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2015-12-28 03:39程明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普外科外科手术手术室

程明明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辽宁本溪117000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程明明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辽宁本溪117000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该研究通过对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该院接收的200例行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予以调查,分析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的控制措施,为外科临床提供相关依据。结果影响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结论对于造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手术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最为常见的感染类型以及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大约为5.2%~40.2%。手术切口感染一般于各类手术后发生,是医院控制感染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切口裂开或者愈合时间延长,对患者的后续治疗造成影响,发生全身性感染或器官功能衰退,严重者甚至发生死亡[2]。目前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普外科手术项目逐渐增加,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该院接收的200例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与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该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年龄5~75岁,平均年龄(45.6±3.1)岁。

1.2 诊断标准

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标准,100例患者予以确诊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

1.3 采集标本

2 结果

通过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革兰阴性需氧菌是常见病原菌医院感染中首要的病原菌,其中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

3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3.1 患者因素

由于年龄的影响,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容易患上心血管与其他系统疾病,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老年人的周围血管对于炎症的反应能力弱,导致吞噬细胞活力降低;老年人较易动脉硬化,使得局部抗感染能力下降[2],因此,老年患者对于手术创伤后,受到细菌侵袭,其耐受性差,成为切口感染的易发人群。除了年龄之外还有体重过轻或是肥胖体重,都会影响手术切口感染。

3.2 疾病严重指数

由于患者本身就已发生感染,存在吸烟、低蛋白血症等,且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更为容易。若患者存在休克、高血糖、创伤、缺氧以及恶性肿瘤等生理状况,也更易发手术切口感染。合并有其余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弱、纤维母细胞修复功能与白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肉芽生长减少[3]。患者若是持续体位过低,会发生凝血障碍,从而减少代谢率,降低机体氧供,从而发生酸中毒,对免疫功能造成破坏,最终提高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可以看出,该测点对浑河水质要素的输入有很明显的响应,由于该测点水深较浅,叶绿素a、总磷、总氮、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夏初增长迅速、秋初明显下降。其中叶绿素a和总磷的变化较为突出,溶解氧浓度在8月末初达到最小。

3.3 术前备皮

于术前进行合理的备皮,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切口位置发生感染,若是采取不适宜的备皮方式,会反而提高SSI的发生几率。

3.4 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流动的空气环境、手术室人员以及空气中扩散的传染源这3个因素能发生相互作用,增加潜在的感染风险,且较难避免。

3.5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越长,机体所收的损伤就越大,因此会相应降低患者免疫力。

3.6 手术技术

术中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与术后对手术切口的保护严重影响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以及感染的发生几率。

3.7 引流

患者予以开放引流时,会使得进入人体内的皮肤表面细菌增加,若采用引流管的时间持续9 d以上,将大大提高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3.8 手部卫生

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一部分相关因素为医护人员的手部清洁,医护人员的手部会直接与切口发生接触,手部细菌可能通过接触后传播。

3.9 抗菌药物

如过度采用抗生素以及采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时期不对,都会造成条件致病菌以及真菌的双重感染。

4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

①老年患者对于手术创伤后,受到细菌侵袭,其耐受性差,成为切口感染的易发人群。从而,必须对老年患者加强管理,条件允许下尽量单间安置,最重要的是在术前加强营养、有效控制血糖并且完善肠道[4]。

②在术前要尽量将患者的全身情况掌握清楚并有效改善,把血糖降低至正常值内,改善营养不良,术后及时补充损耗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病情严重患者要补充好消化道外营养。

③减少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重要方式为于术前进行合理的备皮,防止进行不需要的备皮,必须进行备皮时应当于手术当天进行。

④加强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对于手术室、治疗室以及病房的清洁区域、污染区域与无菌区域必须进行严格划分;放置的物品要注意污染后的与清洁的合理分开;采用消毒液将病房内放置的物体,擦拭表面予以消毒,定时给病房开窗通风透气,提高病房空气的清洁度,拖地时采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强化对陪护的卫生管理;手术室每天早上与手术后的器械台与地面都要用抹布浸润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手术前要消毒室内环境,消毒时间在30min以上;每月对手术室的物体表面与空气予以定期细菌检查[5]。

⑤必须提高外科医师手术技能与手术室管理,利用减少手术时间、增强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工作、降低切口污染来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发生。

⑥于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加强对患者体温的监测,保证患者体温不低于36℃,可以采用加温盖被给患者保暖,按时为患者给氧,为患者血液或者输注液体予以加温保暖。

⑦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选取引流材料与引流方式时应当遵循患者的实际病情需要,来选择对组织刺激最小的引流管。安排专人及时为患者换药,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能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若患者病情允许拔除引流管,需尽早予以拔除[6]。

⑧医护人员应当增加洗手频率,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的细菌导致切口发生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左右,增加洗手频率并采取正确合理地洗手方式能有效减少手部位置的暂住菌,有效依照无菌标准进行,是减少外源性感染发生的关键。

⑨合理应用抗生素,为患者选择抗生素时,应当掌握好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从而才能有效保证血清与组织中的药物在产生细菌感染时,能实现有效浓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因素非常多,必须进行全面的配合及努力。各部门的医护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排除导致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此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由于医学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一部分抗菌物质逐渐被手术敷料与多种内植入物所应用,产生了较好的抗感染效果。对于造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相关因素的危险性,有效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1]王素平.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2,3(2):224-225.

[2]唐健松,杨小康,林燕,等.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576-577.

[3]杨成虎,范秀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探讨[J].西部医学,2009,21(5):808-809.

[4]朱怀燕.36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288-289.

[5]方东萍,吴群英,申屠琴芬.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6):1494-1496.

[6]张晋宝.浅谈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7):269-270.

表1 实施流程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n(%)]

表2 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s)

表2 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s)

注:与实施前比较,*P<0.05。

时间病区管理急救药品仪器消毒隔离分级护理护理文件实施前实施后90.41±2.91(98.03±4.62)*95.27±2.26(97.38±1.74)*92.97±3.58(98.65±2.39)*91.04±3.77(96.93±2.41)*92.12±3.57(98.53±3.72)*

2.2 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流程管理后的科室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PM),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由企业界最早提出,基本思想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的方法[4]。

该研究中,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流程管理模式较实施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我们也摸索出了医院护理管理上流程管理应用成功的关键因素,护理流程管理的实施,能提高科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引进了先进的办公理念能使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获得显著改善,与相关研究中的结果、观点一致[5]。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宁志,高茗,茅建华,等.医院流程管理理论简介[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1,24(9):970-972.

[2]李明子.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流程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 956-958.

[3]王仁红,陈家应,唐立健.流程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39-1141.

[4]于丽华.流程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探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4):399-401.

[5]冯爽.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2,33 (1):144.

(收稿日期:2014-10-14)

R61

A

1672-5654(2015)01(b)-0099-02

2014-10-19)

程明明(1979-),女,辽宁本溪人,学士,中级,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普外科外科手术手术室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骨外科手术中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