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许衡“正君心,求民心”的政治主张

2016-01-07 08:12宋丽萍苏慧武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许衡仁政民心

宋丽萍,苏慧武

(长治学院 思政部,山西 长治 046000)



论许衡“正君心,求民心”的政治主张

宋丽萍,苏慧武

(长治学院 思政部,山西 长治 046000)

许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他继承儒学传统的民本思想,在元初激烈的政治动荡中提出了“正君心,求民心”的政治主张,要求统治者要以“爱心”和“公心”得天下心,要仁政爱民,将“民心”作为检验“君心”的标准。这一政治要求适应了元初的统治需要,同时化解了民族矛盾,为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许衡;君心;民心

一、“正君心,求民心”的思想渊源

(一)传统儒家思想

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许衡思想的第一个渊源。许衡虽然不满北方“落地老儒”所传授的“句读训解”,但他自小从北方“落地老儒”身上学了不少儒家传统思想,通过这些人接受孔孟儒学,对孔孟推崇备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许衡的所有思想都是围绕着“仁”这一核心展开的。孔子“仁”这一理论的提出肯定了人的地位和尊严,承认了人的社会价值,突出了人的作用,开辟了我国古代民权主义的先河。孔子之后,强调民本成为儒家的思想传统,而孟子继孔子之后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把民本爱民思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学》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后来历代儒家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都把“正心”“修身”看成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同样,许衡也完全继承了这一思想,把“修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许衡很看重“修身”的重要性,对“修身”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认为“身”就是“心”,而并不是普通的形体,“修身”即是“修心”。可见,他发展了儒家的传统思想,“修心”同时就是“正心”,心是修身的关键,修身必须先修心,只有心在道理上正常,不放肆,修身才有希望。因此许衡认为,通过修心就会“心正”,“心正”了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程朱理学思想

众所周知,许衡是发展程朱理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许衡早年深受儒家思想之影响,但他不喜儒家“句读训解”,三十二岁时慕名前往姚枢处学习程朱理学,而后又师从赵复,通过这一段时期在理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许衡“正君心,求民心”的理学基础。

许衡提出“正君心,求民心”的主张,与赵复理学关系最为密切。赵复是宋末元初杰出的理学家,在元兵攻陷德安时被俘,后被杨惟中、姚枢所救,后被姚枢安排在太极书院教授程朱理学。他的学术思想有理学与心学相结合的倾向。《元史》记载赵复以读《易》自勉,以求文王、孔子之道为其心意。许衡中后期主要思想是以程朱理学为主,但在赵复门下,深受其“心学”的影响,也出现“心性”的倾向,思想在朱熹穷理明心和陆九渊明心穷理之间摇摆,整体倾向程朱理学和心学的结合,并在王恂、刘秉忠、郭守敬等理学家的影响下,最终形成以“理”产生万物,以及心、性、理三者统一之理学核心思想,这为许衡在政治主张上要求君王通过“正君心,求民心”来治理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1]。

二、“正君心,求民心”的思想内涵

许衡曾对《大学直解》中儒家的“修身”作出这样的解释,“大学之教全在修身”以及“君子有絜矩之道”[2]。以此为起点,许衡“正君心,求民心”的思想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也延续了孟子“仁义礼智”的道德诉求以及得民得心的君王统治理想。

基于儒家“士志于道”[3]的理路,许衡一直有以行道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结合上述思想底色,最终许衡形成了自己“正君心,求民心”,主张王道德治的思想,具体而言便是“誉王毁霸”和“仁政”。

第一,主张“王道德治”。他指出只有“仁”的官员才能位居高位,从政的人必须有德性,仁者的心必然有德,有德必然得民心;诚恳尊敬人的德性必会感动人,不用刻意地去赏赐别人就会与人为善,也不必怒斥别人就让人觉得畏惧,这就是德的影响力。许衡主张“为政必以德”,实行“德治”。如何实行“德治”,许衡认为要行“王道”。他对于“霸道”则持批评的态度,认为霸道是乱世的祸端,王道德治为治世之坦途,除此之外“举皆荆棘”。

第二,突出“仁政”这一“王道德治”的核心。许衡提出了“元”即是“仁”的思想,目的是为了突出儒家“仁政”才能使元朝封建统治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许衡通过元、亨、利、贞与仁、义、礼、智、信相匹配的关节点,用以阐述行“仁政”的思想,暗喻元朝统治者行“仁政”是早有定数的。同时,许衡也从历史总结的角度,阐述了行“仁政”的必要性,如尧舜行仁,天下的人见他行仁,也都跟他行仁;而桀纣都行暴,天下的人也都去学他们行暴。“秦楚残暴,故天下叛之;汉政宽仁,故天下归之”[4],从历史盛衰的正反结果,提倡以“仁政”为治国之本。

三、“正君心,求民心”的政治要求

对于何以“正君心,求民心”,许衡认为必须以爱心和公心得天下心。因此,许衡在元朝建国之际,提出以爱心和公心得天下心的政治策略,作为元朝在中原统治的战略决策。

(一)施“爱”

所谓“爱”就是“爱护,爱惜”,也就是要“爱民”,君王爱护百姓,就应当如同母亲爱护孩子一般。可见,“爱”体现了君王应当对人民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儒家“王道德治”的基本要求。由此,许衡把“爱”与“仁”联系在一起,认为“爱”实际上就是讲“仁”,也就是具有仁爱之心。

