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近47 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2016-01-06 01:35尚军林
陕西气象 2015年1期
关键词:定西降水量气温

孙 润,尚军林

(定西市气象局,甘肃定西 743000)

定西市近47 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孙润,尚军林

(定西市气象局,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甘肃省定西市是典型黄土高原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该区域地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带。基于定西市7县(区)1967—2013年气温、降水等资料,应用统计距平分析和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定西市近47 a气温、降水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全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55 ℃/10 a;冬季气温增速最大。(2)全市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量递减率为11.026 mm/10 a;秋季降水量递减率在四季中最为明显。(3)就空间分布而言,漳县、陇西和岷县一带增温较快,渭源、临洮、漳县和岷县降水减少趋势较大。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气候变化特征;西北半湿润半干旱区;定西

全球气候变暖是最近100 a以来气候变化方面最显著的特征,近50 a变暖尤为明显[1]。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降水变率空间分布的改变,区域性的气候变化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气象工作者对不同区域气候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任国玉[2]等研究发现:1951—2004年,中国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变暖幅度约为1.3 ℃,增温速率达0.25 ℃/10 a。张强[3]等研究指出:近50 a来,西北地区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差异突出,西北地区整体暖干化趋势明显,局部出现暖湿现象。施雅风[4]等指出我国西北气候有可能向暖湿方向转变,叶笃正等研究认为过去50 年中国气候带北移,存在相应的季节响应,全球变暖大背景下,伴随气温加速上升,西北地区也随之变暖,降水量、冰川融水量普遍增加[5]。也有不少研究[6-9]表明,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定西市气候变化对指导该市的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有重要意义。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处在黄土高原西端,甘南高原东部,陇南山地北部的交汇地带,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海拔高度在1 420~3 941 m 之间。境内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形复杂,南北气候差异大,东南暖湿气流受阻,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极端天气频发,区域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

1资料与方法

定西市下辖安定、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和岷县等7个县(区),其中岷县为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临洮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其余各县为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除漳县气象观测站1967年建站外,其余气象观测站均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了时间序列的统一性,应用7县(区)1967—2013年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资料,研究分析定西市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差异,以及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特征。

利用距平分析法[10]和线性趋势分析法研究半湿润半干旱典型过渡区的定西温度、降水量变化特征。采用气象统计常用的四季划分:春季(3、4、5 月)、夏季(6、7、8 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 月)。

2结果与分析

2.1气温变化特征

2.1.1年平均气温近47 a定西市年平均气温为7.1 ℃,变化趋势表现为较明显震荡上升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55 ℃/10 a(图1)。升温阶段持续时间较长,降温阶段相对较短。这与王劲松等[11]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967—1996年气温变化波动较大,以负距平为主(共23 a),其中1976—1984年为近47 a气温负距平最大阶段,属相对偏冷时期,最小值为5.9 ℃(1976年),较均值偏低1.2 ℃。1997—2013年以正距平为主(共16 a),气温回升趋势明显,其中除2012年外,其余各年都较均值偏高0.7 ℃,为近47 a气温增温幅度最大阶段,属相对偏暖时期,最大值为8.8 ℃(2013年),较均值偏高1.7 ℃。

图1 1967—2013年定西市平均气温距平年际变化(直线为趋势线)

2.1.2季节变化近47 a定西市四季气温均呈线性增暖趋势(图2),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66、 0.127、0.339、0.424 ℃/10 a,其中,冬季增温幅度较大,夏季增温幅度较小。春季平均气温、极大值与极小值分别为8.0、10.2(2013年)、6.6 ℃(1970和1983年),其中1967—1991年气温偏低,1992—1995年接近平均值,1997—2013年气温升高最快,尤其在2008—2013年气温波动剧烈;夏季平均气温、极大值与极小值分别为17.4、19.2(2006年)、15.6 ℃(2012年),1967—1993年基本以负距平为主,1994年到本世纪气温以正距平为主, 其中2009—2012年气温下降猛烈;秋季平均气温、极大值与极小值分别为7.2、9.9(2013年)、6.0 ℃(2011年),1967—2000年气温偏低,2000—2013年在震荡中回升,其中2009—2013年间气温跳跃式变化剧烈;冬季的平均气温、极大值与极小值分别为-4.6、-2.9(2010年)、-6.2 ℃(1984年),1967—1984年气温均偏低,1985—1997年气温接近平均值,1998—2013年气温持续偏高。分析表明,定西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除冬季倾向率大于年平均气温倾向率外,春、夏、秋季倾向率均小于年平均气温倾向率,表明冬季增暖在四季中最为突出。

图2 1967—2013年定西市不同季节气温距平的年际变化(直线为趋势线)

2.2降水变化特征

2.2.1年际变化定西市近47 a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减少趋势(图3),年降水量以11.026 mm/10 a速率递减,但不显著。年平均降水量为465.3 mm,1985年以前以正距平为主(共11 a),1986—2011年降水量开始减少,73%的年份以负距平为主(共19 a)。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降水量变化较大,70年代初中期到21世纪初期降水量变化较小,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降水量出现突变,大涝大旱均出现在这一时期;从2002年开始降水量开始缓慢回升,并在2003年达到历史次高值(608.9 mm),出现近19 a最多降水量[12]。近47 a降水量经历了3次明显的波动周期,1967、1973、2003年为波峰,1971、1982、1997年为波谷,最大降水量为716.4 mm(1967年),比历年平均值偏多251.1 mm;最小降水量为279.8 mm(1997年),比历年平均值偏少167.5 mm。

