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教材研究中的应用

2015-12-26 10:23汤昊范庭卫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精确性内容分析

汤昊 范庭卫

摘要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内容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最早是在传播学中提出,因为这种方法具有诸多优点,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学科的研究。在国外心理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分析心理学教材,这种新思路对国内的质性研究是一个启示。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包含定量描述的质性研究方法,着眼于心理学教科书中涵盖相关内容的多个层次,在对于教材的分析探讨中,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而国内的心理学教材分析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从心理教材研究的角度,对这种方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内容分析:心理学教材:精确性

分类号 B841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是支撑心理学研究前进的两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量化的研究是利用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等量化思想出发,解释和探讨心理现象:而质性研究是从心理现象的特征出发,采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类等逻辑分析的方式来探究心理学中的规律和本质。在过往的研究之中,由于质性研究本身的缺陷和实施的难度,有时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会被忽视,但是,就研究方法而言,质性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的研究只有通过定性的方法才能够得到结果。所以,质性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内容分析法是质性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它兼具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优点,可以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总结和提炼之后进一步分析得到研究成果,是一种科学高效的研究方法。但是,在国内的心理学研究中,由于缺乏对内容分析法的了解和探讨,常常将内容分析法作为文献分析法的一种变形来看待,并没有发掘出其方法的精髓,故此研究方法应用很少,少数应用也局限于对文献的分析;而在国外心理学研究中,常常将内容分析法用于心理教材的分析探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本文将就心理学中教材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探讨。

1.内容分析法简述和适用性探讨

1.1来源和内涵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起源于侣世纪的瑞典,后来在1910年德国社会学学会所举办的第一次会议中,学者韦伯建议使用内容分析法来研究报纸。新闻传媒是最先运用内容分析法的领域,二次大战后,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采用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得到极大拓展。

其后,伴随着方法技术的成熟和科技的进步,内容分析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研究中对内容分析法的使用,使该方法的系统性得到了提升,享誉全球的《大趋势》一书就是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成果“趋势报告”而写成的。这种方法逐渐成为了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国内的心理学研究基于传媒学中对于报纸的分析方式,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中国天津的“今晚报”和“每日晚报”以及美国波士顿的“波士顿环球报”中的征婚启事,探究了跨文化角度下的择偶心理机制(乐国安,陈浩,张彦彦,2005)。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收集与分析文本内容的技术,其实质是对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先从表征有意义的内容中推断出其中包含的准确意义,再通过编码量化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计量和统计分析从而形成结果,是一种利用量化思想来进行质性研究的方法。

1.2在心理学中的适用性

1952年美国学者伯纳德·贝雷尔森(B.Berelson)在《信息交流研究的内容分析》一书中提到,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中的明显内容,做客观性、系统性、定量性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内容分析法最适用的对象是明显内容,而这种分析研究的实质,就是对内容本身的分析,是基于客观材料下的分析,这种明显内容最普遍的就是文本内容,其次是声音、图像等。分析这些内容需要将这些内容整合为一种便于分析的形式,所以就需要编码量化,通过编码转化将这些内容信息转化为定量的信息,最后再按照程序系统地处理和分析这些量化信息,得出研究的结果,这就是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兼具多种研究技术的优点,适用于心理学诸多领域和方向。首先,在心理学的质性研究中,文本内容的分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内容分析法能够科学系统地对原始资料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细致地对比、探讨、分析文本的观点和理论,从而对研究的内容作出判断和审查。其次,这种方法还兼具定量性的优势,可以从量化的角度来系统化、结构性地分析数量庞大的内容,对心理学的文本内容,尤其是教材等难以量化的内容进行编码分析,从而从计量和统计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文本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研究对象的数量,而且还能够对明显内容下的潜藏信息进行挖掘探索。故此,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适用性是可以肯定的,它能够较经济高效地处理研究内容,并且系统科学地对心理学的文本内容进行研究,是一种高质量的研究技术。

2.在心理学教材分析中的应用

心理学教材是推动心理学前进的重要载体,是承载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石。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学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将会不断增多,对于其质量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所以,在心理学研究之中,应该将对心理学教材的研究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对教材的探讨,不仅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和提炼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能给未来的心理研究指引方向。目前,国内的研究中还较少涉及心理教材的研究,而内容分析法也多是用于文献分析,心理学研究还没有太过重视内容分析的作用。然而,在心理学教材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所以,接下来将首先阐述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过程。

