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出彩的三个锦囊

2016-01-05 00:05万安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曹操司机外婆

万安

同学们写记叙文时,常有一种焦虑和困惑: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一篇记叙文整成了“四不像”,让人难以捉摸。那么,如何才能让人物形象丰满、有韵味呢?笔者以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为例,给同学们提供几个备考锦囊。

[“举手投足”显性情]

1. 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写人物的动作。如果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

例如2015年湖北卷优秀作文《静默后的芬芳》:许老总是在阳台上抚琴,常看到那抹淡金色的阳光为她镀上一层梦幻的色彩,阳光的星子在她灰白的发间跳跃,继继续续的琴声编织着那安详的梦。她总是不急不躁地擦拭着琵琶,那柔软的棉布轻拂过琵琶的每一个凹处,每一根琴弦,好像慈祥的外婆正轻抚着细嫩的孩童。待擦去那表面的灰尘后她才小心翼翼地转动那墨玉的弦轴,布满皱纹的沟壑纵横的手指轻挑起一根弦,细细地调拭着每一个音。

“好像慈祥的外婆正轻抚着细嫩的孩童”一句,将许老抚琴的动作比成外婆轻抚孩童,塑造了一个琴艺高超、气定神闲的人物形象。

2. 可以用连续的动词写动作。我们来看罗贯中《三国演义》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曹操兵败”:西凉兵来得势猛,左右将佐,皆抵挡不住。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文中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表现曹操逃命时的惊慌失措,让人如临其境。

[“神态描写”露真情]

1.采用逐步深入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神态、表情的发展变化。采用这种描写方法,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前后有变化,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但是这种变化,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有不协调的感觉;有时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的说明。

比如,湖南卷《我是你的眼睛》:老何的学校开办起来了。他用炭块当粉笔,用手抄的作业本作学生的教材,每当讲到高兴处就满脸通红。“世上有许多好地方,”老何常说,“北京有故宫,有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圆明园可惜被洋鬼子破坏了,要是也能去看一看……”他忽然停下来,有些黯然,抬起头,眼睛便又亮了:“你们要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能走出山坳坳,去多看看外头的世界,也就当是老师我看了!”这一段用了三个词语“满脸通红”“黯然”“亮了”,借助神态的对比描写,同中有异,变化发展,逐步深入,从前后对比中,体现了老何的内心和思想的变化。

2. 采用细节描写。抓住脸部某一表情特写,写出人物神态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素芭》:但是她那双黑黑的大眼睛,根本不需要翻译——就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这双眼睛在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时而睁得大大的,时而闭得严严的,时而炯炯有神,时而悲楚暗淡;有时就像西垂的月亮一样,凝视着前方;有时又像急速的闪电,在四周闪亮。哑人自有生以来除了面部的表情就再也没有别的语汇,但是他们眼睛的语汇却是无限丰富、无比深沉——就像清澈的天空一样,成为黎明与黄昏、光明与阴影的宁静的游戏场所。

这里作者抓住素芭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进行特写,描绘了一双清澈明净、会说话的眼睛,特别是这双眼睛里蕴藏的孤独和悲伤的神情,让我们从她的眼神里读懂了她的心灵,她的心灵是丰富的,痛苦的、孤独的。

[“语言描摹”触精魂]

1. 简单勾勒法。塑造人物有时不必浓墨重彩,简单勾勒就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袒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广东卷优秀作文《带您去看花海》:荷花淡淡开,在风雨中舒展姿态,绿色的裙摆随风扬起。我偎依在你怀里,糯糯的声音问道:“外婆,为什么下雨了就会凉快?为什么荷花夏天开?为什么……”“哎呦,可问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晓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着问,你捏了捏我的小脸,说:“那要等囡囡长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怅,这片荷塘已离我有些远了。三言两语就把外婆的慈祥、质朴和“我”的天真无邪的性格勾勒出来。

2. 避免人物的脸谱化。精选、提炼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恰当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性格特征。比如,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这里作者精选王熙凤的个性化语言,运用富有变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了特定语言环境中王熙凤的圆滑世故的性格。

[练习]

下面这段文字是韩少功的《座位》中的一个片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你认为该文段哪些地方是亮点?

小王没有读过多少书,平时说话和办事都小心翼翼,写一个纸条都紧张万分,笔尖在纸页上方转了几个圈还不往下落,好像老在担心把字写错,必须在空中把这个字试写多遍,找准位置再正式下笔。他每每拖沓得旁边等着的人心急如火,恨不能捉住他那只在空中扭秧歌的手,代他一笔戳下去,错了也拉倒。旁人的焦急当然更使他紧张,一张纸条写完后总是大汗淋漓。

考虑到他办事可靠,还考虑到他在乡下开过拖拉机,公司后来安排他当司机,给办公室开汽车。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上了司机以后,一坐到那个司机座上就脾气大了好几十倍。碰到车前有什么胡闯乱窜的行人,他居然可以把脑袋伸出窗外大吼一声:“你他娘的找死呵!”或者猛按喇叭,咕哝出一句恐吓:“老子废了他才好!”

诸如此类,杀气腾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性格已经全面改变,不意味着他会带着粗暴下车。事实上,只要一离开汽车上的那个座位,他就又成了一个不声不响的影子,一个对谁都唯唯诺诺的点头机器,包括对那个比他高出一头的老婆。他那一套吓死人的大脾气永远只停留在司机座上,只会随着发动机而点燃——这真是让人奇怪。往日专业司机队伍里常见的粗野,包括粗野的词语,都随着一个真皮司机座位神奇地移植到了他身上,会通过他的臀部、背部以及手掌传输到他的嘴上。

[参考答案]

亮点1:第一段中,“笔尖在纸页上方转了几个圈还不往下落,好像老在担心把字写错,必须在空中把这个字试写多遍,找准位置再正式下笔。”写小王连贯的动作,用系列的动词来表现。文中的“写纸条”的细节相当传神,刻画了小王谨小慎微的性格。

亮点2:第二段中,“你他娘的找死呵!”“老子废了他才好!” “怒吼行人”的语言细节,与前文谨小慎微形成鲜明对比,在矛盾冲突中凸显了小王的蛮横暴躁,与前文形成强烈反差。

猜你喜欢
曹操司机外婆
外婆
给外婆的一封信
画与理
外婆
老司机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外婆回来了
老司机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