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托举强军梦
——广州军区专业文艺工作综述

2015-12-28 06:31黎辉乔彭国宝
军营文化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全军军区杂技

文/黎辉乔 彭国宝

文艺托举强军梦
——广州军区专业文艺工作综述

文/黎辉乔 彭国宝

文艺工作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广大官兵最生动的政治工作形式。广州军区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坚持将文艺工作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摆上位置,全局部署,长远规划,坚持在把准方向、建好队伍、加大投入上下功夫,切实履行主责主抓的责任担当,军事文艺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涌现的文艺精品、精彩纷呈的为兵演出,成为坚定官兵理想信念的精神食粮、催生部队战斗力的激昂战鼓、保持革命军人本色的生动教材。

坚守正确的创作方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一个人的文化是教养,一个民族的教养是文化。这几年广州军区搞文艺创作,有一个很明确的指导思想: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我党我军成长壮大历程中最有感召力、最有凝聚力的精神元素,通过艺术的形式,在全社会宣扬开来、传承下去,转化为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坚定的政治信仰、强大的精神支柱、向上的人文力量。

《天籁》《红帆》《共产党宣言》《三家巷》《支部建在连上》《对抗》《破晓》这些军区近年接连推出的一部部主题鲜明的优秀剧目,既有关于共产党人理想、信仰、信念重大主题的主旋律作品,也有关于当代官兵强军实践的现实军事题材作品,都体现了仰望星空、坚持真理的弘毅担当,沙里淘金、史海钩沉的不懈追求,书写忠诚、讴歌崇高的默默坚守。

军区政治部一位领导曾铿锵有力地说:“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艺术创造,告诉广大观众,曾经有这样一大批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而奋斗,他们中很多人却没有活到胜利这一天。”

广州军区文艺创作室唐栋主任说,作为军队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向广大官兵传递信仰的力量,把我们党历史上那些最有价值、最有感召力的部分,最能凝聚我们党、凝聚我们国家、凝聚我们民族的强大精神元素传下去,使我们的事业永葆青春活力,我们应当想方设法让已有的主流文艺作品产生最广泛的社会效应,积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舞剧《三家巷》以欧阳山同名小说改编,以上世纪20年代广州的沙基惨案、省港大罢工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公演后很多人写博客、跟帖子、发议论。有人在人民网上发表评论说,舞剧《三家巷》是一种穿越近百年的坚守,是对信仰的坚守,对文化的坚守。有的大学生谈道:正因为在大革命时代的广州乃至全中国,有一批像周炳、区桃这样不为钱、不为官,只为心中理想和主义的进步青年,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才改变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话剧《共产党宣言》表现共产党人林雨霏,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坚守革命气节的感人故事。剧中的一些经典台词,有的是引用《共产党宣言》原文,但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观众不仅不觉得枯燥和说教,还从中获得催人奋进的力量。如林雨霏在刑场就义前的一段台词:“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在亚洲、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它在向一切反动阶级宣战,它也在叩问每一个共产党人——还记得你入党时的誓言吗?还记得共产党员的革命宣言吗?只要牢牢记住这些,并永远为之奋斗,我们必将获得整个世界和天下人心!”观众看了听了无不落泪。

杂技剧《破晓》运用杂技高难度技巧,融入话剧元素,反映特种兵严酷逼真的演训生活,用杂技讲述革命战争年代和当代,两个不同时代军人为胜利不惜牺牲奉献的感人故事。一位特种部队的战士看后感慨道,《破晓》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励志,更是一种风尚,就是告诉我们需要什么力量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伴随我们的生活、训练和成长。

创造独有的文化现象——年年有大戏,戏戏获大奖

前些年,在文化界有一种说法叫“广州军区文化现象”,就是说广州军区创演的主旋律作品数量多,而且分量重、社会影响大。六年来,军区创作的大戏就有7部,获全国全军的奖项更是无数。

2007年,杂技剧《天鹅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8年,话剧《天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杂技剧《破晓》剧照

2009年,杂技晚会“生命阳光”和话剧《红帆》,双双荣获全军文艺会演“优秀晚会和剧目奖”。在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中,广州军区获奖总数、获奖人次、一等奖、三等奖总数在全军排名第一,二等奖总数排名第二。

2010年,杂技晚会《生命阳光》和话剧《红帆》,双双荣获第13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这届“文华大奖”从全国120多台参评剧目中共评出10台获奖剧目,全军有3台剧目获奖,广州军区占2台。