2.1主题确立和内容抽取

内容分析法在教材的研究中的第一步是确立研究主题和方向,这是决定后续研究的重要一步,心理学教材中研究的主题和方向将会决定内容选取和编码的方式。在李朝旭,姜璐璐,刘佳,郭连上(2010)关于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研究中,研究对54本心理学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包含了社会心理学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多种主题,重点分析探讨主题的分类和数量的变化。在这样的一个研究中,探讨的方向就决定了内容的选取方式,故在内容抽取上采用单元抽取的方式。以教材中内容的主题为单元,将每本书的相关主题章节抽取出来,分类编码,以主题的变化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这种内容抽样的方法即单元抽取,是以文本中相关段落或是章节作为选取的对象。这种选取分析内容的方式使得研究的文本内容不再以书本为单位,能精确分析对象,从而更为灵活地进行后续研究。除了单元抽样的方法,内容分析法中还有日期抽样和来源抽样这两种研究内容的选取方式。日期抽样的方法一般适用于研究心理学教材中某一种心理理论的思想发展规律,或是多年间教材内容选取的变化趋势。在Griggs,Jackson和Christopher(1999)关于过去二十多年里心理学导论教科书市场变化的内容分析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考量37本不同时间段的教科书的内容变化来对教科书的更新和变化进行探讨,这就是日期抽样。而来源抽样是针对同一理论来源的教科书的研究,通常是对心理学教材中的翻译内容做详细的比对研究。

2.2系统化分类和编码过程

在教材分析的主题选取和内容抽取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编码的过程。心理学教材内容的编码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编码方式是以质量水平为导向的编码方式,例如精确性问题、范围性问题等。在国外的一份研究中就是以这种方式来探讨教科书中精神分析部分的精确性(Habarth,Hansell,&Grove,2011),研究者采用单元抽样的方式将所选取的教科书中包含精神分析的段落全部筛选出来,然后对这些段落编制系统化类目。这个研究中的系统类目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初级的精确性编码分类,这一层次有三大类别:其一,将包含明显事实错误的段落编码为“0”;其二,将包含至少一处不准确的信息的段落编码为“1”;其三,将没有任何不准确信息的段落编码为“2”。通过第一层次的编码,将所有的信息段落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第二层次的分类。在被编码为“0”和“1”的段落中,又进一步进行编码,将其中包含不精确信息的段落,即编码为“1”的段落编码为由于过于简化而导致的不精确类型和由于遗漏信息而导致的不精确类型两种。而在过于简化的不精确中又分出了第三级编码的分类,即过分合并、错误二元化和过分概括。通过这样的三层编码将300多包含精神分析内容的段落进行分类和整理,为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做准备。

第二种编码方式就是主题中心导向的编码方式。在心理学教材中会包含各类主题,有的研究就是围绕着主题的数目和分类变化来探讨心理学教材的变化。一般采用这种编码方式的研究多是以研究教材变化趋势来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的内容分析。

第三种编码的方式是通过设置核心问题的形式来将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分类转化,是问题导向中心的编码方式。在一个关于心理学教科书中有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中(Wininger&Norman,2010),就是采用提出关于研究主题的核心问题来编码。研究者通过例如“评估的教科书中列出的需要是否符合马斯洛的意志”等六个核心研究问题来对于每一本心理学教科书中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编码,从而以符合这六个探究问题的书的数量作为教科书质量的指标从而进行内容分析的研究。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编码方式。

在心理学教材中对于编码方式的选取是严谨且科学的,需要通过多位专家评定,根据研究命题的角度,制定分类系统,然后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在至少两位以上的专家进行编码之后,对专家的不同编码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分类,并且计算评分者一致性信度,以保证研究编码的质量。

在通过编码将文本内容转化为数字的量化内容时,量化的形式主要是数字和百分比。通过这样的量化编码,一方面可以将繁杂冗多的文本内容简化为统计数据,从而容纳更多的分析内容,提升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量化的数字相对于文字,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的优势,可以通过计量和统计,挖掘更多的信息。可以说,在心理学教材内容分析法的诸多步骤之中,制定分类系统,将文本内容编码为量化数据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内容分析中的定量化弥补了原本质性分析的不足,也是内容分析法在教材分析中相对于其他方法最大的优势,这一步的转化是对教材文本内容的一次提炼,也是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好铺垫。

2.3统计与分析

在得到量化的数据之后,需要对文本内容转化得出的信息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来描述各类别的特征和相互关系,以研究的命题和方向作为出发点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并且结合定性的分析来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趋势、现状以及质量的分析探讨。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教材的运用中,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分析方向。

首先是质量分析,以心理学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教材内容的质量水平是最主要的探究方向。在质量的内容分析中,包含了对理论结构、知识范围和概念精确性的分析,其中最为典型的分析就是精确性分析。所谓精确性分析,就是考察教材中的内容是否存在错漏和偏颇,是什么造成了理论的缺失和不正确的倾向。关于心理学教科书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中(Wininger&Norman,2010),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精确性。在通过编码计量准确地叙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书本数量之后,结合马斯洛的原著思想对教科书中可能会出现不准确叙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讨论,从而对心理学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的修订和编辑提出建议。精确性分析的最主要目的就在于讨论流通广泛的心理学教材,通过对其是否准确作出科学性的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测定准确性的程度,为教材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是趋势分析,这也是内容分析法在教材探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趋势分析就是对特定时间段内的教材内容进行探究,分析其中存在的现象,从教材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中总结规律,对其将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变化作出预测。心理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多种心理学流派包含众多的理论思想,而在长期的心理学教学之中,教材的变化也体现出了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内容分析法可以用来分析计量心理学教材中的章节和页码数目,以及相关主题的内容所占的百分比等量化数据,研究教材在所关注的时间阶段内的知识体系重点、学派倾向,以及研究方向变化等一系列问题。Griggs等(1999)就曾对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心理学教材的版本数、作者人数、更新周期等作出了计量探究,从而分析出教材作者人数从单一个人增加到团队共同编著的趋势,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的研究结果,并且根据这些分析的结果对其后的趋势进一步预测。

