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院校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6-01-04 09:37郭丽鹏
科技视界 2015年35期
关键词:服装我院技能

郭丽鹏

(龙岩技师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0 引言

日前,服装市场运作快,时效性强,某些传统的工艺在逐步淘汰,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就业又有很高的期望值,这就形成了服装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大,而学生报考服装专业的人数逐年递减的矛盾,我院服装专业从每年招收5个教学班缩减至每年1个班。服装专业应该如何发展,技工教育的课程如何进行改革,这是摆在面前的迫切课题。

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综合载体。课程改革是指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制约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师生行为,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和学生身心发展。本文就我院服装专业近年来在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教材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校企业合作的深入、技能竞赛的引领等方面做一梳理和总结,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将项目教学法和课程管理与企业单位的项目任务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期觅求改革的良方妙药。

1 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课程结构是学科之间相互割离,理论与实践机械的分段,以致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师不了解结构知识,设计和结构类课程的教师不精通工艺制作,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在完成一个课题制作时,指导老师无法全程指导,学生进企业后感觉“学的东西没用上,用的技能我不会”。因此,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问题就是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我院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深入生产企业实践,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变化,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专业教学课程上充分重视服装专业学科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课程改革。

2 教学教材的更新

目前,劳动版服装专业的教材理论性较滞后于生产实践,与社会的生产实践和企业项目任务结合不足,这就带来了课程与生产脱节,理论与实践失衡的问题,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不能适应社会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例如服装工艺教材多半是讲授传统工艺,但是现代的服装工艺和设备等更新较快,因此,必须进行教改和课改,特别是服装工艺教材,其中传统的西装精做的配衬工艺方法复杂,已被现代服装企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新型材料的波形衬,经过大型机械粘合而成,原有的教材内容已经长久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变化,不能跟上人们追求的时尚。因此,现代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等应及时更新充实原有教材,可以通过企业项目任务或实例个案等形式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很好地领会和掌握。

3 教学内容的拓展

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服装教学平台为基础,拓展服装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宽厚基础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管理、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过去,学生面对家纺、鞋类、包类的企业没有信心,或是有“改行”的错误观念。为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仅学制衣,而是拓宽了大纺织的观念,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家用纺织品设计》、《箱包设计》、《橱窗展示设计》等相关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就业方向,有所侧重的进行学习。例如,我市大型家纺企业——佳丽斯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设计、生产和销售家用纺织品的名牌企业,公司对家用纺织品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具有流行分析能力、把握市场动态、准确表达品牌地位的高级专业人才。我院服装专业结合地方特色,将《家用纺织品设计》作为服装专业的一门课程出现,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拓展了学生就业的方向。近年来,为我市纺织服装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4 教学方法的改进

我院在高技能人才基地项目建设中,各专业推行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项目《女式礼服》为例进行分析,该项目由以下多门课程组合而成:礼服款式设计、女装结构设计、服装CAD、立体裁剪技术、服装缝制工艺等。在项目教学法实践之前,各门课程以先后顺序由不同教师讲授的,教师对学科之间缺乏深入了解,学生学的是一些零散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过程中没有一条主线进行指导,不懂将女装胸省转移及分割线设计原理灵活与立体裁剪技术相结合,没有将公主线设计以胸部的立体造型相结合,指导老师也不能及时指出并修正,结果每一件作品胸部都没有立体造型、上口豁开。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将已有课程进行有效的串联和应用。推行项目化教学法之后,用好服装CAD技术,形成《服装CAD》学科与其他各门主干学科有机整合的教学,将创作设计、开样、放码、排料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完成一个项目教学的全过程,达到针对性强,符合技工院校学生教学的特色要求,易于激发学习的兴趣、空间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全面推进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深化。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填鸭”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5 校企结合的深入

实践教学是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企联合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产学研结合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出职教特色的一个方向,也是课程改革大有作为的有效途径。在课程课改方面,产学研要很好的合作和配合,就必须与有关的企业单位很好地联系和沟通。专业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生产的最新工艺和技能等等,必须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要有亲身实践的体验,要有了解生产单位和部门的任务情况等,了解这些任务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以及何种技能来完成的,然后领取企业的任务书或任务单,将企业的有关项目和任务带回到学校带回到课堂进行教学。

近年来,我院合作了佳丽斯纺织有限公司,承接了公司一些简单容易做的产品,如睡袋、外包装袋等。每个教学目标和模块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来负责承担。他们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实现了课堂教室与企业厂房的贴近,学院教师与工人师傅的同堂教学的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适应市场的能力。通过此项目合作,加强与企业和社会联系沟通,拓宽了学习课题,强化了缝纫技艺。学生通过实训企业产品,还能赚到计件工资,大大提升了学习的兴趣,真正达到了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的良好效果。

6 技能竞赛的引领

近年来,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我院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反映技能大赛对教学的要求,将技能竞赛的规范融入到专业实训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中,并及时将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我院服装专业以大赛研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在强化技能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刘璐、傅小雪同学均获得福建省“服装设计与制作”赛项二等奖、2015年黄志蓉同学获得该项目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7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的方向要把握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明确课程改革的计划,要完善课程改革的内容,教材应该充实现代企业的进展的新知识、新技能,以就业为导向要落实在课改上,产学研要结合企业的项目任务,到企业中引进项目融入教学之中,将企业的项目以教学的内容要紧密结合,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吸收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凡此种种,都是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实践,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

猜你喜欢
服装我院技能
让人心碎的服装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画唇技能轻松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