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军区创排了两部献礼剧目。6月份,舞剧《三家巷》在中国剧院参加“全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秀节(剧)目展演”;接着,话剧《共产党宣言》进京到国防大学作专场演出。这两部剧,都实现了当年创演、当年参赛、当年获大奖:10月,话剧《共产党宣言》获第12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12月,舞剧《三家巷》参加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大赛,获作品金奖和导演银奖(导演金奖空缺)。

2012年,创排话剧《支部建在连上》,当年8月份首演以后,不到3个月时间就在广东、湖南等地演出60多场,并被列入2012年全军舞台艺术重点剧目。

2013年,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展演暨“文华大奖”评比,《共产党宣言》获“文华大奖”,该剧主创人员分别获“文华编剧奖”“文华导演奖”“优秀表演奖”。

2014年,创演话剧《对抗》和杂技剧《破晓》,其中《破晓》获全军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晚会导演奖一等奖、创作奖一等奖等13个奖项。

此外,2011年军区还有一部电视剧《兵锋》,获“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和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一等奖。2014年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共有5件作品获奖。军区每年推出大型晚会和歌舞、曲艺、杂技等单个节目,总数加起来有100多个。

打造过硬的专业文艺人才——有创作活力,有自身特点

文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广州军区文艺工作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有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人才队伍,根本在于对艺术规律的尊重和艺术人才的重视。

注重激发动力。文艺队伍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取决于上下思想理念的高度认同。军区对文化人才从来都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尊重艺术家的劳动成果,注重发扬艺术民主,注重从思想上重视、从政治上爱护、从感情上贴近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表演欲望。在军区文艺队伍中,确实有一批事业心、责任感非常强的同志。“金牌编剧”唐栋同志,连续写了5部大戏(4部话剧、1部舞剧),分文未取。地方想请他写个剧本,定金放在面前,他都不为所动。《中国作家通讯》上有篇短文,题目是《唐栋哪里去了》,问作家唐栋为什么不写小说,其实他是在潜心写戏剧。李亚萍同志,组织创排杂技剧《破晓》,以剧场为家,日日夜夜扑在排练一线,脚扭伤了仍然带病坚持,终于带来了杂技艺术的历史性突破。傅勇凡同志,先后多次获“文华导演奖”,导演的剧作多次获全国大奖。魏葆华同志已40多岁,仍坚持演绎《芭蕾对手顶》,积极参加国家和军队重大演出任务,始终保持了很高的演出水平。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他们都以执着的艺术追求,创作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成绩。

注重立足自身。广东虽然是经济发达地区,但军区的文艺人才却不占优势。这几年,军区正视这种现实,充分发扬杂技、话剧、舞蹈的优势,靠抓主旋律剧目的创作演出,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创作、编导、表演人才。舞剧《三家巷》从创作、编导、音乐,到演员、服装、舞台设计,全是舞蹈队自己人。话剧队只有10个人的编制,5年时间排了4部大型话剧,全部获国家大奖。杂技队编制32个干部、55个战士学员,过去演一台《天鹅湖》都捉襟见肘。现在他们通过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多面手”,有了两支相对独立的演出队,每支队伍都可以出演《天鹅湖》《生命阳光》《破晓》。

近几年,军区文艺队伍先后有30多人次荣获“德艺双馨艺术家”、“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称号和中国杂技“金菊奖”、舞蹈“荷花奖”、曲艺“牡丹奖”、戏剧“梅花奖”等大奖。

建设坚强的文艺团体——葆战士本色,创一流水平

军区有两个独立管理的文艺团体,一个是战士文工团,一个是战士杂技团(编制为文工团二队),他们都具有辉煌的历史、骄人的成绩、强烈的担当。

战士文工团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前身是1928年6月在井冈山成立的红4军宣传队,1930年9月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战士剧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凝结形成了“播撒革命真理、鼓壮军威士气、服务人民大众、勇于开拓创新”的特有精神。红军时期,战士剧社就用一个个旗帜鲜明、浅显易懂、趣味性强的文艺作品,让“马列主义”、“共产党”、“人民当家做主”等新词汇新思想走进劳苦大众,将革命理想遍撒大江南北。80多年来,战士剧社始终以宣传革命真理为己任,把听党指挥作为“命根子”,一曲《人民军队忠于党》唱出了全军官兵心声,一部《支部建在连上》诠释了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第一次反“围剿”,创演的活报剧《活捉敌师长》,极大鼓舞了红军官兵士气,第二天就活捉了敌师长张辉瓒;朝鲜战场,创作的歌曲《我是一个兵》,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激励官兵紧握钢枪;新时期,电视剧《和平年代》《归途如虹》等,激励着无数有志青年携笔从戎、投身火热军营,以“信息战场制胜尖兵”李长勇为原型的话剧《对抗》,引导着官兵在坚守平凡中勇于创造非凡,在默默铸剑中时刻准备战斗。

