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诚信规制下高质量论文之我见

2015-12-29 12:57郭运庆大象出版社郑州450044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郭运庆(大象出版社,郑州450044)



学术诚信规制下高质量论文之我见

郭运庆
(大象出版社,郑州450044)

摘 要:作为学生、老师和学者必须学术诚信,学术诚信要求必须按学术规范运作,只有规范运作学术研究,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对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和高质量论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释和梳理,认为它们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逻辑上的内在统一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学生、老师和学者塑造学术品质、提升科研能力、强化高校德育的三维指针。

关键词:学术诚信;学术规范;高质量论文

学术诚信是社会诚信的一部分。目前社会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经济领域,《征信业管理条例》给出了标准和方向。在学术领域,学术诚信虽然也有不少文章进行探讨,但是,把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和高质量论文捆起来一起探索思考,尚是阙如。正是基于此,笔者通过大量收集资料,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工作实践进行认真思考,认为认真研究在学术诚信规制下高质量论文的标准,其意义巨大。这不仅对高校师生的品德提升、撰写论文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媒体编辑人员进行编辑审稿判断,来稿加工鉴别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学术诚信

(一)学术诚信的含义

学术诚信是“学术”和“诚信”两个抽象名词概念的组合,词组属并列结构,并列结构短语在词素功能上二者是平等关系。因此,要想了解学术诚信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学术”与“诚信”这两个概念。

学术是一个较难界定的概念。20世纪初,我国的许多专家学者还是把“学”与“术”二字分开来进行解释。如1911年梁启超先生在《学与术》一文中就指出:“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沉,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疗治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1]蔡元培先生也认为:“学与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各国大学中所有科目,如工商、如法律、如医学,非但研求学理,并且讲适用,都是术。纯粹的科学与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础,两者并进始可。”[2]从而可知,学术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指学问、道理、真理,是认识的对象和目标;作为一个研究过程是指获得学问、道理、真理的活动和法。[3]

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范畴,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规定。诚信一词最早见于《商君书·靳令》:“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国有十二者,上无使农战,必贫至削。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4]商鞅把思想层面的“诚信”与他讲的法理对立起来,认为“诚信”是六大虱害之一,不利于国家强大。显然,商鞅的观点偏颇。但从语源上来看,则是来自“诚”和“信”两个单字。“诚”“信”二字语义相通,可以互训。窦文宇、窦勇在《当代新说文解字》中认为:诚,由“言”和“成”构成。成字表示歃血为盟,整个字的意思是盟誓时的语言,由此产生真心实在的含义。信,由“人”和“言”构成,意思是人说的话。籀文“信”字特别在“人”字上加了个指示符号,强调做一个真正的人所说的话。人说的话要算数,要履行诺言,由此产生信用、诚实和信任的含义。简言之,“诚”就是诚实不欺,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信”就是诚实信用,这是儒家学者修身养性的基本范畴。[6]

基于以上对学术和诚信概念的理解,学术诚信就是人们在学术研究活动过程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问,不弄虚作假。学术不诚信就是指蓄意的欺诈行为,其中学生和老师未经授权就企图把别人的工作或努力说成是自己的工作或努力,或在任何学术练习中使用未经授权的材料或捏造的信息。它包括伪造学术文件、蓄意妨碍或损毁他人的学术工作、帮助其他学生或老师从事学术不诚信的行为等。[7]

