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带徒弟”训练法在士官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2016-01-04 09:37薛建高李玉森
科技视界 2015年35期
关键词:士官师徒教员

薛建高 李玉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学院,山东 青州262500)

“师傅带徒弟”训练法在职业教育中被广泛采用,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但师傅的主导地位和徒弟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变。士官教育属于岗前任职教育,在士官教育中实行“师傅带徒弟”训练法具有现实意义。

1 “师傅带徒弟”训练法的历史演变

1.1 传统“师徒制”

传统“师徒制”是手工制造业时代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以传授技能为主要目的。新中国成立后,规定凡具有中、小学及以上学历的新工人都要由企业指定技能高超的师傅进行技能传授和帮带,学徒期满2~3年后,由企业考核定出技能等级。

1.2 传统“师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

随着现代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专业,传统的师徒制在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和规范性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于是“师徒制”的传授形式逐渐被高度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所取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1.3 现代“学徒制”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工学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对接,由此产生了“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形式是以传统的“师徒制”为载体,实施“师徒结对、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为主要育人模式。

1.4 联系与区别

传统师徒制注重的是师傅在工作过程中的言传身教,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单位的深度合作,完成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培训。

2 “师傅带徒弟”训练法的现实意义

从培养合格士官的角度出发,“师傅带徒弟”训练法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2.1 士官教学的特点

士官教学训练的基本特点是精讲多练,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员热爱士官工作岗位,提高专业操作技能,胜任武器装备发展变化的需求。“师傅带徒弟”坚持的就是一种在教员的指导、示范、言传身教基础上的按标准、有规范的教学训练活动。这种训练以教员为主导,既有知识的讲解,又有经验的传授,还有与徒弟之间手把手、面对面的交流,坚持做到身边有徒弟,手中有实物,眼中有结果,遇到问题即时解答,边学边用。

2.2 “师傅带徒弟”训练法与士官教学训练

由于士官学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理解能力和识读能力不强,对教员讲授的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在没有实装操作体验的情况下,课堂知识吸收率较低,对操作技能形成的支撑作用有限。而在实践教学阶段,由于训练时间不足、实作条件有限等影响,学员的操作多停留于对教员的简单模仿层面,所形成的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而采用“师傅带徒弟”训练法,将教员的讲解示范、把关指导与学员的观察体验、即学即做相结合,这种训练形式符合士官学员的自身特点,容易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事实证明士官教学训练中“做中学”比“坐着学”更有效,而“做中学”的关键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和内容。

3 “师傅带徒弟”训练法在士官教学中的运用

3.1 理论探索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订单”、“师傅”、“顶岗作业”是几个最能体现其本质特征的概念。“订单”实际上就是对受训者未来的规划与设计,即围绕岗位要求为单位量身定做各类人才,实现学校培训与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师傅”实际上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受训者确立的学习、效仿的标杆。所以师傅必须具有某方面过硬的技艺,目前军队院校努力打造 “双师型”教员队伍就是培养合格师傅的举措。“顶岗作业”就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工作情景,设置岗位任务,贴近部队实际,以实际工作流程为牵引,通过教员的示范指导、学员的模仿体验以及双方的互动探究,将教学内容融于工作过程。

3.2 实践探索

3.2.1 基本设想

第一步,领会“师傅带徒弟”的内涵,在坚持“言传身教”、“手把手”、“面对面”等过程的同时,将“现代师徒制”的内涵体现在士官教学中,在学校内部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教员的讲解示范、传授引领,实现学员的知识迁移,固化提高。第二步,依托部队和装备生产厂家提供实际的实习岗位,让学员在学习期间就有实际岗位体验的经历,为“师傅带徒弟”赋予新的内涵。

3.2.2 教学案例

下面以《车辆起动系统工作不良的诊断与排除》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1)案例背景

该课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他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流程与此有很大的相似性,教学设计思路和组织实施方法可直接借鉴此课例。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尝试将理论讲述与实装实操紧密结合,以实车呈现故障现象,结合实车进行诊断操作。

2)设置情景

根据课例特点和教学设计要求,本课例需创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教学场所,满足实装和人员操作的场地;设备器材,CA1121J运输车1台,起动系统示教板1台,起动机备件若干,数字万用表1台,试灯1支,常用拆装工具1套,导线2米,电刷钩1支,手电筒1支,车底作业垫1张。

3)教学内容

本课例主要学习车辆起动系统常见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需要学员掌握观察故障现象的要领,能够从故障特征中判断故障的类型,并对故障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一定的诊断原则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检测并确定故障点,最后运用已形成的维修技能对故障部件进行修复。

4)方法手段

任务驱动,本课例讲述的是执行训练任务中发生的真实故障,根据当时的条件,将故障诊断与排除过程设计为环环相扣的连续活动,形成了解决车辆无法起动问题的完整链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设计流程与任务实施进程高度一致。

实装训练,本课例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教员与学员的互动转换成了学员与车辆的互动,最终排除故障后的成就感将会强化学员的体验和记忆。

4 “师傅带徒弟”训练法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建设“双师型”教员队伍是关键

“师傅带徒弟”训练法的核心是教员的主导作用发挥,因此教员的能力素质、教员的感召和影响力将决定该活动的成效。所以作为教员在学员面前首先要体现出敬业、精业的工作态度,其次要体现出高超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本领,第三要具备把握学员,掌控训练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师傅的作用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4.2 完善基本的教学保障条件

第一,需要满足教学训练的固定场所,如考虑到多专业、多批次人员的培训,培训场所应具有一定规模;第二,要具备实装作业必备的设备、器材和工具,且设备器材无论从数量和性能上要达到学习掌握先进技能的要求;第三,要具备对学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和认证的能力。

4.3 坚持创新,不断赋予“师傅带徒弟”训练法新的内容

“师傅带徒弟”训练法的创新之处在于由师傅的单向传授转向师徒间的互动,就是要从经验复制向主动生成转变,通过观摩、思考、练习、交流与讨论,真正理解、吸收并逐步内化师傅的知识和技能。随着“师傅带徒弟”训练法的不断实践,还可以为其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导师制教学,工作任务与教学训练一体化,实践锻炼紧贴岗位进行等都是“师傅带徒弟”训练法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1]丁刚.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2).

[2]刘永滨.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猜你喜欢
士官师徒教员
唐僧师徒再就业
可爱的师徒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咱是士官
我院成立士官学院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浅谈青年教员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徒智过分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