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之叙事

2015-12-30 00:33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用功背书成绩单

中考记叙文阅读着重考查考生的阅读与表达两方面的能力。结合今年的中考命题来看,中考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理清文章思路和写作脉络的基础上,把握叙述的顺序和线索;3.能结合语言环境和文章中心,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4.正确识别和找出叙述的要素;5.理解叙述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6.对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对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味;7.结合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考生在复习时需重点从以下角度入手:

一、品味语言及表现手法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作用;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对文章内容及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体会;3.把握记叙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技巧。

二、理清记叙文思路、把握结构

1.理清记叙的要素及顺序和人称;2.把握文章的线索。

三、鉴赏人物形象

1.把握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的思想行为及性格特点;2.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2014·河北卷)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文后各题。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文学常识。做好这种题要注意做到在熟悉的基础上准确无误。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

2.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题目的理解。记叙文中题目常见的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充当文章线索;揭示文章中心;新颖,吸引读者。本文全文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五猖会”展开的,所以作用为贯串全文的线索。答案:行文线索。

3.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句子含义理解一定要注意结合语境,准确把握。答案:“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的不解与不满。

4.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句子赏析要注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使用、词语的运用等角度入手,使用规范的阅读术语,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表达的效果。答案: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

5.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写作特点的理解能力。对比是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的目的是为了鲜明地突出人物(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文章的主题。答案:示例:“我”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批评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015·上海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评 语

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害群之马?”我说。

“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1)小学三年级时,              ;

(2)十多年后,             。

2.第八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的           和           心理。

3.第十四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5.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猜你喜欢
用功背书成绩单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背书
用功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成绩单的妙用
背书
背书连续性若干问题探析
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