(二)施“公”

许衡继承了以往程朱理学的观点,对“公”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根据许衡的说法,“公”就是与“欲”相对的范畴,“公”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这样才会“仁”,所以“公”也就是“仁”,行“公”就是行“仁”。许衡明显地把“公”与“仁”等同联系起来。可见,许衡把爱心和公心都归结为“仁”,以爱心和公心得天下心,实质上就是要元朝统治者施仁政得天下心,正如他所言“为人君不止于仁,天地之心仁而已矣”。因此,施仁政才是许衡对元朝统治者的政治诉求,“正君心”的目的就是希望君王施仁政最终达到王道德治的理想政治模式。

通过“爱心”“公心”来达到“正君心”,得“天下心”。君心何以就“正”了,许衡认为必须通过“民心”来反映,把“民心”作为衡量“君心正”的标准。若“民心”不求自得,则证明“君心”正;相反,若“民心”难求,则“君心”不正。可以说,“君心”和“民心”是一对不可分离的范畴,两者互相体现。“君心”正则“民心”得,“民心”失则证明“君心”不正,二者相反相成。对于王道德治、实施“仁政”都不可或缺,“民心”的得失正是“君心”正否的检验标准。

四、对元代的政治影响

(一)改善政治环境

许衡“正君心,求民心”的王道政治思想在元初为统治者提供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政治方略。蒙古原来生活的地区具体情况与汉族统治地区不同,因此,决不能按照原来统治远漠地区的办法来统治汉族地区,这样做也决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蒙古属于游牧生活,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所以,要按照原来的生活方式和统治手段统治汉族地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许衡提出的这一政治主张适应了元朝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蒙古社会的实际状况,为元朝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正君心”对统治者提出要修身立己,公正立心,要仁政爱民。因此,“正君心”的提出对于约束统治者的言行有很大帮助,对于巩固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具有重要意义。“求民心”也为统治者政治管理是否达到要求提供了检验标准。只有以“爱”与“公”得“天下心”,才能解决元王朝在长期征战中给生产带来破坏,给人民带来灾害的恶劣影响,才能帮助统治者从以征战为中心转到以推行仁政巩固封建统治为中心上来,对于元代的政治环境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不仅在政治上维护了元王朝的统治,而且客观上也改变了统治阶层对于中原人民残酷杀戮的局面。

(二)推动元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

“正君心,求民心”的政治主张为元代提供了另一条不同于以往残酷杀戮的政治制度,这就是以“王道德治”为中心的“仁政”政治制度。以“仁政”为核心思想,许衡在《时务五事》中明确了省部、院台、郡县等制度设计,并倡导元统治者行汉法。正是在许衡等人的建言下,忽必烈全面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行枢密院等机构,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实行行省制度,有效保证了政令统一。

行“仁政”是儒家的治国政治主张,这一思想早在孔子时就以提出,到了战国中期,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它是继承和发挥孔子的仁学思想和礼治、德治的政治主张而提出来的,强调以仁义道德作为施政的根本。许衡所说的以“爱”与“公”得“天下心”,实质上是主张以推行儒家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可以说,这一“仁政”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一方面固守了儒学传统,坚守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使“王道”思想继续得以保持和延续,这对于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的“仁政”政治制度起了一个很好的继承和创造,使这一思想继续能够发扬光大。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纠正了游牧民族崇尚征战,破坏生产的活动,对于蒙古族这样一个外来的游牧民族,建立元朝,统一中国,在建国初期如何实施有效统治,怎样管理人民,建立国家的问题上,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为元朝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另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政治方案。

因此,可以说许衡“正君心,求民心”的政治制度,一方面是对民族传统的固守,另一方面为元朝中央集权政治统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民主矛盾,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整合和政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王国轩.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1-6.

[2] 许衡.鲁斋遗书:卷四·大学直解[M]//四库全书(第119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19,333.

[3] 淮建利.慨然行道:许衡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1):147-150.

[4] 王记录.元代史学思想的内涵和特征——读周少川先生著《元代史学思想研究》[J].兰州学刊,2003(6):206-207.

[责任编辑、校对:梁春燕]

On the Political View of Xu Heng: "Admonishing the Emperor and Winning the Popular Support"

SONGLi-ping,SUHui-wu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046000,China)

Xu Heng was a prominent politician in the Yuan Dynasty.H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Yuan politics.Xu Heng inherite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of people-oriented though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urbulent Yuan Dynasty,Xu Heng put forward the political view of "admonishing the emperor and winning the popular support",requiring the emperor to win the world with "love" and "fairness".The political view adapted to the ruling demand of the early Yuan Dynasty,helped resolve national conflicts,and contributed to the unification of the multi-ethnic country.

Xu Heng;admonishing the emperor;winning the popular support

2015-09-14

宋丽萍(1985-),女,山西介休人,助教,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K247

A

1008-9233(2016)06-0039-03

猜你喜欢
许衡仁政民心
党心民心
代表连民心 绘出新画卷
区别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心中不可无“主”
孟子说仁德
迈腾DSG伤透民心——一汽-大众迈腾
惊堂木
许家梨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