(二)学术不诚信的突出表现

学术研究中不诚信的突出表现就是抄袭剽窃。虽然不像多数媒体公布的那样触目惊心,但是抄袭剽窃在学术界的肆虐及对学术诚信的伤害也决不可等闲视之。一是显性的抄袭剽窃。就是有系统有局部的抄袭剽窃,伪造数据,发表假论文,将同样内容通过不同组装多次发表。更有甚者,不是过去的剪刀加浆糊,有选择地粘贴,而是更像工人搬砖一样直接把别人的成果搬过来,大块大块地粘贴别人的成果。二是隐性剽窃。有些外语比较优秀的专家学者直接翻译国外学术成果,或者在翻译过程中稍加修饰,堂而皇之地署上自己的大名招摇过市。或者“偷袭”别人的观点自己重新组织语言,发表在不同的学术期刊上,别人看不到抄袭剽窃原作的一个原句。这种剽窃更狡猾、更智慧,也更难以识别。“剽技”之高令人瞠目结舌,极具洞察力的好事者把这些人“阳光”以后,他们还总是辩解自己与某位专家学者观点“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文人的偷盗行为近年来真是越演越烈,令正直的学者坐立不安,令学术期刊编辑忧伤心悸,令期刊学术界恐慌不安。过去学生抄老师遭人鄙夷,现在老师抄学生并非奇闻。闻所未闻的是,从事法学研究的知法犯法,维护知识产权的知权侵权。中国所有学术期刊几乎不同程度地、无一漏网地遭遇抄袭剽窃或被抄袭剽窃,出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8]

橡胶圈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颜色均匀,表面不应有游离硫;材质致密,无肉眼可见的杂质、气孔、裂缝及其他有碍使用的缺陷;单个橡胶圈上凹凸不超过1 mm,面积不超过6 mm2,且不多于3处;飞边须除净,其厚度不应超过0.4 mm,剪损宽度应不超过0.8 mm;无平面扭曲现象,带接头的橡胶圈,接头处应平顺无分离迹象,接头处错位不应超过0.5 mm;每个橡胶圈只容许有1个接头。

近日,复旦大学抄袭三部曲令人心寒。新浪网2015年6月初载文,《复旦三连抄:奏响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安魂曲》导语指出:“近日,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的‘抄袭三部曲’引发了网友热议。评论人马小盐认为,该事件奏响了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安魂曲。模仿与抄袭,是创造力匮乏者的唯一捷径,而创新性人才的缺位,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现行教育机制的恶果:标准答案和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自由思考能力,大学管理官僚化严重奴役着知识和真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成了空中楼阁。”[9]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2015年6月1日在《致复旦大学领导的一封信》中认为:宣传片涉抄袭,大学创新精神堪忧,贵校尤其应当严肃查处该片制作者的剽窃行为,公之于众。[10]

(三)学术环境污染了学术诚信

学术环境主要是指公认的学术准则和规范,完善的学术批评风气,严格的学术训练,公正的招聘制度,以及透明的晋升程序等等。学术环境污染是指成果创造、发表、鉴定、转让、推广以及项目立项、评奖等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对学术环境的破坏。目前学术环境的污染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学术成果项目虚假署名;二是学术成果中的抄袭、剽窃等;三是学术成果评估中不负责任、走形式、走关系等;四是科学活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这些学术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一是学术道德不高;二是考评制度不科学;三是缺乏公正、公开的评价体系;四是不合理的物质奖励。要净化学术环境污染,就一定要建设一个独立、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创造一个公平、自由、宽松的竞争环境。令人欣慰的是,在党的“十八”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精神鼓舞下,高校和科研部门也正在制定自己的学术规范,在法规中依法治理学术环境,清除学术污染,这样才能为科研工作者创建一个和谐、宽松学术环境,达到实现学术诚信的目的。[11]

二、关于学术规范

关于“规制”,《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认为:作为名词是“规则制度”,如“加强金融业的规制建设”;作为动词是“规范制约”,如“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规制与引导”。[12]本文所讲的“在学术诚信规制下”的“规制”就是规范制约,也就是关于对学术不诚信的规范制约,通俗讲也就是学术规范。学术诚信离不开学术规范,学术规范促进学术诚信。二者是鱼水关系,因此,在阐释学术诚信的同时,必须阐明什么是学术规范。所谓学术规范,就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活动的各方面,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管理规范。也有学者对学术规范作出了横向概括,认为它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二是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其实,学术规范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术规范,泛指与指导师生有关的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发表成果等学术活动的一切规章。狭义的学术规范,源于对师生中出现的作弊、抄袭、剽窃等各种学术欺骗行为的警觉和制约。只有全面掌握了学术规范,才能进行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执行和教育。

