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差异对英专学生二语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影响及对策

2016-01-04 01:55彭云王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定式文化导入

彭云+王红

摘要:大学英语专业写作的教学应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中文文化习惯和思维定势,由以往单一强调语法句法的教学,转变为注重英文思维的写作训练和教学。探讨传统写作教学的缺陷,分析中式思维定势导致学生英文写作中常出现的文化差异问题,并提出作者对于英专写作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英专写作;文化导入;思维定式

中图分类号:H31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2-0158-02

一、传统的大学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特点

写作是综合展现学生知识及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将自己的所学(input),在构思之后,通过句子和篇章组合等方式,转化为其观点和思想感情的书面表达(output)。

以往的英专写作课,语法是核心教授内容,句型是牢记的套路。老师比较强调语法的标准和体裁的特点,教授学生写作时要求学生把意思正确表达出来即可,并不太考虑表达或结构是否符合英语的思维习惯。在遣词造句的教授上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写出无误甚至优美漂亮的英语句子是英专写作教学的目标。

二、英专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思维定势常见问题分析

国际著名应用语言学家Rod Ellis认为,二语习得是许多因素的产物,这些因素一方面与学习者有关,另一方面与学习的环境有关[1]。学习英语是否成功,一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努力程度,二依赖于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环境。遗憾的是,中国学生并没有太好的英文学习环境,从小到大他们大都由中国老师教授英文知识,跟中国同伴练习英文对话,去英语角也只能跟一两个外国人说说最简单的日常问候语,这种模拟的语言环境并不能使中国学生摒弃中文的思维定势,因此成功的交际变得困难。英语写作是书面交际的一种主要形式,同样面临着受中式思维桎梏的问题。

由于中英文化差异导致的英语写作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式化的语言表达以及中式化的组织结构两方面。

1表达方面的中式思维定势使学生忽略了中英不同的语法语用规则,造成了很多错误。如,学生要表达“你要注意身体”(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f),写的是“Notice your body”;“破案”(to solve/crack a case),写的是“to break a case”;写“True

love is accept the others whole person”,汉语意思为“真爱是接受对方的……”,但表达方式却违反了英文语法规则;写“I suddenly remember that...”,其实想表达“我突然有一个……的想法(It occurred to me that...)”;“Although he was paralysed, but he managed to help other people.”这更是很常见的中文思维表达(尽管……但是),英文却错了;“There are many people can use computers nowadays, but not many can repair them.”学生已能熟练地使用there be结构,但受中文思维的影响,却喜欢在后面跟上一个修饰主语动作的动词原形。

2在英语段落的组织结构方面,有学生的表达并无语法问题,然而由于思维定势,会倾向用中文的“分—总”模式写英语作文。如学生在中式思维下会写“Some people believe.... Some others think.... For me, happiness is.... So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happiness.”这段话若按英语“总—分”模式则应该表达为“Happiness means differently to different people. Some believe.... Some others.... For me, happiness is....”对此,首经贸大学的孙丽也有类似的例子[2]。这说明学生在写英语文章时存在的典型问题——按中文思维及习惯进行英文表达。当然,这其中不仅涉及到思维定势的问题,更关乎中英双语的修养程度。

3在整体篇章的布局上,学生在英语作文中常沿用中文写作的“螺旋式”思维:开头曲径通幽,欲擒故纵,引用名人名言、场景描写或故事进行主题导入,甚至用许多排比句入题,以此增强气势;文章过程中借题发挥,言此意彼,思路跳跃;结尾一般会展开对未来的想象,并提出口号性的提议。而且,传统的中式思维崇尚中庸之道,中文的文章也表现了这一原则,往往没有鲜明的、非此即彼的观点。可是,英语写作的“直线式”思路跟中文却很不一样,特别是考试的作文通常只要求写200—400单词,短小的文章如果被过度铺垫,留给主体陈述的空间就所剩无几了。英语文章在思想上还要求要观点鲜明,明确立场,并且讲究语篇的布局能力,其连接手段非常丰富,强调句群和段落之间的逻辑过渡。因此,很多学生的英语写作得分低,原因不单是语言错误多,还由于观点模棱两可,开头“废话”过多,导致文章内容空洞无力,没有主题句和支撑句,结构间没有联系(transition),表述也乏善可陈。

如,有个论题是大学生是否可以在校内做生意,有学生在该问题上迂回反复,兜很大的圈子:“We cannot say it is right or wrong directly because the reason is complex. On the one hand.... We cannot say it is not right. On the other hand.... So we

cannot say it is not right, either.”文章写了快150个字,我们却不清楚作者的观点到底是什么。这种中庸之术,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4同理,在商务英语信函、报告等更具交际功能的写作中,绝大部分学生只会采用间接法,他们认为商务信函或报告都是正式而严谨的,因此开头必须要有背景介绍、问题分析,甚至试图与读者拉拢关系,进行一系列的铺垫,最后才呈现结果和对策建议,他们不大会尝试用直接法来布局。其实对于熟悉商务活动背景或预期会有积极反馈的读者来说,开篇提出调查结果及对策的直接法是比较可取的做法。

三、写作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随着社会对英语交际功能要求的加强,英语写作教学不应只关注语言本身,在评判文章质量时,不能再以语法错误的多少、词汇量的大小、句子的繁简来定夺,而应更多地关注语言内外涉及到的文化问题。邓炎昌、刘润清(1989:238)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读起来像从汉语翻译过来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法不同[3]。从改革的角度说,避免中式思维,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并组合成“英式思维”的文章,即在写作中进行文化导入,应成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趋势之一。对此,我们在自己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有几点体会:

1教授学生主要用“直线式”思维去布局英语文章,即开篇阐明观点,中间论证阐释,最后重申要点的篇章模式,避免“由远及近的迂回写作手法”[4],这也是英语文章“演绎型”特点的主要体现。其实英语句子的写作也是同理,要求开门见山,从近到远,把重心写在句首,而较远发生的则置后。

2教授学生写英语“主题句”,并且尽量把主题句放在段首,以“总—分”的模式进行段落分配通常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为支撑段首的主题句,教授学生分步骤进行解释或例证(illustration)。可以用表示时间或顺序的词分步引导,也可说理和举例轮流阐述,在对比、类推、因果、分类、引用等方法的学习中也要注意中英文化差异。

4教授学生使用过渡手段。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是中国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用汉语思维写的英语文章通常句式单调,缺乏连贯,跳跃性大,然而英语写作却十分重视句子和段落间的逻辑关联,所以应教授学生注意篇章结构的严谨性,注意语篇连贯性和一致性。

5给学生推荐原版的英语杂志和报纸,督促他们定期阅读。只有足够的阅读量才能增强语感,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同时增加英语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流技能。

综上,英语写作不只是把中文作文的内容翻译过来,不能只满足于写出正确无误、辞藻华丽的句子,更应注意其中可能涉及到的英语文化背景、专业知识和交际职能等“隐形”要素。英专写作教学也不只是语法教学的延伸,我们在其中导入文化就是要注重对比中英文化差异,学会用恰当的书面语言和交际策略写出符合自身和读者身份、社交场合和文化习惯的内容,最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4.

[2]孙丽.中西方不同思维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113—117.

[3]刘华.英语写作的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61—63.

[4]李松涛.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组织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5,(2):52—55.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思维定式文化导入
好教师能教出聪明学生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探析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浅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文化导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高三学生解生物选择题时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溯源创新文,纯朴立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