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生导师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构建

2016-01-04 09:37冯炜雯
科技视界 2015年35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导师绩效考核

冯炜雯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 淮安223003)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在为加速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高等教育自身带来种种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扩招带来的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持续扩张,使作为高等教育一个类型的高职教育,成为相当一部分高考博弈中的“受挫者”甚至“失败者”无可奈何的选择。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灰暗中带着郁闷心情走进校园的,往往或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方法不当,依赖心理很强;或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学习、生活缺乏自信心,没有动力,对自己的专业、学业不关心;或自身定力比较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或心理发展不平衡,感情脆弱,个性和自尊心强,易产生逆反心理;或就业压力大对前途深感茫然,对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没有明确规划;甚至部分高职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针对上述种种情况,有必要把班主任、辅导员统一性教育管理与人生导师的个性化引导教育相结合,为部分“潜能学生”增配人生导师,全面引领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并且为了把人生导师制工作落到实处,夯实人生导师制工作基础,有必要科学构建人生导师制实施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1 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的构建

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的构建是科学实施人生导师制的有力保障,在对人生导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操作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绩效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具休实施,然后综合运用评价结果。人生导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是把担任人生导师的教师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要素反映在行为上,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包括绩效评价小组的设立、绩效评价的实施、绩效评价的分析和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等几阶段。

1.1 设立人生导师工作绩效评价小组

在对人生导师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前,应设立评价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评价过程中事务性工作,然后选择适当的评价人员,组成强有力的绩效评价小组。学校设立由学工委统一领导,学工委办、学工处牵头,各院(系)组织实施。各院(系)成立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学院其他领导、学工干部为成员的人生导师工作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人生导师考核的全部工作。主要任是:组织学生对人生导师进行测评,根据人生导师本人完成的工作情况、日常收集的人生导师工作的信息资料对人生导师工作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绩效评价结果,并将结果上报学工处,同时将结果反馈给人生导师本人,进而确定本院(系)人生导师需努力的方面和发展的方向。

1.2 学生民意测验操作

首先由人生导师负责组织所带学生到指定地点参加民意侧验,参加民意测验的学生人数需达到人生导师所带学生总数的90%。正式开始测验时,被考核的人生导师必须回避。再由院(系)人生导师工作考核小组成员(3人以上,其中至少一名系领导班子成员)会同学工处对口联系本学院的老师,带好民意测验有关材料,到民意测验地点组织学生填写《人生导师·民意测验表》,学生填写好民意测验表后立即收回,并现场统计结果填写《民意测验结果统计表》,回收后的民意测验表要装入专用档案袋。

1.3 人生导师自我述职

人生导师是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的对象,在绩效评价前,根据人生导师考核量化指标及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述职,这是人生导师自我总结工作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认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完善。具体操作是人生导师根据统一规范撰写人生导师工作述职报告,并上交一份到学工处;预先填写好《人生导师考核评分汇总表》(包括履行职责情况和学生民意测验等成绩),方可确定召开考核小组考评暨人生导师工作述职报告会。学工处、学风建设(学生工作)督导组的领导将下到各院(系)参加人生导师工作述职报告会,具体由学工处做出安排。

2 考核结果的运用

人生导师绩效考核的最后一项就是结果的运用,考核是根据评价过程中所掌握的以上资料和数据,从而得出考核的结果。

人生导师考评总分=所带学生考试平均分×30%+履行职责情况得分×30%+学生民意测验满意率×100×15%+人生导师工作述职得分×25%

人生导师考核结果依次分为 “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符合以下相应规定的条件分别确定为“优秀”、“基本称职”、“不称职”人生导师,其余确定为“称职”人生导师。

“我们试着为Carys拍摄了几张她身着gi 的照片(gi 是巴西柔术的传统道服,由短上衣和裤子组成),但我还是觉得她穿日常训练服的样子更有抓拍的感觉。”专家意见

1)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考核结果为“优秀”:

(1)从事人生导师工作满一年;

(2)学生民主测验满意率85%以上;

(3)考评成绩名列本系人生导师总人数的前30%,并经院(系)推荐;

(4)能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带学生至少获一项院级以上奖励,或所带学生获得校级“十大”、“十佳”(魅力人物、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标本、自强之星)荣誉称号或获得省级以上个人奖励;

(5)注重自身理论学习,能及时开展工作研究。被考核学年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以上与工作相关的论文,或承担校级以上与工作相关的研究课题(排前三名),或参加与人生导师工作相关的征文、演讲等竞赛活动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

