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困境与改革探索

2016-01-07 20:36王霞吴淑华韩艳春刘鲁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王霞+吴淑华+韩艳春+刘鲁英

摘要:传统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沉闷,并受到实验材料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引进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并建立口腔组织病理学数码虚拟切片库,多种教学技术取长补短,传统实验教学+数码虚拟切片+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综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数码虚拟切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229-02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重要桥梁课[1],包括口腔胚胎学、口腔组织学及口腔病理学三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涌现大大推动了本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强化形态学教学特点,另一方面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逐渐渗透入教学的每一个章节内容中,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逐渐增加,这给授课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课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可调控空间。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为此,我校形态学实验室引进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并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虚拟切片库的建设,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传统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

口腔组织病理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验证性实验,即实验课通过观察标本、切片对理论授课内容进行印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一般是先由教师讲本次实验的内容,介绍标本、切片的观察要点。同学们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最后绘图完成作业。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沉闷,大大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需依赖于实验材料的质量及数量。但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材料的相对不足越显明显。一方面,获取实验切片与标本的来源匮乏。如在口腔胚胎学部分,尤其是牙的发育章节,牙胚的发生及牙体组织的形成受限于胚胎发育的月份(胚胎发育2个月开始),主要来自临床引产病例,材料收集困难,更重要的涉及到医学伦理的问题等,使得切片标本的补充多年来几乎为零。口腔病理学部分如牙源性肿瘤,很多肿瘤发病率非常低,临床即使有病例,也常常由于病理改变不典型不适合作为教学切片。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技术逐渐渗透入理论课教学中。如唾液腺肿瘤部分,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已成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基本不涉及该部分内容,同学们对这一部分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如果实验课开设免疫组化切片的形态学观察,成本将大大提高,限制了同学们对新技术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玻璃切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易损性,发放、保存及学生观察时压碎切片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病理切片一般保存3~5年后出现褪色,需要经常更新切片资源,又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致使实验教学材料越来越少,远远达不到教学所需。这种现象也同样困扰兄弟院校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必须同时配备光学显微镜及切片,必须在实验室才能完成。课后同学们再想观察往往很难实现,尤其我们在期末考试时有实验技能考试,同学们想复习学过的切片,随时调取切片观察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二、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我校在2006年引进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并建立了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该系统的使用为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实验形式不再拘泥于过去的观察显微镜、绘图的沉闷教学模式。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借助于高清摄像头将显微镜下的结构更加清晰地显示在电脑上,同学们可以对典型病变进行图像采集、编辑、储存等处理[2]。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的互动,在这个平台上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3-4]。过去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做-教师总结,有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这个平台,我们的实验教学模式改为学生做-学生讲-教师听-教师补漏。在整个课程进行中如果没有认真观察,就找不到典型病变,就没法给大家示教,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改革考核方式。我们传统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对平时的作业绘图进行评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非客观性。有些同学掌握了知识点,但由于绘图技能较差,可能得不到高分。有些同学为得到高分会抄袭别人的作业。二是采用观察幻灯片写诊断和/或鉴别诊断。幻灯片所用病理图片是教师事先采集好的,每种疾病只有2~3张放大倍数确定了的图片,根据有限的图片进行诊断,属于纯学生式的考核方式,无法建立全片的形态认知,只能看到局部病变,信息量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显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改变了这种局面,可以把考核融入到每堂实验课中。根据学生课上的示教、讲说能力进行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及教师的评分,一学期下来的综合评分作为实验技能考试得分。这种考核方式可以质控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客观、公正。

3.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不足之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通过学生对切片的观察,把图片信息通过数码显微摄像头传递到电脑上。整个过程中同样受到切片数量及质量的限制。并且,电脑显示器上的图像比显微镜下观察更加放大、清晰。很多同学把切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眼睛就只盯着显示器,很少观察目镜下的图像,这对显微镜的操作技能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数码虚拟切片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整个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和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思维和教育模式[5],大大促进了医学教育的发展。数码虚拟切片的出现使病理学的教学模式发生大的变革。我校应用Motic数字切片扫描与应用系统,将精选的染色良好、病变典型的玻璃切片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平台,结合控制与扫描软件,将整张玻璃切片进行扫描、无缝拼接,生成一张全视野的高分辨率的数字化虚拟切片,建立数字口腔组织病理学切片库。整个虚拟切片库按照章节建立目录树,并结合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为同学们提供了形象直观、操作重复性强及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应用到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endprint

1.数码虚拟切片的优势。数码虚拟切片的出现令病理学界为之振奋,观察切片不再受到显微镜、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可以随时观察切片。虚拟切片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远程会诊。目前该技术已逐渐进入医学病理的实验教学中,通过相应的数码病理切片浏览系统,可以对切片视野进行任意比例的放大、缩小,比真正操作一台显微镜还要简单,效率也明显提高。

数码虚拟切片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一方面,虚拟切片不再受到实验材料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过去遇到切片不足,只能几个同学共享一张切片,甚至由于切片数目太少只能做示教,虚拟切片的出现解决了这个大问题。甚至可以通过远程网络系统实现兄弟院校资源的共享。在制作虚拟切片之前我们对平常所用的玻璃切片进行了精选,从染色质量到典型病变都是最好的。我们还将临床遇到典型用于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的典型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扫描制作为数码虚拟切片,与普通形态学切片一起设置为实验教学内容,无疑弥补多年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缺陷。虚拟切片库一旦制成就作为电子材料储存可以随意拷贝。目前我们已经安装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每台电脑上,同学们可随时点击观察。目前我校正在将虚拟切片库存储于服务器中,将来同学们可登陆口腔组织病理学网络教学平台,随时观察复习。另一方面,数码虚拟切片使得实验技能考核方式均衡性大大提高,不再受到且切片质量、视野等的影响。同时,虚拟切片不会褪色,不会压碎,可以长久保存和使用。

2.数码虚拟切片的不足。由于虚拟切片主要采用电脑操作,可能有些同学就忽略了显微镜的使用,减少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因此,实验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于虚拟切片,需要玻璃切片与虚拟切片相结合的综合应用,互相取长补短。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技术都存在优劣势。这就给授课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老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探索应用多种教学技术。实践证明传统实验教学+数码虚拟切片+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综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程春宏.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2):78-79.

[3]韩志芬,庄剑青,郭春荣,等.数码互动教室在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29-131.

[4]王白燕.运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提升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4):69-70.

[5]杜钢宁.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安徽医药,2009,13(8):1004-1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