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临床效果

2015-12-30 09:07陈文革,杨朝晖,刘清高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8期

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临床效果

陈文革杨朝晖刘清高黄高鄢含坤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骨外二科,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15例)和单纯组(15例),联合组病灶刮除后给予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单纯组病灶刮除后给予植骨或者截肢加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单纯组(均P<0.05);对两组进行18个月的随访,两组在6个月内生存率相同;但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比较中,联合组明显高于单纯组(P<0.05);两组生存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P<0.05)。两组在手术前VAS和Karnofsky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及术前及单纯组(均P<0.05);联合组术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单纯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是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并且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骨水泥;股骨缺损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

第一作者:陈文革(1967-),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骨肿瘤创伤方面的研究。

转移性股骨肿瘤在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尤其是合并有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要及时治疗,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是必要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应用于股骨骨折已经是公认的疗法,但是对于骨水泥以及植骨的选择还存在争议〔2〕。本文主要探讨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肿瘤科2007年6月至2014年3月治疗的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患者30例。纳入标准:①术前常规检查以及经过CT、X线以及MRI检查发现有骨转移病灶,并且行病灶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骨转移癌;②预期生存时间>2个月;③患者骨持续性疼痛,或者发生了病理性骨折;④患者明确诊断后,再按照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3〕60分;⑤符合伦理道德,家属或者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重要的器官衰竭性疾病,或者内分泌性疾病,如肝肾衰竭、糖尿病等;②不能耐受手术,或者预期生存时间<2个月;③在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不能再参加试验;④试验过程中不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或者随访,或者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其他治疗措施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男13例,女17例,年龄42~75〔平均(55.21±11.79)〕岁,原发肿瘤为肺癌9例、乳癌15例、前列腺癌6例;其中有10例是由于外伤后出现病理性骨折,20例为单处的骨转移;6例在全身检查时发现了骨转移病灶,14例由于骨疼痛就医时发现。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15例)和单纯组(15例),联合组病灶刮除后给予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单纯组病灶刮除后给予植骨或者截肢加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植骨13例,截肢2例)。

1.2术前准备入院的常规检查:体温、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进一步行X线片或者CT检查了解股骨转移的情况,分析骨转移病灶的范围以及刮除病灶后骨缺损的情况;根据患者股骨的长度以及髓腔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交锁髓内钉和骨水泥;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根据诊断各科医生会诊处理后,病情稳定再行手术。

1.3手术方法两组患者都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取侧卧位,股骨患侧朝上,以骨折端为中心,取骨前外侧肌边缘为直切口,从股直肌与骨前外侧肌之间的间隙进入,使骨折端完全暴露,用刮勺刮去被肿瘤细胞侵犯的骨组织,并且取标本留检,完全刮除病变的骨组织后,应用酒精擦拭病变区域以及周围区域杀菌消毒,不要留有任何残留的空腔,应用生理盐水多次冲洗,重新评价骨缺损。尽量选择粗长的股骨交锁髓内钉,以增大内固定的强度,对于有骨折的患者进行准确的复位,将髓内钉的两端的锁都固定好后。联合组取适量的骨水泥加入刮除病变组织后的残腔,同时修补骨缺损,在骨水泥凝固后活动患肢达到满意程度后,留取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单纯组:首先取合适长度的髂骨,将患骨取下之后植入髂骨,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

1.4研究指标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生存质量评价)、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6、12、18个月生存时间比较、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标准〔2〕: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正常为100分;可以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和体征为90分;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或体征为80分;生活可以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工作为70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时常需要别人帮助为6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别照顾和帮助为4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为30分,病重,需要住院和积极的支持治疗为20分,重危临近死亡为10分〔4〕。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行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结果

2.1联合组和单纯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的比较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单纯组(均P<0.05);对两组进行18个月的随访,两组在6个月内生存率相同;但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比较中,联合组明显高于单纯组(P<0.05),两组生存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P<0.05)。见表1。

2.2两组VAS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比较两组在手术前VAS和Karnofsky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联合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及术前及单纯组(均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单纯组(均P<0.05)。见表2。

2.3联合组和单纯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两组均未发生深部感染,单纯组发生2例脂肪液化,经过换药后愈合;两组均无神经损害和股骨活动受限的情况;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

1)经趋势检验:χ2=6.675,P=0.001

表2 两组VAS评分和Karnofsky

与术前比较:1)P<0.05;与单纯组比较:2)P<0.05

3讨论

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骼并在骨内继续生长所形成的肿瘤。原发肿瘤诊断明确并经治疗后转移至骨骼,一般较易发现,骨是肿瘤最常见的三个转移部位之一〔4〕。本病多发于51~60岁的老人,男女之比为2.3∶1,好发于脊椎骨、骨盆和股骨〔5〕。骨转移肿瘤中又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转移骨者为高〔6〕。股骨是长骨里最常见的肿瘤转移部位,主要是股骨中上段部位。肿瘤骨转移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如果合并病理性骨折,不仅会加重骨疼痛,而且还会给治疗和护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长期的卧床会加速患者死亡的速度,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主要方法是对原发肿瘤的治疗和疾病对症治疗〔7~9〕。一般情况下发现了肿瘤股骨转移后病情已经到了晚期,患者体质差,不能接受大型复杂的治疗方案,这时主要是采用简单有效的内固定,减少患者的疼痛,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10〕。交锁髓内钉是现在骨科公认的应用于骨折内固定的使用方法,能够有效地提供坚固而持续的负重,使患者可以在术后较快恢复肢体功能,将病理性骨质刮除后再配合骨水泥或者植骨可以提高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10〕。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是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并且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参考文献

1王子富,尚希福.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在股骨肿瘤中段缺损重建中的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1):23-5.

2高鹏,张保中,张嘉,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病理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4(3):213-4.

3汤新兵,叶俊星.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加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转移性股骨肿瘤近期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15-6.

4周清,吴富章.股骨肿瘤瘤段切除后修复重建的体会〔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399-401.

5罗宇,谭家昌,徐鸿育.交锁髓内钉加取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并内固定失效15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79-81.

6宓士军,高景春,韩立民,等.外科手术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溶骨性转移癌〔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9;8(5):303-6.

7李奎,崔冰,宁宇.病灶刮除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骨水泥填充治疗膝部骨巨细胞瘤〔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108-9.

8徐万鹏,冯传汉.骨科肿瘤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94-7.

9鄢建新.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32例临床分析〔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0;9(6):488-91.

10Pretdl J,Rodriguez J,Blanco D,etal.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humeral shaft fractures with intramedullary nailing.A retrospective study〔J〕.Int Orthop,2010;34(4):559-63.

〔2014-05-11修回〕

(编辑袁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