重点查房对象。④巡视制度:对于使用化疗等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10~15 min巡视一次;使用刺激性较弱药物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20~30 min巡视一次,密切观察患者有没有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尤其是表阿霉素、长春瑞滨等发疱性药物,需要全程监护。⑤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在给患者用药之前,要仔细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如: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等[3]。

我院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术后化疗的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心理上和身体上的痛苦,提高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4]。

[1]谢诺.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3):129-130.

[2]魏翠香.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905-4906.

[3]任韧.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12):1399-1340.

[4]张毅,高霞,周玉萍,等.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32-233.

R473.73

B

1671-8194(2015)06-0245-02

猜你喜欢
宫颈癌风险管理化疗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跟踪导练(二)(3)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