图3 1967—2013年定西市降水量距平年际变化(直线为趋势线)

2.2.2季节变化近47 a定西市各季降水量波动变化均较大(图4)。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75、-3.34、-4.56、0.612 mm/10 a。冬季历年平均降水量、极大降水量、极小降水量分别为10.4、27.1 (1989年)、2.2 mm(1999年),1987—1999年降水量升降幅度较大,1999年以后较小;春季历年平均降水量、极大降水量、极小降水量分别为104.6、194.1 (1967年)、41.5 mm (1979年),1968—1981年震荡幅度较大,以负距平为主(共9 a),1982—2013年基本以正距平平稳变化;夏季历年平均降水量、极大降水量、极小降水量分别为242.2、376.2 (1979年)、111.7 mm (1982年),47 a降水量升降幅度较大,正负距平基本持平;秋季历年平均降水量、极大降水量、极小降水量分别为108.1、213.0 (1967年)、46.1 mm(1972),1967—1974年变化幅度较大,1974年以后较平稳。分析表明,冬季降水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秋季降水量下降趋势较夏季和春季明显。由于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约52%(表1),而秋季和春季分别各占约23%,冬季仅占2%。因此夏季降水量决定年总降水量趋势,即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图4 1967—2013年定西市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直线为趋势线)

季节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全年降水量/mm10.44104.57242.18108.07465.26占比/%2.24%22.48%52.05%23.23%100.00%

3气温与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3.1气温

定西市气温倾向率为0.279~0.532 ℃/10 a(图略),年气温变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定西市北部增温最快,增温速率为0.532 ℃/10 a;西南部即漳县、陇西、岷县一带增温较快,增温速率为0.355 ℃/10 a;西北部增温较慢。从各季节来看,春季、夏季和秋季气温增长最快的是北部的安定,增温速率为分别为0.508 ℃/10 a、0.509 ℃/10 a、0.624 ℃/10 a,冬季在东北部的通渭一代增温最快,增温速率0.596 ℃/10 a。分析表明,空间分布总体特征为:气温变暖速率由西南部向北部呈递增趋势。

3.2降水

定西市降水变化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图略),总体上降水减少幅度由东北向西南呈增加趋势,以西南部的临洮、岷县、漳县和渭源一带最为明显,降水量倾向率为-18.279~―12.641 mm/10 a之间;安定、通渭和陇西一带降水减少趋势较小。从各季节与年降水趋势类似,整体上也是在西南部降水减少趋势明显,局部地方有增加趋势。

4结论

基于定西市7县(区)1967—2013年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资料,应用统计距平分析和线性趋势分析法,研究分析了47 a处于半湿润半干旱典型过渡区的定西的气候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

(1)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增长率为0.355 ℃/10 a。冬季增暖在四季中最为突出。

(2)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降水量以11.026 mm/10 a的速率递减。秋季递减率在四季中最为明显,但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决定年总降水量变化趋势。

(3)气温变化空间分布不均,总体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由西南部向北部呈递增趋势。定西西南部即漳县、陇西、岷县一带增温较快。

(4)降水变化也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全市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其中以西南部的临洮、岷县、漳县、渭源一带降水减少趋势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1]赵宗慈,王绍武,罗勇.IPCC成立以来对温度升高的评估与预估[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3):183-184.

[2]任国玉.我们未来的气候:人类的干预有多大?[J].气象,2003,29(3):3-8.

[3]张强,张存杰,白虎志.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新动态及对干旱环境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0,28(1):1-7.

[4]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24(3):199-225.

[5]王毅荣,林纾,李耀辉,等.甘肃空中水汽含量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J] .干旱区地理,2006,29(1):47-52.

[6]贾小琴,尹宪龙,任余龙,等.甘肃临夏地区近43a来的气候特征[J].干旱气象,2012,30(2):249-25.

[7]卞韬,连志鸾.石家庄地区近46a温度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08,26(2):57-62.

[8]王文,张薇,蔡晓军.近50a来北京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J].干旱气象,2009,27(4):350-353.

[9]许何也,李小雁,孙永亮.近47a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分析[J].干旱气象,2007,25(2):50-54.

[10]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3-34.

[11]王劲松,费晓玲,魏锋.中国西北近50a来气温变化特征的进一步研究[J].中国沙漠,2008,28(4):725-732.

[12]王文艳,张丽萍,吴东平,等.近19 年干旱半干旱过渡区气温降雨变化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61):57-61.

许海生,许玮. 咸阳市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J].陕西气象,2015(1):15-18.

文章编号:1006-4354(2015)01-0011-04

收稿日期:2014-07-22

作者简介:孙润(1984—),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学士,工程师,从事地面气象测报。

中图分类号:P468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定西降水量气温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景泰县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品比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