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2016-01-04 09:37陈向阳
科技视界 2015年35期
关键词:机械原理原理教学效果

张 瑾 陈向阳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0)

0 引言

《机械原理》是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机械,研究的内容则是有关机械的基本理论问题,所以它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1]。其中用到很多与工程有关的名词、符号、公式、标准、参数和一些简化方法,具有各章节知识点分散、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的《机械原理》教学多以课堂理论讲授法为主并辅以少量的教学实验,学生听起来也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对《机械原理》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案。

1 优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机械原理》教学方法多以理论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在《机械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我们在讲授每一个理论知识点时,会针对所讲授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例如,我们在讲述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基本特性时,会举出日常生活及生产中遇到的各类机械,然后辅以参观一些本课程涉及的教学模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这些机械功能原理进行分析,相关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计算,以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我们在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后,会针对所讲授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讲授完平面连杆机构自由度计算时,会拿出一些教学模型在课堂上演示。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该机构中的主动件,从动件和机架。并计算自由度,进而分析自由度和主动件之间的关系。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逐步深入,从而引出自由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机构能够独立运动的条件。

通过这种优选教学方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避免简单地 “灌输型”传授知识。

2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机械原理》教材中涉及大量的插图,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采用徒手画图、挂图、简易实物模型等来说明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理论。教师徒手现画的图形,很容易出现误差,无法保证图解法的说服力与形象性,从而对学生造成误导,降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2]。而如果在《机械原理》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将从根本上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出现。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避开其缺点,课题组在《机械原理》的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非常谨慎,经过课题组多次讨论,确定在讲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根据“反转法”原理用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齿轮传动等章节时,可以制作一些机构的Flash动画并使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形象的动态仿真介绍该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运动特点,结构组成等以方便教师讲解。使学生对一些抽象、模糊的机械运动、工作原理、内部结构有更清晰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用适当的板书教学来强调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加教学的条理性,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板书的有机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有效利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实验课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可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把所学的知识付诸于运用。比如在学习完平面连杆机构后,可以找一些常见的平面连杆机构模型,安排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实验,这样使学生通过绘制机构运动简图,了解机构的运动原理、方法及理论。在学习凸轮机构、齿轮传动、带传动受力及应力分析后,可以安排典型机构及典型零部件的认知实验。通过参观一些典型机构及典型零部件,对所学的一些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学习完轮系、减速器、轴和轴承后,可以安排一次减速器拆装实验,了解这些机构的用途,机器中各个机构和构件的安装位置及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最后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只是启发引导和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采取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入手,结合实际训练,培养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培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方法。通过改革,使得《机械原理》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更有利于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启迪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能力,有利于提高从业能力,有利于人才的发展,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管锋,周传喜.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2011(4).

[2]张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科技信息,2013,14.

[3]王双.浅谈《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0.

猜你喜欢
机械原理原理教学效果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