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1-04 10:13聂琼艾佳琨潘树勋
科技视界 2015年35期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

聂琼 艾佳琨 潘树勋

【摘 要】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从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角度进行分析苏州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且针对现状提出政府、企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in Suzhou

NIE Qiong AI Jia-kun PAN Shu-xun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 Jiangsu 215008,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such as Through in-depth enterpris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uzhou industrial auto-mation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from the government, businesses, schools in three areas. And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schools,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aspect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industrial automation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Ensure the quality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Industrial automation; High skilled talents; Cultur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苏州近些年制造业的发展成绩令世界瞩目,而苏州作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我们在感叹苏州制造业发展迅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近些年随着通货膨胀和房价高涨等多重因素,劳动力北移导致苏州地区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高提高,致使苏州制造业产业调整和生产方式改变,原来普通制造业需要的普通一线操作工人从数量和技能上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高技能人才更为短缺,这已成为影响苏州地区乃至华东地区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工业自动化相关的电子机械产业是苏州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随着产业调整,工业自动化相关的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为了苏州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资助下,对苏州地区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调查和分析,从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面来探索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内容、目标,为苏州地区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一点贡献。

1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中专和大专职业院校。随着近些年中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扩招,中专和大专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高考当中成绩的同学,这些同学基础知识较差,自我学习和管理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差;而从学校角度看,职业院校的教学仍大部分采用和本科类似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理论基础知识差的中职和高职的学生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更喜欢边做边学的方式,而中职和高职教学设备和器具又存在台套不够,人数多的问题,教学做方式的课程还是有限的;再者,学校和企业不存在利益关系,不是所有的企业愿意和学校合作培养学生,学生所学知识和企业实际应用的知识存在一定的脱节。虽然苏州地区对中职和高职院校的改革和资金投入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但是仍然很多学校还是存在这些问题。所以学校到企业能直接上岗的高技能人才还是很有限的。

1.2 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对多家苏州地区工业自动化相关的企业进行调查,企业技能人才主要来源于应届毕业生招聘、招聘会招聘,而应届毕业生技能经验不足、耐心不够、怕吃苦,很多工作做不了多久就跳槽,真正在一个岗位上干的时间不长,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中职院校学生虽然没有高职学生跳槽率高,但是基础差,自我学习、再学习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比高职学生差。有工作经验的技能人才,又存在自身能力和薪资待遇要求不相符的问题。而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员工认为高技能人才普遍收入不高,随着通货膨胀和房价的上涨,不足以满足员工的生活需要。另外大多员工还认为企业提供给与员工的培训机会少,成长慢,有的时候员工想提高没有机会和时间。

1.3 政府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虽然苏州市在近些年新建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且投入使用,并且对于苏州市的中高职院校用于学校新建实训基地、购买设备投入的资金远远高于其它地区和省份投入的,但是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各高校仍然存在台套不够、实训资源不够的情况。除此之外,国家在高技能人才人才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市场也有待进一步的建设、完善和开发成一个体系。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是单一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来完成的,涉及多个部门,然而各部门存在沟通不足,整个培养不成一个体系。

2 苏州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1 关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对策建议

2.1.1 加大政府引导作用,发挥各方面力量

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是单独靠苏州政府职能部门、企业或社会、学校某一单一部门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三者的共同承担,协调配合,将三者的力量形成合力。这就需要一方面政府、企业或社会、学校发挥各自的职能功能和特点,另一方面要对高技能人才原来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市场来运行的一个培养体制。再者,加强企业、政府、学校三方面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一个“集团化”企业模式,使各方面的资源高效、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真正的实现对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

2.1.2 加大政府投入和政府宣传力度

苏州中高职院校很多院校还存在的教学设备不足,学生多,资金不够的现象,应重视各院校的均衡发展,加强对中小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让发展快的带发展慢的。目前社会上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和社会还是重学历轻技能,虽然在苏州市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和本科学生工资差别并不大,但是社会大众普遍认为高技能人才工作在一线,比较苦比较累,低人一等,不愿从事。需要通过政府的宣传来改善高技能人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2.1.3 其它

技能培养应从小孩子兴趣抓起,从小培养,建立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的专业培训机构,让更多的孩子有培训的机会;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维护高技能人才体制;政府应该加强整个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监控,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加强执行力度,并且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进一步完善整个体系;进行政企合作,培养青年技能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的有效管理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在实践中摸索,根据实际情况的及时反馈,进行调整。

2.2 关于企业的对策建议

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全面综合发展、课程设置以实践为本、采用因需施教的原则。

2.2.1 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

企业和学校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而企业对于学校的学生的培训无效益产生,这是很多企业不愿意学校培训的原因。但是学校必须要进一步合作,才能将学生课堂上讲的和企业所需的之间的差距缩小。在这点上,可以建立校中企业、顶岗实习生定向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课程负责老师、课堂以企业生产为主线将课堂搬到企业一线等

方式使学校培养出更多企业需要的出校即能上手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企业对学校老师进行培训、分配给能力强的学校老师学生项目或技术难题来共同攻克。通过以上多种方式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2.2.2 完善企业培训制度

目前存在的较为传统的培训方式为师傅带徒弟,或者企业内部培训。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和计划,从进公司每年对员工进行各项综合打分和考核,对于贡献突出的高技能优秀的员工进行出国培训、企业间交换培训等,并且从薪资、福利待遇、休假、体检等方面都享受不同于普通员工,从而形成一个企业间重高技能人才的导向。

2.2.3 关于学校的对策建议

对于中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为企业所需的具有良好基础的技能人才是学校的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大实践设备投入,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重实践注重技能培养。为了更好的和企业挂钩,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制定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以项目化实践教学为主,以企业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内容。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园、企业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校企共同研发课题等方式。才能真正的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能够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3 结论

苏州工业自动化相关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不是哪一个职能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协作才能完成。我们现在只是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来共同面对和解决,只有共同努力、积极沟通、执行到位,我们才能建立一个真正能够培养出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俊秀,马应魁,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60-64.

[2]吴翠娟,徐进. 电子设计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12):39-40.

[3]陈华凌,洪伟明.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32):65-66.

[4]朱晓慧.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3(10):77-79.

[5]石磊.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工业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
浅谈无线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领域现场电气器件DIN导轨安装改进方法调查与研究
浅析工业自动化特点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