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不光有熔断机制

2016-01-08 08:37
环球时报 2016-01-08
关键词:保险丝托市美国股市

环球时报/2016-01-08/ 第15版面/国际论坛 /作者:刘戈

中国股市熔断机制新年刚上岗,就在一周内两次“发威”。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7日晚宣布自次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很多人都自然把板子打在熔断机制的设计上,认为它加剧了恐慌心理,助推股市单边下跌。这有一定道理,但从美国股市的经验来看,熔断机制仅是一个技术手段,目的在于给投资者更多做决定的时间。如果投资者思量一番后依然选择离场,导致股市进一步下跌,那只能说是投资者经过了更理性的思考,由综合因素所致。

回到“熔断机制”这个从电工学借来的概念,中国股市原有的个股10%涨跌停板相当于每家每户电表上的保险丝。当谁家私用大功率电炉超出计划用电配额,保险丝便马上熔断,以避免由于电流过大导致电线发热,从而引发火灾。如果家家用电都超负荷,各家保险丝将先后熔断。

但如果家家都装了保险丝,还是否需要为整个大楼装一个保险丝呢?现在基于沪深300指数的“熔断机制”就是大楼的保险丝。它的坏处是让那些本来没有超负荷用电的住户也被冤枉而强行断电,大人看不成电视,小孩写不了作业。反映在股市上,就是那些本来不会跌过5%或7%,甚至还在上涨的股票也被连累停止交易。但它的好处是,当众多住户的保险丝熔断,说明超负荷用电是个普遍现象,全楼强行断电有助于大家都来检测一下自家电器是否超负荷,也给电工进行全楼电路进行检查的时间。

换句话说,熔断带来了停电的烦恼,但目的是更加细心地保障安全。如果大楼整体电路有各种隐患,多停些时间进行全面检修甚至电路改造才是更负责任的做法。许多年前,中国供电电网的稳定性较差,住宅电路负荷很低,容易发热引发火灾,保险丝是让人们免于火灾的最简单办法。但随着电路负荷能力和电网稳定性的提高,年轻一代自然不用再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去接保险丝了。

面对去年5月份以来的股市剧烈波动,管理层即使强力托市,也一直试图通过市场化方式实施,但事实证明,“国家队”通过不断买入的方式托市,就如同不断向大堤决口倾倒水泥,钱打了水漂,但口子并没有堵住,或者说即使暂堵,但总危机四伏。

事实上,我们一直学习的对象——美国股市不光有熔断机制,还曾多次有过停止交易的先例。最长的一次是一战爆发时,纽交所停盘长达半年之久。当然,笔者并非建议中国股市即刻停止交易。尽管减少对股市的人为干预是个基本原则,但若灾难性系统性风险当头,相关机构也没必要拘泥于所谓“市场手段”。以发生在1929年的美国股灾为反面教材,当时胡佛政府没有实施任何有效干预,结果股市连续崩盘之后是整个经济的崩溃。

中国证券市场虽然已成长20余年,但和成熟市场相比,依然是个孩子,使用更多管教手段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目前的状况看,别让它闯祸惹事是最直接的管理目标。至于想让股市成为担起整个经济的栋梁之材,现在还早点。▲(作者是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

猜你喜欢
保险丝托市美国股市
红枣价格上涨行情预计难持续
哪些材料可以做保险丝?
黄东成的诗
数说
湖北又增7家油菜子托市收购企业
排除雨刷故障有妙招
促进物理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