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稀土抛光粉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措施现状调查

2015-12-28 03:39牛兆煜王升赵磊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氢氟酸人民卫生出版社职业病

牛兆煜 王升 赵磊

包头(钢铁)集团预防保健中心,内蒙古包头014010

某稀土抛光粉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措施现状调查

牛兆煜 王升 赵磊

包头(钢铁)集团预防保健中心,内蒙古包头014010

目的明确某稀土抛光粉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调查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及效果,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调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建议。方法通过工程分析法、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及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职业卫生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稀土粉尘、氟化氢、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检测结果表明: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合格率为88.2%;粉尘8 h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CTWA合格率为83.3%;噪声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应将氢氟酸和稀土粉尘作为职业病危害防治重点。稀土粉尘关键控制点为分级工序、氢氟酸关键控制点为氢氟酸库,应加强相应岗位工人个体防护,以减少职业病危害。

稀土抛光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稀土抛光粉作为研磨抛光材料以其粒度均匀、硬度适中、抛光效率高、抛光质量好、使用寿命长以及清洁环保等优点,广泛用于平板玻璃和光电玻璃等领域。为明确某稀土抛光粉项目生产及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该研究于2013年6—7月对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现状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综合分析与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某稀土抛光粉项目为调查评价对象。

1.2 方法

1.2.1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主要包括项目概况、生产工艺及主要生产设备、使用原辅材料、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他职业卫生相关资料。

1.2.2 检测方法企业正常生产、防护设施正常运行条件下,根据《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采样[1],连续测定3 d,分时段进行。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进行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及实验室分析,检测项目有粉尘、噪声、氟化氢、锰及其化合物[2-5]。

1.2.3 评价依据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6-7]的要求,粉尘进行了8 h时间加权浓度(C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的分析;氟化氢采用最高允许浓度(MAC)进行评价;电焊作业锰及其化合物采用PC-TWA和超限倍数进行评价;岗位噪声强度进行8 h等效声级的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企业概况

该项目于1997年8月建成投产,年产1200 t稀土抛光粉。主要原辅料为碳酸稀土、氢氟酸、天然气等。主要产品为稀土抛光粉。该企业现有员工184人,生产人员101人,机关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为83人,生产车间采用连续工作制,四班两倒,每班12 h;混料包装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每天工作8 h。

2.2 主要生产工艺及设备

少钕碳酸稀土经过湿式球磨后,加入HF进行部分氟化反应合成,经干燥,烧成,干式破碎和气流分级等工序成品经混料包装入库。主要工艺流程为:碳酸稀土→湿式球磨→氟化反应→干燥→烧成→干式破碎→气流分级→称量、包装、入库。主要设备有湿式球磨机、氟化装置、干燥窑、烧成窑、干式破碎窑、分级机、包装混料机。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识别及分布

根据本项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资料、工程分析及其生产特点,将本项目分为球磨氟化干燥岗位、烧成岗位、分级岗位、混料包装岗位。岗位工人在操作、检查及电焊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稀土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及氟化氢、氟化物、二氧化锰。见表1。

表1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2.4.1 粉尘该研究对球磨、干燥、分级岗位进行了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其结果均小于10%,属于稀土尘;该研究对17个粉尘作业点进行短时间CSTEL检测,合格作业点数为15个,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合格率为88.2%;超标地点为分级机及分级加料口,为稀土粉尘危害关键控制点。粉尘定点检测结果见表2;该研究对6个粉尘作业岗位进行8 h时间加权CTWA浓度的计算,合格作业岗位5个,合格率为83.3%,超标岗位为分级岗位;检测结果见表3。

2.4.2 噪声该研究对5个岗位33个噪声作业点进行了检测,5个岗位8 h等效A声级噪声结果全部符合国家卫生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100%。该项目工作场所各岗位噪声检测结果见表4。

2.4.3 高温该检测对干燥工序干燥窑和烧成工序烧成窑2个作业点进行高温检测,WBGT指数均低于国家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

表2 该项目主要地点总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的测定结果CSTEL(mg/m3)

表3 该项目主要岗位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水平的测定CTWA(mg/m3)

2.4.4 毒物该研究对球磨氟化干燥工序、烧成工序、氢氟酸酸库及电焊作业4个有毒物质作业岗位进行有毒物质测试,包括氟化氢、锰及其化合物。其中采集氟化氢样品18个,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100%;电焊作业锰及其化合物国家限值PC-TWA为0.15 mg/m3,未制定PC-STEL,最大超限倍数为3。该次测定电焊锰及其化合物C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最大值为0.03 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要求。见表5。

