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农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驱动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2015-12-30 06:26支绍岭赵宪军通讯作者袁绍辉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4期
关键词:县域河北省农产品

■ 支绍岭 赵宪军 通讯作者 袁绍辉(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1)

品牌农业与县域经济的内涵及联系

(一)河北省县域品牌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下,品牌农业的发展成为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单元,京津冀现代农业的协同发展可全方位带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河北省县域经济已经出现瓶颈,突破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而现代农业的发展给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是有利抗衡县域经济瓶颈的有效发力点。品牌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对县域经济的驱动作用不可小觑。

(二)品牌农业的内涵阐述及内容

品牌农业是经营者通过相关质量标准体系认证,获取商标注册权,按照量化标准生产,通过一定标准的筛选、包装和加工进行农业增值,并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消费者信誉度,以获得较高规模经济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品牌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品牌农业拥有“品牌农产品”,即使用知名度较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市场占有率和信誉度较高的优质农产品;第二是品牌农业拥有“品牌农业产业”,是指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但是从深层次上理解,品牌农业是一种涵盖整个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都具有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并通过优质产品和先进服务为主要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观,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新形态,它是现代农业的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强有力的品牌保障体系、规模化的支柱产业和完整的标准体系。

(三)品牌农业与县域经济的联系

图1 河北省品牌农业发展水平得分与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相关性散点图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之一,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衔接点,是由多种经济形式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程度直接反映出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弱和农村经济状况。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的技术支持、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经营模式,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目前农业生产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贡献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品牌农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巨大,品牌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彰显出强大的驱动力,品牌农业发展程度的高低,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稳固程度紧密相连,品牌农业与县域经济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品牌农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品牌农业是集整个农业生产各环节一体化的集约型产业的综合体,品牌农业的发展不仅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可以带动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行业的发展,从多个方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不凡的驱动力,凸显品牌农业与县域经济的紧密联系。

河北省品牌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一)品牌农业发展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品牌农业发展评价的研究方法有模型法、参数比较法、多指标测度法等,本文选取多指标综合测度方法对河北省品牌农业发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是指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对描述对象的多项指标、信息加以加工汇集,经过一定程度数据处理,从而明确表现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本文主要采用该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将所选择的指标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从而得到相应的分数值,赋之以一定的权重,最终综合、直观、量化地评价出河北省品牌农业的发展水平。

(二)品牌农业发展评价指标设计

本文根据品牌农业的特征和政府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以及笔者实地调研所得数据,设置了一组测度品牌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指标层,由8个要素组成,即X1-X8。

表1 河北省136个县(市)品牌农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表2 河北省136县(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值(2013年)

县域品牌农业总量发展指标。由于规模化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品牌农业的品牌企业特征相符,因此本文选择规模化的农业龙头企业数据来代表品牌农业企业发展状况。主要从品牌农业的企业总量情况、收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三个方面考量,具体指标包括:X1为县域农业龙头企业个数(个);X2为县域农业龙头企业收益总额(亿元);X3表示县域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民增加的收益(亿元)。

县域品牌农业产业链指标。该指标从产业链角度衡量品牌农业的发展水平,主要从品牌农业的生产现状、流通销售情况、产业链带动农户范围三个层次考察,具体指标包括:

X4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个);X5为专业批发市场个数(个);X6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联系农户个数(个);X7为农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人数的比重(%)。

县域品牌农产品指标。品牌农产品是品牌农业代表性指标,对品牌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衡量的具体体现是对品牌农产品的统计分析。本文以县域范围内的通过认证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数目X8(个)这一指标代表品牌农产品指标。

(三)品牌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

根据县域品牌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河北省 136个县(市)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作为对象,资料来源于河北省2014年统计年鉴。首先使用 Microsoft Excel中的数据运算功能,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8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总数为1),通过加权综合处理可得出河北省136个县(市)品牌农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满分为100分)。

Y=a1X1+a2X2+a3X3+a4X4+a5X5+a6X6+a7X7+a8X8

其中Y表示河北省县域品牌农业的发展水平得分值,a1-a8(0≤ai≤1,i为正整数)表示各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

从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河北省县域品牌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满分100分的评价标准中没有得分超过50分的县市,最高分唐海县也只有41分,并且是唯一超过40分的;第二,各县(市)发展极不平衡,得分最高的唐海县(41分)与最低的康保县(6分)之间差距悬殊。虽然河北省品牌农业的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但是品牌农业的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县市(唐海、武安、遵化)在农业生产总值上贡献较大,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力。

