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后金融危机时期银行的金融创新

2015-12-31 02:56汪萍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危机银行

摘要: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格局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要求银行也要进行金融创新。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问题需要进行充分评估,有良好的预判条件下,通过多元化整合后,才能推进银行金融创新顺利开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 银行 金融创新

在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的金融格局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金融风险显著提升,更多的银行和相关理财机构都面对着更多挑战。而后金融危机时代,全世界的各大经济体均处在不断恢复当中,但是也有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后金融时代对于银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银行业需要关注金融环境的整体发展,才能够推动自身把握发展机遇和应对挑战。随着当前信息化不断发展,银行间传统金融业务互相之间产生了非常激烈的竞争,这也意味着银行企业如果不在当前调整自身的金融策略,那么很快就会在下一个经济周期中,被后金融时代的市场业态所淘汰。综合当前后金融时代的银行发展趋势,只有适应当前新市场状况,银行才能够在求存中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最终为转型提供更多的推动力。

一、当前国内银行金融创新现状

(一)制度创新现状

制度上的创新,包括了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的调整,特别是银行自身层级上的调整,强化各个分支银行的自主管理和运行的权力,同时让各个分支银行综合化经营,展开混业式的运营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新的范式。

(二)业务创新现状

在业务上的创新,各个银行分别采用多种业务共同运营的方式,特别是对业务专业化运营的考虑等。从营销理念和业务管理理念上都有所革新。如信用卡中心等专业化业务中心的成立,正是银行业务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这种趋势决定了银行在金融能力上的拓展与提升,通过专业化运营的形式,保障银行各项业务能够维持在市场中的先进水平,也能够为银行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三)营销创新现状

营销创新上,更多国内银行关注采用现代的营销理念,推动银行业务的发展。更多银行突出了市场化的营销策略,并且作为一项专业性的业务进行拓展。这对于国内银行而言是一种进步。这也是新产品和新业务增多后,银行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后,所形成的创新策略。比如国内的银行开始逐步进入零售业务的领域,这也是在营销理念上的创新。

二、国内银行金融创新的特点分析

(一)金融创新缺乏统一策略

当前国内银行的金融创新没有统一的策略,在规划金融创新上缺乏有序性。虽然很多国内银行已经对金融创新有所认识,并且进行了金融创新的实践,但是大部分的银行仍然没有统一的金融创新策略,很多银行在创新方面仍然没有科学的规划,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市场发展的情况,进行金融创新策略的拟定。因此国内银行的金融创新仍然是不彻底的创新,对于市场的适应性也各有不同。比如部分银行在参与国际投资竞争当中盲目地压低价格,导致自身的利润空间减少,或者造成负利润的情况,这也是当前银行在经营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创新性错误。

(二)金融创新产品结构单一

另一方面,国内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当中金融产品种类较少,金融产品创新结构单一。很多国内银行参考国外银行的情况,制定了金融创新的产品,可是这些产品国内银行不一定可以运营顺畅,因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具体环境、历史条件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国内银行在金融创新产品方面,只是关注短期利润率,而缺乏长期性的规划。比如国内银行负债类的产品多于资产类的产品,这就导致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结构失衡,不利于国内银行长期发展。

(三)金融创新的技术含量较低

此外,国内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没有更多地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当前金融产品在创新过程当中,技术含量较低,无法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多国内银行只是着眼于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品种拓展,而很少往主导金融创新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提升,这种盲目的数量积累并不能促进金融创新产品的质量提升,所以当前国内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仍然是相对落后的。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金融创新思考

在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的银行业逐渐往金融创新方向发展,并且开发出更多创新性的金融产品。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随之各个国家政府的金融管制也逐渐放松,因此西方的银行有着更多的空间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这种创新性思维,对于国内银行的金融创新而言,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有着以下的发展方向:首先是金融衍生类产品不断发展,原来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金融产品主要以原发性为主,而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衍生类金融产品逐渐成为银行业的主流;其次,金融产品逐渐走向创新与整合,特别是金融衍生类产品的不断产生与发展,逐渐成为银行金融创新的主流;再者,金融工具逐渐对金融危机后的银行业形成更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证券类业务的不断发展,证券类金融工具成为了银行业的主要选择;最后,金融创新尝试了更多的金融产品,也导致当前金融产品的复杂化,金融产品的风险性和利润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一点和金融危机时候出现的风险评估模型失效有着重要的联系。正是因为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不科学,才导致了金融危机的产生以及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业创新金融产品与机制,成为了其求存与发展的主要路径。对于银行业而言,金融创新的出路主要在于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管理经营制度的创新。金融创新的总体思路是,降低金融商品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以避免风险评估实效后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但是由于金融风险进一步分散了银行业的金融风险,也可能出现银行的金融产品严重脱离实体经济,从而对银行业已造成了危机性的隐患。

从根源性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存在的风险,主要是隐藏在银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所可能包含的道德风险。部分银行为了赢取更大的利益,不断扩大次级贷款的规模,次级贷款的增发进一步刺激房地产价格上涨,从而引发了次级贷款的恶性循环。因此,对于后金融危机的银行业而言,在开展金融创新过程中,不能盲目地扩大自己贷款规模,其次是控制好证券化的杠杆率,避免证券化过度后,金融产品的风险大大增加,从而引发银行业的道德危机。这对于银行业而言尤为重要。如在次级贷款不断扩大的时候,雷曼兄弟银行盲目增发金融类债券,从而对雷曼兄弟银行形成了极大的金融运营风险。部分银行在开展金融创新过程中,盲目放松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从而导致了金融产品的风险大大增加,这些都需要银行在开展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过程中加以注意。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金融创新路径选择

(一)形成多元化的金融创新产品

银行的金融创新,可以选择形成多元化的金融创新管理机构,集合银行的金融创新优势。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国银行的金融创新方式主要是以混业经营为主,然而国内的银行主要是采取分业经营的模式,这样导致国内银行的客户群体相对狭窄,不利于国内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内银行应该把握好混业经营的模式,逐渐推动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在成熟的金融体系下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同时,要维持良好的金融服务生态,从多个方面完善银行金融产品服务,最终推动行业的金融产品发展。

(二)发展中间业务,形成产品差异

发展中间业务,推动银行业的发展。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该避免银行业务的同质化,增强各个银行之间的业务差异和产品差异,从而为金融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推出更具备竞争力的中间业务产品。这对于银行而言有着重要的价值,银行如一直推出同质化的服务,是无法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市场需求。

(三)增强银行抵抗金融风险

银行应该增强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创新的过程,既可以分散或者对冲金融风险,同时也可能扩大金融风险。银行应提升金融风险的评估能力,避免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风险。银行应具备成熟的风险防范体系,并且有成熟的风险预警机制。为防止银行在借贷业务的竞争逐渐激烈的条件下,出现不当竞争的状况,银行业应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以防止信用评估标准下降。

五、结束语

当前中国银行业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创新的发展。所以,银行的金融创新,需要在成熟评估风险的基础上推动自身发展。如果没有成熟的评估机制,就可能出现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金融创新是一个体系性的创新机制,要充分联系并分析后危机时代的市场环境,提出更好的发展思路,从而推动中国的银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瞻.科技金融风险--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分析[J].经贸实践,2015(7)

[2]束兰根,原二军.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科技金融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31)

[3]丁棠丽.常州市银行科技金融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2014(10)

(汪萍,198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金融危机银行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