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2015-12-30 09:06陈羽,刘映,王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赋值抗结核肝病

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陈羽刘映王静王功茴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二科结核病区,贵州遵义563003)

摘要〔〕目的观察抗结核病药物引发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60岁以上肺结核病患者,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有356例(29.54%)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等,药物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集中在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和链霉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治疗类型、诊断类型和肝病史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间差异显著(P<0.05);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和肝病史是抗结核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结核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高龄和(或)肝病史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将会增加。

关键词〔〕结核病;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46.61〔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贵州省结核病综合防治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项目(黔教合协同创新字〔2013〕07)

第一作者:陈羽(1975-),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结核病护理研究。

我国具有很高的结核病发病率,目前抗结核药以多种药物联用不间断服用半年以上,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为核心的短程治疗方案是治疗结核的常规用药模式〔1〕。抗结核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控制了结核病的蔓延,但是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常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关节疼痛、神经异常等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不得不中断,尤其针对老年患者体质的特殊性,甚至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品的种类、剂型等及患者的年龄、免疫力、身体状态有关,本研究分析结核病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及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治疗的确诊60岁以上肺结核病患者1 205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保存完好;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能积极配合调查。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肿瘤等恶性疾病;②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男615例,女590例;平均年龄(66.28±5.91)岁;初治涂阳421例,初治涂阴465例,复治涂阳121例,复治涂阴198例。

1.2研究方法根据我国卫生部及药品监管局出版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检测管理办法》,从听神经损害、胃肠反应、肝损害等方面进行观察,对相关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情况等进行统计,初治肺结核患者随访6个月,复治肺结核患者随访8个月。

1.3治疗方案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对于初治的患者采用2H3R3Z3E3/4H3R治疗,H 0.3 g、R 0.45 g,Z 1.5 g,乙胺丁醇(E)0.75 g,清晨空腹,顿服,强化2个月治疗;后4个月进行持续治疗,H 0.3 g、R 0.45 g,清晨空腹顿服。复治患者接受8个月化疗方案(2H3R3Z3E3/6H3R3),即H 0.3 g、R 0.45 g,Z 1.5 g,E 0.75 g,清晨空腹顿服,2个月强化治疗;后6个月进行持续治疗,H 0.3 g、R 0.45 g,清晨空腹顿服。服药期间,每月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一次,服药1 个月后,查肝、肾功能,出现不适时随诊。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356例(29.54%)观察到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肝酶升高)301例、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秘)298例、神经系统损害(头晕、耳鸣、听力下降)215例、血液系统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4例、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118例、骨关节损害(关节肿痛)68例、其他(氮质血症、乳腺增生等)60例。药物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集中在Z、R、H和链霉素。R不良反应率37.68%(182/483)、H 33.40%(361/1 081)、E 3.64 %(40/1 100)、左氧氟沙星6.37 %(31/487)、Z 60.26 %(326/541)、链霉素31.06 %(41/132)、对氨基水杨酸6.10 %(5/82)、利福喷丁4.84%(38/785)、阿米卡星5.56%(1/18)。

2.2单因素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和诊断类型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治疗类型、诊断类型和肝病史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单因素分析( n)

2.3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以否发生不良反应作为因变量(是=1,否=0),将年龄、BMI、治疗类型、诊断类型和肝病史作为自变量,其中年龄<65岁赋值1,65~59岁赋值2,≥70岁赋值3;BMI<18.5 kg/m2赋值1,18.5~24 kg/m2赋值2,>24 kg/m2赋值3;治疗类型中,初治赋值1,复治赋值2;诊断类型中,凃阳赋值1,涂阴类型赋值2;肝病史,有赋值1,无赋值2。结果显示:年龄和肝病史是抗结核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结核病治疗主要以联合、规律、全程服用抗结核药为主,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是影响治疗进行和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国外文献显示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3%~10%,表现为皮肤瘙痒、肝炎、恶心、血小板减少、流感性综合征、关节痛和神经症状〔2〕;国内文献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平均为12.6%,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肝功异常、过敏反应、关节痛〔3〕。本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国内文献报告的发生率〔4〕,可能原因是不同地区患者的不同生理状况及本次试验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少有关。Z在酸性环境下可杀灭巨噬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主要用于抗结核短程强化治疗,肝毒性和胃肠道反应较重,肝脏毒性与服用剂量呈正相关,同时其代谢产生的吡嗪酸促进肾小管对尿素的重吸收,增加血尿酸浓度〔5〕。R、H应用时肝毒性和胃肠道反应较大,营养不良、酗酒、有肝病史的患者服用可以导致肝损害,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和黄疸〔6〕。

有研究显示〔7〕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人种、肝炎病史、嗜酒、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有关,年龄是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可能原因是Z主要在肝脏代谢,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代谢能力降低,大量的药物聚集在肝内;老年人血浆蛋白浓度降低,不能与药物进行充分的结合;老年患者肝脏血流量相对减少,较青壮年更易发生肝损害〔8〕。BMI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关,可能原因是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治疗类型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主要与用药的种类及方式有关〔9〕。诊断分型作为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证据尚不充分,在本研究中显示的不良反应与诊断分型的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如果要得到确切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肝病是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有肝病史的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一般患者的2~3倍,可能原因是抗结核药一部分在肝脏代谢,肝病史的患者肝代谢能力差,合成白蛋白的能力降低,肝血流量减少,导致药物不能有效代谢有关〔10〕。本研究针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缺乏对普遍年龄扩展后一般性的研究。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年龄和肝病史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针对不良反应高发的患者要给予适当治疗方案,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张庆团,覃善芳,张凯.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718-9.

2Tost JR,Vidal R,Cayla J,etal.Severe hepatotoxicity due to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n Spain〔J〕.Int Tuberc Lung Dis,2005;9(5):534-40.

3苏伟,阮云洲,赵津,等.9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7):560-5.

4叶长根,孙水林,刘亮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6):1546-9.

5陈成伟.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处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26-8.

6罗丹,黄敏莹,刘飞鹰,等.壮族人群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10):613-7.

7陈思敏.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11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51-2.

8周鹏,马葵芬,姜赛平.抗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3;6(3):189-92.

9Marra F,Marra CA,Bruchet N,etal.Adverse drug reactions associatedwith first 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 regimens 〔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7;11(8):868-75.

10Javadi MR,Shalviri G,Gholami K,etal.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 -tuberculosis drug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incidence,severity and risk factors 〔J〕.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2007;16(10):1104-10.

〔2013-12-27修回〕

(编辑苑云杰)

猜你喜欢
赋值抗结核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