表3 Pearson 相关系数输出结果

河北省品牌农业对县域经济的驱动作用实证分析

(一)研究数据选择

用表1中评价得分值代表河北省县域品牌农业发展水平,选取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来考察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提供的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用县域经济综合的、基本的、可比的基础数据来进行评价,以经济实力为主体、以富裕程度和发展速度为重点,包括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DP增长率10个指标,将这些指标综合测度,通过规范化的数据处理,同样以100分为满分,得出2013年河北省136个县(市)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值,表2可以基本反映出河北省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河北省品牌农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河北省品牌农业对县域经济的驱动作用,保证研究的可靠性,选取表1和表2,通过应用spass19.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首先通过绘制变量散点图来比较直观的观察两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趋势,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观察到,品牌农业的发展与县域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散点居于比较集中的位置,说明二者的正相关性表现比较强,品牌农业对县域经济的驱动作用表现突出。为了更加准确的表明品牌农业的发展对县域经济的驱动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从而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输出结果,如表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品牌农业对县域经济的驱动分析的研究中,最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回归分析,但是根据已有的相关经济理论和相关内容的研究,还不能完全证明品牌农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存在必然的因果函数关系。所以,本文放弃利用回归分析解释品牌农业对县域经济的驱动作用,转而选择统计意义上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解释品牌农业对县域经济的驱动作用。

对于表3 的统计结果解释如下:Pearson相关系数为r=0.648,即河北省品牌农业发展水平与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648。其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近乎为0,所以,当显著水平为α=0.01时,两个变量都应拒绝相关系数检验的零假设。通常当r≥0.8,则两个变量表现为具有高度正相关的关系,本文分析得出的结果r=0.648,显然已经非常接近0.8,故可以认为,品牌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县域经济竞争力发展呈现较强且为正的相关性,表现出品牌农业对县域经济较强的驱动力。

从两类评价得分的横向角度比较来看,2013年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强的县基本上都在品牌农业发展水平得分排名的前20名内,品牌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均是经济强县,因此,品牌农业对县域经济的驱动作用表现显著。

发展品牌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品牌农业发展规划

制定品牌农业发展规划是发展品牌农业的重要基础步骤。整合优势农业资源,结合当地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品牌农业发展规划,选择相对优势较强、带动作用辐射力大的相关优势农业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并壮大品牌农业的经营主体,鼓励农户的积极性,增加农户对品牌农业产业发展的参与度。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引导优势农业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较强吸附力的增长极地带。结合地方农业发展规划,优化调整品牌农业的产业布局,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势品牌农业支柱产业。

(二)建立健全扶持保护机制

政府要在不违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实施对品牌农业的倾斜政策,对于具备品牌农业标准的农业企业从税收、融资、财政和工商等几个方面实施政策支持。另外,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品牌农业企业的商标注册意识,调动企业组织注册商标的积极性。

(三)建立和完善品牌标准体系

健全完善的品牌标准体系是生产企业和流通组织在国内外农产品贸易中进行商品检测、鉴定、贸易交接等方面的统一、明确、合理的依据。在创建品牌农业企业和品牌农产品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认证体系,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突出品牌农业的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具体到通过制定规范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要求,在保证质量的生产过程中,形成全面监控的体系,把控标准化的生产。重点建设科技示范基地,与发展品牌农业有机结合,形成部分先进基地带动整个区域品牌农业发展的模式。

(四)强化多方监管测度体系

品牌农业发展的监管工作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这包括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相关农业生产体系认证以及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检测防疫工作。工商部门和质检部应加强各环节检测认证工作,制定品牌农产品的检测等级制度,完善各种检疫措施,制定相应的违规惩处制度,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检测咨询查询系统,多方合力保障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品牌农产品流通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注重品牌保护,杜绝假冒伪劣品牌在市场流通销售,制定严厉的打击假冒伪劣品牌行为的规章制度,各部门要做到严格执法,绝不姑息假冒伪劣品牌的违法活动,一经发现坚决予以取缔和销毁,打造品牌农业发展的规范、合理的市场营销环境。

1.借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河北省统计局官网,2014-11-5.http://www.hetj.gov.cn/hetj/tjfx/sjfx/101415000077490.html

2.张波.河北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模式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4(44)

3.林梅桂.福建品牌农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4.薄锡年.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林德荣.现代品牌农业成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制度和政策的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

6.彭永芳,蒙玉玲,张惠敏.全产业链模式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J].商业经济研究,2015(2)

猜你喜欢
县域河北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河北省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