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环保问题研究

2016-01-04 09:37
科技视界 2015年35期
关键词:南雄城镇化污染

何 高

(南雄市环境监测站,广东 南雄 512400)

1 南雄城镇建设与环保现状

1.1 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南雄从2000年开始老城区拆迁改造,新城区扩展完善。目前,南雄市区已建成百余条大小街巷,面积11平方公里,有三影塔城市广场、仿宋旅游商贸街、珠影文化广场,10多条交通要道实现硬化美化亮化,城镇化率40%以上[1]。建成日处理1.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座,雨污管网30.6公里,垃圾中转站3座,绿地面积155.31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率21.5%,是省卫生城市[2]。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圩镇建设有新起色,以乡村“清洁美”工程推动环卫设施与污水处理建设,镇容镇貌有了改观。

1.2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工业项目进入产业园区,执行环评与“三同时”规定,企业废水经集中处理后外排,控制新增污染源;加强国控污染企业珠玑纸业、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监管,通过抓污染减排,严格在线监控管理,完成各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减轻河流污染负荷;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强涉民生重点行业和重点排污企业隐患排查与执法监管,妥善处置信访投诉和环境突发事故,保障环境安全;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跨省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各一座,环境监测站达到省级基层站标准化水平;以城市考核为抓手,全市环境质量稳定好转,有国家级孔江湿地公园、省级小流坑——青嶂山自然保护区和帽子峰森林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63.43%[2]。

2 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2.1 城镇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综合承载力不高

城市建设没有很好执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出现随意性,街道相对狭窄,绿化树缺乏,公共设施与管理滞后,出现上厕难、停车难、卫生清扫转运距离长、休闲娱乐点少、小区内脏乱差等现象。城郊结合部路灯设施、道路硬化未跟上,降低市民生活舒适度;城市功能区不明确,办公、商业、生活、住宅区混建,第三产业“三废”与噪声污染周边环境,影响市民工作生活。店内未设置专用排油烟管道,空间小,污染防治效果不理想,群众非常不满。

2.2 圩镇环境建设滞后

规划跟不上,圩镇建设盲目性、随意性现象突出,与圩镇规模扩大相配套的环卫设施、雨污分流管网及其污水处理设施、街道美化绿化和功能分区建设、文体娱乐休闲等设施未能同步推进。在目前镇、村二级环保体制机制没有建立情况下,环境保护倒逼镇村城镇化的效果有限。

2.3 工业“三废”和城镇周边农业源污染危害群众身心健康

主要是珠玑纸业工艺废气污染市区环境、农村畜禽养殖业“三废”和化肥过度使用造成面源污染。珠玑纸业由于选址、工艺和治理技术局限,无法做到污染达标排放,废气因气压偏低吹向市区影响居住环境;养猪业近年来在南雄发展很快,由于点多、分散、规模小,废水、臭气和粪便难以处理,污染水质大气环境;农民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对水质、土壤影响很大,渗入地下水,进入大气环境,给群众身心健康和水质土壤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

3 推进城镇化的环保建议与对策

南雄确定“城区北移东扩、西建南绿”战略,以“两江四岸”为主线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发挥对周边乡镇带动辐射作用。既要避免城镇化变成“造城运动”,没有内涵质量,又要避免破坏自然,消耗生态资源,降低城市环境承载力,降低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3]。因此,要特别做好以下工作:

3.1 抓好城镇总体规划及其配套专项规划的科学编制,为推进城镇化提供框架蓝图

南雄地处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是珠江源头—浈江水系发源地,国家、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发展区[4]。要围绕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按照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要求,以生态理念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及其土地、产业、市政与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抓好中心镇建设规划,促进城乡元素优化组合,走出具有南雄地方特色的山区城镇化科学发展新路子。

3.2 抓好县域经济产业发展,以雄厚财政资金推进城镇化提供财力支撑

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5]。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城乡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城镇化提供强大动力。当前,南雄工业形成以做强工业园为突破口,搭建精细化工、竹浆制造、陶瓷建材和热电能源四大工业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建设与转型升级,打造农业龙头基地,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与推进城镇化有机结合。

3.3 抓好环保是发展的理念转变工作,为建设可持续生态型城镇化提供思路保障

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中,南雄列为全省11个生态发展区之一[4]。南雄经济发展不能走珠三角先发展后治理和粗放型、污染型发展老路,必须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走生态产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在规划城镇化过程中,把握环保优先理念,从建设生态环保城市目标出发,围绕生态发展区总体要求,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自然禀赋,以低碳循环经济为核心,科学超前编制好城镇村环保专项规划,发展生态工业、农业、服务业,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3.3.1 树立大环保理念

把生态环保融入“整个城镇化”这个全局性的大环保管理范畴,促进生态环保全民化。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同步推进体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新格局。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环保机构和执法队伍,完善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把城乡生态环保工作置于这个大格局体制机制之下。

3.3.2 严格环保审批

重点打造循环低碳产业转移工业园,严格环保准入,对不符合环保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否决,无论项目规模多大、效益多好,都不能引进。对于符合要求的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进入园区企业“三废”统一监管、集中处理,实现循环低碳与达标排放。

3.4 抓好区域环境建设和污染防治,为建设宜居型城镇提供高品位样板

3.4.1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强城镇总体功能

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的载体,是城镇化的硬件依托。在涉及市政、绿化、公共卫生与环境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区划建设等问题时,要高瞻远瞩,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既不欠城市拆迁改造的旧账,也不留城镇化进程的新帐,把南雄打造成山青、水秀、宜居的“两江四岸”生态城市。

3.4.2 强化污染防治,以污染减排促进区域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

污染减排已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范畴,成为各级政府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引擎[6]。要大力强化减排措施:第一,抓好珠玑纸业、城市及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企业削减污染减排工作;第二,加大投入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加快乌迳、黄坑、珠玑三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第三,着力抓好禽畜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把污染总量降下来,腾出环境容量,为更多工业项目落户南雄创造条件。

3.4.3 严格环保执法,确保环境安全

以贯彻新环保法为契机,加强对重点流域、行业、产业的日常执法,对涉及民生的饮用水源、涉重金属企业、禽畜养殖业环境隐患和国控污染企业、园区企业环保设施进行重点监管,坚决查处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及行为,高度重视群众诉求,关注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3.4.4 推进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村镇建设

畅通农村环保融资渠道与环保普惠政策,推动农村污染连片防治与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环保宣传与舆论监督,提高市民群众参与环保积极性;实施乡村“清洁美”、“万村绿”工程,改善村容镇貌;推广低毒高效农药化肥,减少农业和土壤污染;加快镇村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实现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目标。

[1]南雄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M].南雄市志.2014.

[2]南雄年鉴编纂委员会.南雄年鉴(2014)[M].2014.

[3]辜胜阻.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战略转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S](国发[2010]46号).2010;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S](粤府发[2012]120号).2012.

[5]罗文章.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互动理性思考[J].求索.2005(04).

[6]徐尚勇,张鹏.污染减排“负重”长跑[J].绿色视野.2013(3).

猜你喜欢
南雄城镇化污染
岭南银杏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南雄生态农业发展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南雄梅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