(1)学生民主测验满意率未达70%以上的;

(2)有严重违反党纪国法、校纪校规,违反岗位职业道德要求,造成不良影响,受到校级通报批评的;

(3)不能较好地履行人生导师工作职责,在人生导师基本工作职责量化考核检查中,有二项不合格的;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考核结果为“不称职”:

(1)学生民主测验满意率60%以下的;

(2)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

(3)有严重违反党纪国法、校纪校规,违反岗位职业道德要求,造成严重影响,受到校级通报批评的;

(4)不能较好地履行人生导师工作职责,在人生导师基本工作职责量化考核检查中,有三项不合格的;

(5)受到两次以上的校级通报批评;

4)考核与评奖评优挂钩。

考核和激励都是对人生导师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对人生导师进行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激励人生导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调动人生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生导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工作水平的改善。根据考核结果分别给予如下处理:

(1)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学校授予“优秀人生导师”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或奖金。每学年表彰“优秀”人生导师比例不超过人生导师总人数的30%。

(2)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的,可增加人生导师津贴比例。

(3)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可根据情节轻重,扣发一定比例的人生导师津贴。

(4)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或连续两个学年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予以解聘。

(5)对人生导师的奖惩,由各院(系)研究提出意见,学工处审核,报学院批准执行。

3 考核评估体系的创新

对人生导师工作的考核评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要完全做到客观、准确是很难的,每一种考核方案都有其利弊所在,应结合校情对人生导师工作进行考核,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规章,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研究和探索,建立符合校情的考评体系。本论文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从学校的校情出发,制定了以上的高校人生导师绩效考核评估体系,该体系创新之处如下:

3.1 内容较全面、合理

本体系考虑多方因素,经过详细论证,采取座谈、调查等多种方法,充分考虑学校的综合实力、师资概况、学生素质和管理的基础等,制定既有人生导师履行职责情况,又有带学生考核情况,既有学生民意测验、组织评价,又有人生导师自我述职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考核体系的内容指标尽可能明确具体、全面合理。这大大地弥补了以往人生导师绩效考核体系内容指标设置不全面或者只侧重某几方面而忽略人生导师工作效果滞后性特点导致的隐性因素的缺点。

3.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量包括绝对数与相对数,数量和质量,重在用“量”说明问题。定性是指由于人生导师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能直接用“量”进行表示的指标。例如,对人生导师的能力评价、对大学生思想觉悟的判别等,其成效是难以用“量”直接说明的。如果过分强一调数量,必将导致质量的被忽略,如学生入党人数、学生参加活动次数等。本体系制订了把定性与定量有效的结合起来,避免偏向某一方面,弥补了某些体系侧重定性或者侧重定量的缺陷。

3.3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人生导师工作效果有些并非显性的,通过过程考核重视人生导师所做的工作,可以起到对其进行监督和激励的作用,提高人生导师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结果考核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步骤,具有定量和定性的特征,是准确判断人生导师能力、贡献大小的重要环节,是对人生导师在年终或聘期内所完成的任务量进行统计的过程。本考核体系强调人生导师工作的过程,不仅仅从结果考核出发判断一个人生导师工作的优劣,还注重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及时反馈,制定了人生导师奖惩条例、职称晋升,明确人生导师的工作职责与考核评聘条件,实现人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职业化、制度化,极大限度地调动人生导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

3.4 操作简便、严密,易于实施

许多高校对人生导师进行绩效考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涉及多个部门,操作起来复杂吃力,却不能明确人生导师的考核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本高校人生导师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各项内容指标简洁明确又不失严密,操作程序简单明了,考核部门职责明确,运作简便,易于实施,并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4 结语

人生导师制的实施,开辟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从而形成了以人生导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相互依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架构,教师育人责任感得到增强,师生之间情感得到提升,特别是一部分潜能学生在人生导师悉心辅导、引导、疏导、指导和感染、感化、感召、感动下健康成长。但是,对人生导师工作的绩效考核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要完全做到客观、准确是很难的,每一种考核方案都有其利弊所在,这套考核体系也需要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检验、加强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1]王道阳.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变[J].思想教育研究,2007(5):31-32.

[2]文建龙.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缘起及演变轨迹[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10-13.

[3]侯志军.团队视野中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2):50-53.

[4]章合祥.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8-20.

[5]石丽萍.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理念的转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4):44-45.

[6]宋美娴,苏亚玲.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重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69-70.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导师绩效考核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V eraW an g
导师榜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