战士杂技团其前身中南军区体育技术队,于1951年10月在武汉成立,随后迁至广州,1957年正式命名为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杂技团。60多年来,战士杂技团始终以忠诚于党、不辱使命的政治品质,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和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成为我军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1991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艺坛楷模”荣誉称号,成为至今全军唯一被中央军委授称的文艺单位,2011年被评为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群体”。

杂技团始终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无新不出台、无精不参赛”的创新精神,先后打造出杂技节目《钻地圈》《女子大跳板》《芭蕾对手顶》,杂技剧《天鹅湖》《破晓》,杂技晚会“今夜星光灿烂”、“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生命·阳光”等一批被誉为“当代杂技经典之作”的艺术精品,先后有143个节(剧)目获得262项国际国内大奖,其中3次荣获具有杂技奥斯卡之称的“金小丑”奖,4次荣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

成立60年来,战士杂技团先后200多次执行国家和军队赋予的对外访演任务,足迹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对外交流中的一张“文化名片”;魏葆华、吴正丹夫妇,还被胡主席称赞为中国的“文化使者”。杂技团积极向外国民众展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力维护了我国国家和民族形象。德国文化部部长看了杂技剧《天鹅湖》的演出后表示,能演绎这样优美艺术的民族,不可能对世界构成威胁。

开展活跃的文化服务——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在广州军区部队驻守的这片土地上,始终活跃着这样一支演出队,他们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以“演出一台戏、行走一台车、吃饭一张桌”形象闻名全军;他们上高山下海岛,走边关到一线巡回演出,把一道道“文化大餐”送到各个军营、野训驻地、演练途中,成为全军文艺战线慰问基层演出的一面旗帜,这就是广州军区“一团火”演出队。这团“火”一烧就是30年,成为军区为兵服务的一个文化品牌,仅2013年以来,就下基层慰问演出300多场,观众达13万多人次。

送去“精品戏”。每次下部队演出,都有小品、声乐、曲艺、舞蹈、相声和杂技等诸多表演形式,既有在国内外、军内外获得大奖的精品节目,如获得“金小丑”奖的杂技《芭蕾对手顶》,获得国内大奖的杂技《柔术转毯》、舞蹈《夫妻哨》,上过春晚的曲艺联唱《年味儿》、杂技《冰与火》;也有根据部队生活创作的新节目,如小品《新兵的秘密》,通过连队战友帮助一名陕西籍新兵纠正不洗澡习惯发生的小事,折射“爱兵知兵才能带好兵”的大道理;小品《四菜一汤》借助机关干部蹲点期间回老连队发生的故事,幽默风趣地再现了改作风带来的新风。官兵们足不出营就能欣赏到在国际、国内、全军享有盛誉的高质量艺术盛宴,还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军建设的新成就、新风貌。

“一团火”演出队慰问演出

传递“正能量”。演出队是宣传队、播种机,走到哪里,就把先进文化传播到哪里,把精神食粮送到哪里。一些部队演出结束后,开展文艺演出“大家看、官兵评”活动,引导官兵透过演出看时代精神,把内心共鸣转化为立足岗位、献身使命的热情。某管线大队政委讲道:“这些取自官兵真实生活的文艺作品,没有教条的说教,没有生硬的灌输,而是通过艺术升华,将道理渗透于故事情节,将责任转化为情感共鸣,使官兵在笑声和掌声中对职责使命形成深刻认识,达到陶冶情操、寓教于乐、促进任务完成的目的。”

点燃“练兵热”。一个节目就是一次动员,整台演出就是一场誓师。有这样一个感人的细节:到某部演出时,正值部队野营拉练归来,官兵们昼夜兼程,疲惫不堪。演出队临时调整,一分为三,直接到路口进行现场鼓动,锣鼓快报一起上,并组织起小合唱《当祖国召唤的时候》。结果歌声变成了集结号,小合唱变成了千人大合唱。时任该师师长徐有泽感慨道:“‘一团火’的倾情演出,为部队训练点燃了激情,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助推给力。”