(一)关于学术规范的法律法规要求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这是调整著作权人之间以及著作权人与著作权主管机关在作品的创作、传播、使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这是确认发明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规定专利权的取得与消灭、专利权的实施与保护,以及其他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3]

(二)关于学术规范与国家标准

1.《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由教育部2004年制定。该规范包括总则、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和附则等几部分。虽是针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但就其制定规范的目的和内容而言,几乎完全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因此更具普遍意义。但是《规范》中相关规定比较抽象,都是以“应怎样”而组成的句式,没有对具体规范进行界定,制约力度不够;另外《规范》也没有提出相应的处罚措施。

2.高校自己制定的学术规范

我国许多高校都制定有自己的学术规范。如《兰州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有11条:一是抄袭与剽窃;二是伪造与篡改;三是伪造学术经历;四是请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五是一稿多投或成果重复发表;六是不当署名;七是滥用学术信誉;八是泄密;九是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故意对竞争项目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十是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十一是其它有违科学研究和活动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及有损社会及他人利益的行为。[14]有违学术道德规范11条的行为都有相应处罚措施。

3.《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中国科学院2007年制定。《意见》提出要求全院科技人员遵守公民道德准则,遵守诚实原则、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声明与回避原则。《意见》对加强学术环境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中国科学院科研行为的6条基本准则,非常实用。[15]

4.新闻出版总局2015年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新标准

一是《学术出版规范图书版式》(CY/T 120-2015);二是《学术出版规范古籍整理》(CY/T 119 -2015);三是《学术出版规范科学技术名词》(CY/T 124-2015);四是《学术出版规范一般要求》(CY/T 118-2015);五是《学术出版规范引文》(CY/T 122-2015);六是《学术出版规范中文译著》(CY/T 123-2015);七是《学术出版规范注释》(CY/T 121-2015)。这七种国际标准是我们做学术论文和专著的最新圭臬。

5.其他相关常用学术出版规范

一是《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教社政厅[2000]1号);二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CAJ-CD B/T 1-2006);三是《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政发[2010]11号);四是《出版物上数字用法》(2012年新版国家标准GB/T 15835—2011);五是《标点符号用法》(2012年新版国家标准GB/T 15834—2011);六是《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估办法(试行)》(新闻出版总局制定);七是河南省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质量评审标准(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处制定)。

三、关于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标准

什么样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学术论文发表前的标准和发表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与省部级科研单位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国外的高质量论文的标准与中国高质量论文的标准也差异很大。但是,不能因为问题复杂,标准难定,我们就丧失探讨研究高质量学术论文标准的信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讲,同一个事物,虽然有不同认识,现象万千,但是对质的规定性应该是一样的。下面先对两家典型的科研单位高质量论文标准作个分析,然后再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的优秀论文评选标准[16]

(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17]

(三)高质量学术论文标准之我见

从以上两家单位对优秀论文的标准可以看出: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的优秀论文评选标准4条;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6条。两家标准所中各条所占分量是不一样的。但它们有共同点:第一个是论文创新性,一个占20%,一个占30%,这就是对论文创新性认识的质的规定性和差异性。第二个是论文的社会价值。第三个是“论证完备程度”,也叫“写作质量指标”。第三个是“课题立项”,也叫“基金项目”。第四个是“课题立项”,也叫“国家急需解决的课题”。第五个是“发表载体”,也叫“发表于本学科高影响期刊”。第六个是“难易程度”,也叫“得到同行认可”。从两家制定的标准来看,都很有权威性、代表性、典型性和科学性,这就是目前科研工作者撰写学术论著应该奉行的圭臬,也是媒体编辑进行来稿审阅判断和鉴别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