2.5 主要职业病防护措施

①该项目生产车间内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送风两种方式,在干燥窑和烧成窑墙体各设有轴流风机,用于通风换气。②该项目通风除尘净化设备主要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喷淋冷却塔,汽水分离器,不锈钢材质高压离心风机,汽水分离器。③该项目氟化反应装置、干燥工序及烧成工序中产生的CO2、氟化氢、水蒸气及少量稀土粉尘,经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冷却喷淋、汽水分离后外排。收集到的粉尘回收利用。④该项目干燥工序、破碎工序、分级工序、混料包装工序各出料口、加料口均设有单机除尘器,用于局部通风除尘及稀土粉尘的回收利用。⑤该项目使用的氢氟酸浓度为50%,存放于主厂房外酸库内,为东西穿透敞开式厂房,以自然通风为主。盛装氢氟酸容器为防腐蚀塑料筒,容积为50 L;氢氟酸的运入和包装的运出不经过主厂房;加料时直接从氢氟酸筒内接管,通过计量泵打入氟化反应槽,工人装卸酸桶时佩戴防毒面具、防酸手套及防飞溅面罩。

表4 某稀土抛光粉项目工作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dB(A)

表5 某稀土抛光粉项目工作岗位有毒物质检测结果(mg/m3)

该项目生产工艺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管道密闭,减少工人直接接触有毒物质的机会,并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净化冷却排毒措施。以上采取的防尘毒措施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8]的有关规定。

3 讨论及建议

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为稀土粉尘、电焊烟尘、氟化氢及氟化物、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粉尘检测结果表明分级岗位8 h时间加权浓度CTWA超标,分级机及分级机上料口2个作业点CSTEL超出国家卫生限值的要求,为粉尘危害关键控制点,超标主要原因为设备密闭不严,应针对该岗位工人加强个体防护,配备符合国家防护标准的防尘口罩,减少职业危害。该项目主要有毒有害物质HF。氟化反应、干燥及烧成过程产生的废气中含有HF气体;岗位工人装卸氢氟酸罐、加药时也会接触HF。氢氟酸酸库为该项目化学有害物质关键控制点。

该项目在防护措施运行正常、个体防护措施到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其职业病危害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在生产异常、操作失误或防护设施失效、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不当时,仍可能导致作业人员健康损害或职业中毒。

4 建议

针对关键控制点[9],企业酸库内应按要求设置喷淋、洗眼设施、泄露报警设施;应加设防止氢氟酸泄露的围堰及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通道安全畅通。工人在加药、搬运氟化罐时,应加强个体防护,佩戴防毒面具。电焊作业工人电焊时会接触电焊烟尘、氮氧化物、紫外辐射、臭氧等职业危害,应加强通风及个体防护;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查,防止氢氟酸泄露。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识区域警示线并有警示说明,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1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60.3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的测定氟化物[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9]肖晓琴,徐启荣,黄海文,等.稀土分离行业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4,13(5):363-36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Occupational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of investigation in rare earth polishing powder project

NIU Zhaoyu WANG Sheng ZHAO Lei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center of baotou steel(group)company,Baotou,Inner Mongolia,014010,China

ObjectiveAnalyze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distribution and the damage degree Of a rare earth polishing powder production project,Survey occupational-disease-prevention facilities and effects,Determine key control point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Methods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ystem engineering analysis occupational health field investigation、detection and this project were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ResultsThe main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were rare earth dust,hydrogen fluoride,Welding smoke and dust,high temperature and noise. Test results show that:Dust in short time exposure concentration CSTELpercent of pass is 88.2%;Dust 8 h time weighted average of the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CTWApercent of pass is 83.3%;Noise percent of pass is 100%.ConclusionHydrofluoric acid and rare earth dust was a ke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the grading process are the key point of rare earth dust;hydrofluoric acid library is the key point of toxic substances.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rresponding post worker individual protection,in order to reduce occupational hazards.

Rare earth polishing powder;Occupational hazards;Identify

R19

A

1672-5654(2015)01(b)-0155-03

2014-10-17)

牛兆煜(1971-),女,内蒙古包头人,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工作。

猜你喜欢
氢氟酸人民卫生出版社职业病
二氧化硅湿法腐蚀速率的研究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制作雕花玻璃
父亲的职业病
我可爱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