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其实是白水煮

2016-01-07 11:32
人生十六七 2016年2期
关键词:貂蝉东坡肉白水

一篇题为《东坡肉原是白水煮肉》的文章热传网络,文章中称,“古法所介绍的东坡肉比较清淡,仅用白水慢炖猪肉,不像现在色香味俱全。”这在网上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几十年爱吃的东坡肉,居然一直吃‘错了?”

核实:东坡只写了火候,没说要用白水煮

东坡肉原是白水煮肉?先让我们找找最早关于这道菜做法的记录。苏东坡对猪肉的做法,出现在《东坡全集》的《猪肉颂》中——要知道,这本《东坡全集》证明了苏东坡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做肉、酿酒、煮粥样样在行。

《猪肉颂》中是这样描述的:“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喫,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原文看,除了一些通假字,刻本上的《猪肉颂》与现在流传的版本基本相同,主要介绍了烹制猪肉的火候,以及烹制猪肉的感受,没有说明调料的使用,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白水煮的。

那么,苏轼最初创制的东坡肉究竟是怎么做的?由于时间久远,这些都已经无法考证。历史上,苏轼曾经历任多地地方官,有一种说法是:“‘东坡肉创制于徐州,完善于黄州,名扬于杭州。”而在东坡肉创制的过程中,其做法和口味究竟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没有详细记载。

考证:东坡在世时,其实没有“东坡肉”

对于东坡肉的来由,一种普遍被认可的说法是,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由此慢慢从杭州传遍全国。

不过,浙江省浙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何宏说,这个故事并不完全准确。他曾专门对东坡肉的来源做过学术性考证,最后发现,苏东坡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东坡肉的说法,只有东坡鱼。最早在史书中出现东坡肉,是在明朝。何宏推测,因为苏东坡很受后世的欢迎,联想到他对美食的热爱,以及他曾写过《炖肉歌》《猪肉颂》等,于是老百姓便将特定的一个肉菜附会为了“东坡肉”。至今,并没有证据证明苏东坡曾经做过“东坡肉”,甚至没有证据证明他曾经自己做过肉,他的几首和肉有关的诗歌,也有可能只是对别人的记录。

地道的东坡肉,应该怎么做呢?

A做法(来自杭州)

选取皮薄肉厚的五花肉,在沸水汆一下;将肉定型后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形;在砂锅最底下垫上竹篾,上面垫小葱、生姜,然后将肉皮朝下排列好,加入白糖、酱油和绍兴黄酒,放水没过肉;大火烧开后改中小火加盖密封闷两小时,一小时后开盖把油撇掉,之后再撇一两次油;两小时后肉已八成熟,此时将肉翻个,皮朝上,小火煨30分钟左右离火。

B做法(来自香港)

将五花肉皮朝上排放在陶钵内,加入冰糖、绍酒和酱油,不加水,隔水炖3-5个钟头。起锅捞去上层猪油,入冰箱冷藏一晚。第二天待猪油凝结后去掉,再回锅蒸。

杭州的和香港的,谁更正宗?

遵循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细节差异没有“对错之分”,不用拘泥最初的菜谱和做法,因为在流传中,各地衍生出了自己的做法,但追古溯源,还是源自苏东坡。苏东坡待过的黄州、杭州、惠州等地,都有当地特色的东坡肉,但根据各地人的习惯,口味咸淡,各有不同。

对于中国其他为数众多的“名人菜”,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菜中的大部分,并不是名人创作,因此根本没有“原始菜谱”一说。还有一些和名人直接有关的菜品,因为年代久远,大多已经无法考证最初制法,只能由后人根据其精髓进行再创作。因此,做菜不用拘泥古法,在遵循古法精华的前提下,可以对菜品细节口味做出调整。

人名菜品知多少

昭君鸭:传说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后不习惯面食,于是厨师就将粉条和油面筋泡合在一起,用鸭汤煮,甚合昭君之意。后来人们便用粉条、面筋与肥鸭烹调成菜称之为“昭君鸭”,一直流传至今。

曹操鸡:相传“源于曹操的药膳”。曹操屯兵庐州逍遥津时,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卧床不起。治疗过程中,厨师按医生嘱咐在鸡内添加中药,烹制成药膳鸡。曹操食后病情日趋好转,后常要吃这种药膳鸡。这道菜流传开来,被人们称为“曹操鸡”。

貂蝉豆腐:是一道来自民间的传统风味名菜——泥鳅钻豆腐,又名汉宫藏娇、玉函泥,中国除西部、西南部省份外,多有制作。之所以叫做“貂蝉豆腐”,是民众以泥鳅比喻奸猾的董卓。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钻入冷豆腐中,结果还是逃脱不了被烹煮的命运。恰如王允献貂蝉,使出美人计一般。

猜你喜欢
貂蝉东坡肉白水
模仿天才
美味的东坡肉
白水洋一日游
“关羽斩貂蝉”是否是传说
漫话貂蝉
白水煮生活,笑料跑不掉
把东坡肉吃上一百遍
白水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