但是,两家的标准也都有不足之处。一是发表载体。核心期刊并不是衡量学术论文质量的绝对标准。所谓核心期刊是指刊载论文数量多、品质高,而且能反应出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受到读者重视的学术期刊。但这些期刊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学术刊物一旦被评为核心刊物后,便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甚至会出现大量“关系稿”,导致其学术水平很快下降。二是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该刊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的被引次数除以该刊在此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是国际上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但是,影响因子有时有失真现象,国内个别学术期刊有人为“操纵”期刊影响因子。如为了提高影响因子,不加限制地增加自引率,个别期刊自引率达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三是引用次数。引用次数就是论文引用率。论文引用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文献被其他国家或机构的认可度的标志(或数据等)。断定一篇学术论文的水平高低,不能只根据发表刊物的等级给予判断,这一点一定要把握好。高水平的文章即使发表在层次较低的刊物上,只要质量高,其被同行引用的次数一样也会很高。[18]四是作者层次。两家单位都没有列入作者情况占比分量,如何评价作者没有进入评估体系,这应该也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四、结束语

学术诚信是学生、老师和学者必须坚守的学术职业道德。在探索学问的过程中,只有端正学风、塑造学德才能够立足高校和科研单位。学术诚信是基本的自律,但是,要全面达到学术诚信还必须有他律,这就是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术研究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学术规范,完善学术研究的各项奖励和处罚政策。只有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紧密结合,学术诚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术规范才能发挥对学术研究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确立之后,高质量学术论文就会呼之欲出。但是,要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必须要准确把握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标准。有了标准,奋斗才会有方向。在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才知道自己的学术差距。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和撰写高质量论文三者既是完全独立的不同概念,又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三维空间,它们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三者紧密结合,高度整合,有机融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独立与统一,那么必将对学术诚信加强、高校德育塑造、科学研究提升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媒体编辑来稿审阅和鉴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社会诚信建设和扩大优质高校品牌影响力也将会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1-273.

[2]蔡元培.在爱丁堡中国学生会及学术研究会欢迎会演说词[C].蔡元培全集(第四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刘培蕾.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石磊,译注.中华经典书《商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116-118.

[6]窦文宇,窦勇.当代新说文解字[M].北京: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395.

[7]李奇.美国大学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06(5):7.

[8]吴昕.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状分析及治理举措[J].中州学刊,2008(5):289.

[9]马小盐.复旦三连抄:奏响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安魂曲[EB/OL].[2015-06-0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8669650102vmtu.html.

[10]王旭明.致复旦大学领导的一封信[EB/OL].[2015-06-0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02f740102w314.html.

[11]张三香,张福增,秦晋芳.论学术环境污染之根治对策[J].晋阳学刊,2003(1):100-103.

[1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第2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1.

[13]陈世明.专利法的概念和本质[J].云南冶金,1985(2):59.

[14]兰州大学研究生院网:兰州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试行)[EB/OL].[2015-06-02].http://ge.lzu.edu.cn/degree/xwsq/lwgf/201209/728.htm.

[15]新浪新闻中心网.中科院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六条标准认定科学不端行为[EB/OL].[2015-06-02].http://news.sina.com.cn/c/2007-02-27/033011293328s.shtml.

[16]百度文库.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的优秀论文评选标准(供作者参考)[EB/OL].[2015-06-02].http://wenku.baidu.com/view/81ebe4b069dc5022aaea0014.html.

[17]壹学者.一张图告诉你核心期刊的选文标准[EB/OL].微信号:my1xuezhe.帐号主体: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8]王峰,周文胜.关于我国高校论文评价标准的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3):136-140.

(责任编辑 赵冰)

On the High Quality Papers under the Regulations of Academic Integrity

GUO Yun-qing
(Daxiang Press,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Students,teachers and scholars must have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integrity.Academic integrity requirements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ademic standards of operation,and only standardized oper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can produce high quality academic papers.This paper,using the method of Marx’s philosophy,explains and comb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ademic integrity,academic standards and high quality papers,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y are integrated in a dialectical manner and they are the guideline of shaping the academic quality,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es.

Key words:academic integrity;academic regulations;high quality papers

作者简介:郭运庆(1958—),男,河南漯河人,大象出版社编审,《数字教育》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数字教育基本理论。

收稿日期:2015-06-23

文章编号:1008-3715(2015)05-0060-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4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