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维生素B 12水平的影响

2016-01-07 12:24孙亚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

孙亚莉

摘要:目的 研究复方当归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维生素B1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于常规治疗;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仅观察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7 d、14 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4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水平偏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维生素B12水平上升,14 d时观察组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当归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增加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

中图分类号:R743 R28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2.039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2-1454-03

收稿日期:(2015 01 05)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临汾041000),Email:sylsxlf @163.com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西医属缺血缺氧性脑疾病,中医归于“卒中”“中风”等范畴,疗效不佳,预后较差。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抗血栓、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缺血供等生物学功能[1],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其化学成分中包含的多种有机酸、多糖、氨基酸及维生素B12等成分有关[2,3]。维生素B12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主要维护神经髓鞘的代谢与功能,其水平下降是缺血缺氧疾病的危险因素。2012年6月—2013年2月我院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者为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2013年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严格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4],排除标准:脑血管畸形;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严重的出血倾向;近期曾应用尿激酶、链激酶等溶栓类药物。将80 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仅观察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吸氧、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剂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当归注射液(上海和黄药业,国药准字Z31020419),每次2 mL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和心律等生命体征以及有无过敏反应,检测各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各种不良反应事件。

1.3 血清维生素B12的测定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次日、治疗7 d、治疗14 d 08:00空腹采集肘正中静脉血3 mL,正常组于08:00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离心取上清置于一次性EP管中,-70℃冰箱低温保存待检测。维生素B12检测采用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法,操作过程按照试剂盒说明步骤进行(德国罗氏公司)。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包括言语、意识、肌力、面瘫、水平凝视等参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d、7 d、14 d由两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进行评定。按照评分分为,恶化:评分上升18%以上或者死亡;无变化:评分下降小于18%;进步:评分下降18%~ 45%;显著进步:评分下降46%~90%;基本治愈:评分下降91%~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DS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1 d两组患者N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NDS评分显著下降(P<0.05),但观

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图1。

图1 两组治疗前后ND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血清维生素B12表达水平及变化 与正常组相比,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 d,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自治疗后7 d开始,维生素B12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14 d时,观察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图2、3。

图2 正常组与脑梗死组血清维生素B 12的表达

图3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 12表达的变化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环境的改变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增加,ACI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早期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后遗症明显,临床疗效不佳。当归性温、辛、甘,归肝、脾、心经,作为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已使用数千年之久,中医素有“十方九归”之称。成分分析表明当归中包含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对脑组织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脑缺血、缺氧动物模型中,当归可减小梗死灶面积,改善脑血管血液流变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神经细胞数量,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5 7]。复方当归注射液含有当归、红花、川芎等成分,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之功效。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通过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7 d后,N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虽然观察组ND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在治疗早期差异并不明显。随着治疗的进行,在治疗2周后,观察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复方当归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维生素B12(钴胺素)是人体核酸代谢中的一种辅酶,除参与造血外,维生素B12在保证神经细胞结构以及功能的方面还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B12的缺乏可导致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障碍,影响神经髓鞘的形成,破坏正常膜的结构[8],在缺血缺氧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B12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9],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当机体维生素B12下降时,同型半胱氨酸(hymocysteine,HCY)的代

综上所述,复方当归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提高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当归的不良反应较少,价格低廉,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亚平,祝彼得.当归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重庆医药,1989,18: 231.

[2] Deng SX,Chen SN,Yao P.Serotonergic activity guided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oots of angelica sinensis[J].J Nat Prod,2006,69(4):536 541.

[3] 金汝城,李贵文,马素丽,等.当归中阿魏酸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中成药,2008,30(4):516 519.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83.

[2] 刘雪东,李伟东,蔡宝昌.当归化学成分及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155 157.

[5] 邹凡,杨万同,田峻,等.当归预处理对脑缺血后VEGF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J].医学新知杂志,2003,13(4):207 209.

[6] 张光毅,杜俊蓉,旷喜,等.当归内酯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2):114 117.

[7] 阎艳丽,吉梅,宋晓宇,等.当归芍药散对血脂异常大鼠抗氧化能力及动脉壁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2):2528.

[8] Pietrzik K,Bronstrup A.The role of homeocysteine,floate and otherv Bvitami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J]. Arch Latinoam Nutr,1997,47(2 Suppl 1):9.

[9] 于民,陈桂花,郭舜源.血清VitB12、叶酸浓度与动脉硬化和周围神经功能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5:23.

[10] 柯将琼,王小同,李勇.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测定[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165.

[11] 卜星彭,鹿育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4647.

(本文编辑郭怀印)

·理论探索·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扩大时间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