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

2015-12-30 09:07郭晓明,刘文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

郭晓明1刘文科2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评分)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10 d,观察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醒脑静注射液;二胺氧化酶;肠黏膜通透性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801185)

通讯作者:刘文科(1978-),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与脑血管病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主要由暴力作用于头部导致颅脑组织损伤〔1〕。有研究〔2〕报道,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较佳,但是其治疗机制仍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患者,年龄15~5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病原因、损伤类型以及格拉斯哥昏迷状况(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第一作者:郭晓明(1981-),男,在职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创伤与肿瘤研究。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展开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安排患者入住重危病患监护病房(ICU),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一系列对症治疗。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同时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32020564)静脉滴注治疗,将20 ml醒脑静注射液与20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

1.3观察指标①采用GCS评分〔3〕:评价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②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水平,其中血浆二胺氧化酶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乳果糖排泄率则应用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测定。

参考文献1.4疗效标准〔4〕制定标准,显效:患者的意识状态基本恢复正常,不存在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有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状态一定程度恢复,但仍存在神经功能和智力的缺失。无效:患者的病情无明显好转,甚至由于病情恶化而死亡。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变化两组治疗后GCS评分与治疗前〔对照组(6.57±0.68)分,观察组为(6.58±0.71)分〕相比有所提高(P<0.01),且观察组〔(10.83±2.27)分〕高于对照组〔(9.01±1.82)分〕(P<0.01)。

2.3两组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比较治疗后5、10 d,观察组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n(%), n=43〕

表3 两组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比较 ± s, n=43)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危重急症,具有病发率高、病情紧急、恶化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5〕。临床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会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加重〔6〕。当机体发生严重创伤时,外周血量会显著减少而引起胃肠道血流的降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胃肠道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缺血缺氧,且恢复速度十分缓慢,胃肠道的缺血缺氧会影响肠黏膜屏障功能〔7〕,使得肠黏膜通透性上升,容易导致内毒素的易位。这主要是因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人体的谷氨酰胺消耗速度变快,造成肠壁通透性上升、肠黏膜萎缩。

乳果糖排泄率是临床上公认的评价肠黏膜通透性的重要指标之一〔8〕。二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肠黏膜绒毛上层,一般情况下,血浆二胺氧化酶处于较低的水平,一旦肠黏膜发生损伤〔8〕,机体的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立即上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实时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变化能有效评估肠黏膜的损伤。醒脑静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的作用〔9〕。本研究结果提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表明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推测这可能是因为醒脑静注射液主要由麝香、郁金、栀子、冰片等中药组成,能够降低组织耗氧、改善脑缺氧代谢、缓解脑水肿的作用〔10〕。并具有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的同时促进受损脑细胞恢复的临床效果〔11〕。有研究〔12〕报道,醒脑静注射液在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方面也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主要机制在于抑制肠道细菌对肠黏膜的附着,保护肠道免疫系统,降低肠黏膜细胞的凋亡速度,有利于维持完整的肠黏膜上皮形态。为肠黏膜细胞提供所需能力,有利于肠黏膜细胞增殖。

综上所述,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4参考文献

1史玉虎,焦常新,赵标,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6):518-9.

2苟章洋.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99-700.

3田鹏.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25):69-72.

4李鸣,詹怀义,叶建平.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3):107-9.

5童挥,赵胜.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912-3.

6黄鑫,马治国, 孙永东,等.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手术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45-6.

7Del Valle-Pinero AY,Van Deventer HE,Fourie NH,etal.Gastro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ssessed using a four probe permeability solution 〔J〕.Clin Chim Acta,2013;418(1):97-101.

8Mishra A,Makharia GK.Techniques of functional and motility test:how to perform and interpret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J〕.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2;18(4):443-7.

9侯维,孟庆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与修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0):2295-7.

10杨俊,郭淋,覃进.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28-9.

11郑少涛,李新桂,林喜容.醒脑静与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45-7.

12赵永华,杨开敏,贾秀艳,等.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214-6.

〔2014-07-13修回〕

(编辑袁佐鸣/滕欣航)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时间窗研究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常规骨瓣开颅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镜下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