留下“好形象”。军区文艺工作者坚持把慰问演出当作展示良好形象和锤炼作风的契机,贯彻到演出全过程。演出期间,大家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倾心竭力为官兵演出,在军营留下了一串串佳话。南方春夏湿热的气候经常导致许多演员关节炎复发,骤变的气温也使多数演员患上感冒。加上每天转场,大部分时间在路途颠簸,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主持人和曲艺演员咽喉发炎,吃完药后仍一丝不苟主持表演节目;舞蹈演员磨坏了4双舞鞋,脚趾也肿了,仍坚持演出;杂技演员脚踝受伤,自己上药包扎后照样上场,没落下一场演出;舞美人员仅3人,但每天随队保障至少两场演出,尽管疲惫不堪,他们坚持做到不要部队一个“援兵”,自己肩扛手提……他们说:“吃这点苦不算啥,最重要的是为兵服务没有遗憾。”

话剧《对抗》演出剧照

创演一流的野战文艺——用战士的话,演强军故事

2014年盛夏,烈日当空,一台题为《我是子弹》的野战文艺演出,以部队实战化训练的澎湃激情,在军区某特种兵部队露天训练场展开。一个个充满鲜明时代特征、饱含浓烈军旅气息、洋溢军区部队实现强军目标豪气的作品,引起现场千余名官兵的强烈共鸣。这是广州军区基层野战文艺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在全军野战文艺创演评比中,获奖数量位居全军前列,其中音乐类节目获奖数量居全军之首。

抓方向不走弯路。什么是野战文艺?那是萦绕着硝烟的舞姿、滴淌着汗水的音符、撞击着钢铁的语言。《我是子弹》整台演出内容聚焦军区部队在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过程中的新思想、新形象、新故事、新感受,鲜明而强烈的“强军进行时”气息扑面而来。当年3月份,军区集中全区100名主要文艺创作骨干和军级单位文化干事,分音乐、舞蹈、曲艺、小品和文学5个艺术门类,举办文艺创作培训班暨参加全军野战文艺创演活动动员部署会。在会上,明确要求创作必须紧紧围绕“一切为打赢”这一主题,创作反映的对象不能超过连长、指导员,倡导写身边人、身边事,书写小故事、小情节、小情趣。一些节目,如表演唱《硬杠杠》,从一个普通步兵班的视角切入,表现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深入人心;女子群舞《硝烟玫瑰》大量融入了部队训练动作,通过舞姿展现部队官兵日常训练,等等。

抓指导确保亮点。军区专门从文工团抽调了一些主要创作编导人员组成导演组进行全程指导,同时立足全军邀请部分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在专家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节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令人眼前一亮。比如男声小组唱《我是子弹》,开始题目叫《子弹与兵》,修改为《我是子弹》后,更加响亮,更加直接地反映了官兵的英雄豪情;器乐演奏《得胜归来》,开始单单是器乐表演,后面又融入舞蹈、剧情等,既能见到民族器乐精湛的表演,又能看到舞蹈跳出胜利的喜悦,形式新颖,效果很好。

抓服务发挥效益。8月初开始,宣传部文化处黎辉乔处长亲自带队,以一线任务部队、驻偏远艰苦地区部队和野外驻训部队为重点,带着参加全军野战文艺创演活动的文艺节目到部队巡演,共演出22天,30场次,行程1.6万公里,观众达3.7万余人,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许多官兵说:节目太给劲了,每个作品说的都是兵话,讲的都是兵事,唱的都是兵情,非常接地气,我们非常欢迎这样有兵味、有战味,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演出。第41集团军某防空旅茹雷旅长赞叹道:“每个节目内涵都很深刻,像《硬杠杠》传递的练兵思想值得借鉴,下一步,要在全旅广泛叫响‘超越班长’这个口号,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练兵氛围。”第42集团军某装甲旅金文杰政委看过演出后激动地说:“《我是子弹》的歌名就让人热血沸腾,所有节目全部来自训练生活,都能找到创作源头,太有感染力了。”广西军区某边防团孙明勇政委深情地说:“演出是真正送来了战斗力,最近就不用担心思想教育了,这样的演出发自内心欢迎。”★

责任编辑:曹舒雅

猜你喜欢
全军军区杂技
安徽省军区领导来淮委防汛勘察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第四届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公告
第四届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公告
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办出新模式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战斗机的杂技秀
全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