最后一种分析方向是比较分析,就是对同一中心理论,但不同来源样本的教材内容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探讨不同教材中的异同点。这种分析方向的运用和文献分析法有相通之处,通常两种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这样对研究的文本现状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分析。

这三种分析方向在教材的内容分析中并不一定单独出现,而是可以相互结合,以一种分析方向为主,另一种辅助参考,这样在研究中能够收获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对教材进行趋势分析的过程之中,选取其中关键时间节点的心理教材做比较分析,从而在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得到分析结果,使内容研究更加精确。

3.评析和展望

内容分析法在很多学科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许多实证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不断成熟,作为一种质性研究的方法,在心理学教材的探究中体现出了很多突出的优势。首先就表现在研究效率上,高效经济是内容分析法在应对教材分析上的一大优势。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可以涵盖大量的文本内容,加大所需研究教材的数量,并且直接抽取所要探究的部分,先从研究的数量上提升效率,其后,利用数据编码的方式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转化,以统计方式来研究,利用系统性的数据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的效率。内容分析的另一个优势体现在对教材文本内容探究的质量上。因为在教材的研究中,虽然大部分的信息通过文字呈现,对文字内容的分析能够得出许多结论,但还是有一部分教材文本内容的信息是潜藏在文本深处的,单纯比较研究教材内容结构或是大意是无法挖掘出来这些信息的,而内容分析法的定量特点就可以弥补方法上的不足,通过将文本内容的编码文字内容转化为量化的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更为全面和系统的信息,从而得出研究结果。所以在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上,较之其他的定性方法,内容分析法能够挖掘出较为深层的信息。

然而,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上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对教材的研究中,对内容分析的研究者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多名在心理学专业上有较高学术能力的专业人员,才能够在将文本内容转换编码时,制定合理科学的分类系统,准确地将文本编码为数据。

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教材中的应用中体现出了很多优势,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其科学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未来的发展中,内容分析法在教材的研究中可能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更上一层,强化其作为质性研究的优势,更好地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技术支持。

第一,研究成果数据化。内容分析法对教材的研究因为其定量的优势,以及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在发展中有望将大量的内容分析结论进行数据化的处理,建立教材内容分析的数据库。伴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教材的内容也在变化更新,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包含量化思想的质性研究方法,在积累大量的教材内容分析的结果之后,可以将研究的量化结果和讨论内容整合到数据库之中,对各类教材的种类和时间进行整合,将数据汇总处理,形成教材内容分析的专业信息库,这样在未来的研究之中将可以通过不同时间阶段的内容分析,对同一主题的教材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有利于系统化地形成连续性的趋势分析,得到全面的预测结果。在教材分析的成果数据化后,对于心理学教材的研究将会更加全面,也更能够指导更新教材内容,指引新的研究方向。随着全球大数据的应用趋势不断向前推进,心理学教材的内容分析数据化,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分析技术高效化。内容分析法源于传播学等其他领域,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而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在上升阶段,在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对心理学教材的内容分析,还是以对文本内容的手动筛选和人工编码评判为主要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容分析法优势的发挥。对于内容分析法而言,信息化是其必然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外的内容分析软件分为两类,一种是CATPAC、WordStat、Concordance等以词典为基础的分析软件,通过对文本的基本分析,对词频、分类等方面进行简单统计从而辅助分析;另一种是像DIMAP这样提供环境,探索语法规则,开发词典从而进行分析的分析软件。在这些软件的辅助之下,国外内容分析法的应用效率出现了巨大的飞跃。虽然现在中文内容分析软件发展的进程还较为缓慢,在语义分析、词频统计、概念分析上还存在着技术难关需要攻破,但是,目前已经有信息科技公司在着手开发,在中文文词等问题上取得了突破。随着软件技术的革新发展,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尤其是教材分析方面将会取得巨大的突破,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协助心理学研究者完成心理研究中的内容分析,将极大提升研究效率,加快研究的进展,扩充研究对象的数量,既更好地发挥出内容分析法方法本身的优势,增强探究的科学性,又能推动研究飞速前进。心理教材分析的技术高效化前景可期。

猜你喜欢
精确性内容分析
数字有形状吗?数字信息精确性和品牌标识形状的匹配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测量工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试论法律术语翻译的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