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5-12-30 09:07禹永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生存质量

心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禹永萍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围术期实施心理干预对术后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20例AAC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术后两组第1、4、7天的24 h眼压波动差值和术后3个月随访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4天的24 h眼压波动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24 h眼压波动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ACG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围术期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术后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心理干预;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775.2〔文献标识码〕A〔

第一作者:禹永萍(1968-),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急症,起病急,房角大部或全部关闭,眼压突然升高,自觉剧烈眼痛,甚至恶心、呕吐、体温增高,有明显的视力障碍〔1〕。发作初期视灯光有虹膜,而后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仅有眼前指数,甚至仅有光感〔2〕。该病在最佳治疗时机一旦延误治疗,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失明。有研究发现,此病的发病与复发与患者的精神情绪有一定的相关性〔3〕。本研究拟探讨心理干预对该病的临床效果和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确诊的120例AACG患者,均符合《眼科学》中AACG相关诊断标准〔4〕;入院时均伴有同侧偏头痛、眼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并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心理疾病和重要身体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男24例,女36例,年龄45~71〔平均(52.5±3.2)〕岁,眼压(6.62~8.22)kPa;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男27例,女33例,年龄41~68〔平均(54.1±2.8)〕岁,眼压(6.76~8.19)kP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法:需立即频滴缩瞳剂,应用2%匹罗卡品,1次/10~15 min;如果疗效不佳,可应用渗透性药物,静滴20%甘露醇250~500 ml;然后应用1%~2%毛果芸香碱2次,每次间隔15 min,直至眼压下降或瞳孔缩小到正常后逐渐减少用药次数。如果采取药物治疗眼压仍下降不明显,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挽救视功能。

心理干预:对实验组的患者入院后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干预〔5〕:①热情接待患者,通过亲切的交谈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②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交流,让患者了解不良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使患者情绪稳定,保持良好心态。③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④向患者耐心介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告知患者这些不适很快机会消失,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告知患者术后要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充分休息。⑤向患者讲解青光眼的相关健康教育知识。⑥术后门诊定期复查。

1.3评价指标采用24 h眼压测量法测定患者术后1、4、7 d的24 h眼压波动差值。术后3个月随访,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6〕对患者进行评分,该表20个指标,包括症状与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活动、精神心理四个方面。

2结果

2.1两组术后24 h眼压波动差值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4天的24 h眼压波动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24 h眼压波动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两组术后评分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术后生存质量症状与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24 h眼压波动差值比较

表2 两组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 s, n=60)

3讨论

目前青光眼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盲眼病,AACG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持续的高眼压累及视神经,可能会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终致失明。其发病机制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与沮丧、焦虑、紧张等多种负面情绪有关,青光眼患者的情绪障碍可促使眼压急剧波动,从而导致青光眼发作〔7〕。有学者认为,良好的心态可促使患者提高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预后〔8〕。因此,心理干预在AACG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了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青光眼的治疗难度及预后难以确定,使得对照组患者具有较重的思想负担,对预后期望不客观,情绪波动大。而研究组对自身疾病认识深刻,对手术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客观地看待视功能的预后,情绪波动较小,所以术后眼压较平稳〔9〕。而术后第7天两组24 h眼压波动差值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对照组术后逐渐开始对自己的病情产生更客观地认识,对疾病开始适应,调整状态,能够平静地接受视功能预后不好的现实。说明实施心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术后生存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常规干预虽然对手术预后产生了更客观的认识,但是未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一直对未来没有信心,担心术后疗效不理想,自己会致盲,一直有心理阴影,因此其生存质量仍然受到明显的影响。说明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综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AACG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注重患者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消除其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于其术后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方红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73-5.

2Mitra A,Ramakrishnan R,Kader MA.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ocumentation of a case of topiramate induced acute angle closure〔J〕.Indian J Ophthalmol.2014;62(5):619-22.

3王君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特点及临床护理措施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7):1106-7.

4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7-8.

5周晓俊,李奕,李云歌,等.心理干预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1):6155-8,6177.

6于强,李绍珍,陈何年,等.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1997;33(4):307-10.

7陈春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6):39-40.

8Katsimpris JM,Katsimpris A,Theoulakis PE,etal.Bilateral severe anterior uveitis and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following topiramate use for migraine crisis〔J〕.Klin Monbl Augenheilkd,2014;231(4):439-41.

9曹晓丽,郑国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430-1.

〔2014-06-17修回〕

(编辑袁左鸣)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生存质量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中医药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自拟柴芍益胃汤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