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需要分离式思维

2015-12-31 20:54张黎
商业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西方人视线老虎

张黎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消费行为上存在不小差异。西方人喜欢专物专用,而东方人更偏好一物多用。像洋人的餐具,光是勺子就有很多种,喝汤的、吃冰淇淋的、吃甜点的、吃果酱的、吃水果的、搅拌咖啡的,而我们则更多是一把调羹打天下,喝汤是它,喝粥是它,吃点心是它,有时吃菜也是它。不同行为的背后其实隐含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方学者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观看复杂背景下单个焦点物体时,比如观看森林中的老虎,美国人会很快把视线聚焦到画面前景中的主要物体老虎上,视线停留在老虎上的时间较长;而中国人则有更多的快速眼动,在焦点物体和背景间移动视线。这项发现加上其他研究成果,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是一种整合型或者叫整体性的思维,西方人更多地表现为分离型或者叫分析性的思维。

整合型思维的个体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会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分离型思维的个体则更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于他人自身的特点。

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同样也体现在营销思维上。比如某品牌产品在一个区域营销不力,中国人常常会说“市场没找对”或者“宣传力度不够”这种笼统的话,而洋人则喜欢将事情解剖开来,一条条地去捋,一层层地去看。比如,他们搞出了知晓度、接受度、美誉度、偏好度和忠诚度这些层层递进的诊断指标,每一个指标分别反映不同的营销问题。

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改善,西方人典型的做法是通过绘制顾客任务图,来发掘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机会,以求突破。他们认为,客户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最终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客户不会为买涂料而买涂料,他们买的是粉刷一新的墙壁。因此可以用任务图绘制法(Job Mapping),将客户想完成的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流程步骤,从头到尾逐一解构,审视每一步客户的痛点,以此全面了解他们在哪些环节需要帮助,并思考哪些产品或服务能帮到他们,然后比照企业目前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发现缺陷,进行创新和改进。

猜你喜欢
西方人视线老虎
躲描猫的大老虎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你吸引了我的视线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老虎变成猫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当代视线
雨天戴偏光太阳镜 视线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