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翡翠鉴别标准问题的讨论

2016-01-08 02:16施加辛
云南地质 2015年1期
关键词:半透明辉石透明度

关于翡翠鉴别标准问题的讨论

施加辛

(云南珠宝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650011)

摘要:近年来我国翡翠行业的年销售额都在几千亿元以上,然而翡翠的鉴别标准仍落后于市场的发展要求。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翡翠中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较为复杂,充分说明过去有关翡翠的一些定义已经不合时宜,笔者建议将翡翠定义为:能达到饰品级的钠铝辉石矿物集合体,此集合体中可伴生有少量其它辉石、角闪石、钠长石、石榴石类等一种或几种矿物。玉石文化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翡翠一词来自中国汉语,笔者赞同将翡翠一词的英文译名应从“Jadeite”改为汉语拼音“Feicui”较为合适。

关键词:翡翠定义;识别标准;5C2T分级

收稿日期:2014-06-10

作者简介:施加辛(1935~),男,云南宜良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珠宝玉石检验师,长期从事矿物岩石鉴定、珠宝检测。

中图分类号:P575文献标识码:A

翡翠行业中有句老话“黄金有价玉无价”;“玉无价”也就意味着玉作为一种商品没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这固然增添了玉石的神秘感,但也与现代市场经济所倡导的透明、规范、理智消费相冲突。翡翠饰品的市场价格差异巨大,如一支天然手镯,从几十元到几千万元,相差百万倍!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书仅仅解决是否天然的问题;价格欺诈成为消费者最为担忧的问题。

市场呼唤科学的、可操作的翡翠质量与价值评价体系。一套标准可以繁荣一个产业,全球钻石业近百年来能够持续稳定发展,钻石分级标准的推广与应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然而,对翡翠分级的制定,比单晶宝石复杂很多倍。很多学者、商家,部门都认识到,翡翠产业的发展必须突破“无价”的束缚。近年来,有关检测研究部门、学者、企业家,发表了大量有关翡翠的研究资料;其中包括对翡翠的质量分级与价值评估方面的成果。

笔者认真学习了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受到很多启示。本文就笔者的研究资料,对一些基本问题提出探讨。是科学的应该经得起质询,经不起质询的应该不是科学。真诚希望各位企业家、学者提出质询、指导和帮助!

1对翡翠玉石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探讨

1.1 关于翡翠的定义

1.1.1翡翠主要组成矿物不仅是硬玉

按传统的观念,翡翠的组成矿物主要是硬玉(Jd,NaAISi2O6)。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量的科学检测工作发现,在翡翠玉石中绿辉石分布广泛。就是貌似很高档的绿色翡翠戒面,也检测出含有不少的绿辉石(照片1);

一种“干青种翡翠”的矿物成分主要为铬硬玉(常伴蓝闪石类矿物),一种油青翡翠、黑翡翠(墨翠)主要由绿辉石构成。一些 “飘蓝花”的高档“段家玉”中的蓝花,就是绿辉石。

1997年成交价数万元的绿色(微带蓝调)近冰底翡翠戒面(照片1a),总质量7.064克,戒面1.605克,D4℃3.33 g/Cm3,N 1.665±,437nm吸收线强,红区有铬的阶梯状吸收;扫描电镜分析,绿辉石微晶片占1/4±(照片1b);硬玉(测点1)、绿辉石(测点2)的Wt %分别为:SiO258.88,58.63;Al2O322.62,15.23;Na2O 15.61,9.81;MgO 0.03,6.32;CaO 1.99,8.98;Cr2O30.02,0.06;0.85,0.95。

照片1a K金架绿辉(石)硬玉翡翠戒指(证书号MJ102,970716) 照片1b 戒面探针背散图象(灰区-硬玉,亮区-绿辉石;·1、·2为能谱定量测点位置) (云南地矿测试中心电子探针仪测,测定者:杨林昌;测样由施加辛准备) Pic.1a Jadeite Feicui Ring Pic.1b Microprobe Back Scatter Image of Ring Face

一个翡翠摆件的绿色部分主要为绿辉石(照片2a)。原石切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辉石呈大小不等的纤柱状微晶交织结构,显示交代早期无色硬玉的情况。晶粒大0.01—0.3mm,油浸法测定,Ng′=1.684,Np′=1.665,c∧Ng′=40°,二轴晶正光性,2V中等至大。由于晶粒紧密接触,透明度较无色硬玉好。电子探针仪扫描成分图像(照片2b),探针能谱分析的氧化物重量(wt)%为:SiO258.06,Al2O312.34,Na2O 8.12,CaO 11.76,MgO 8.16, 0.91,Cr2O30.66,合计100.00%。计算的端员分子(Mol)%数为:硬玉分子(Jd,NaAlSi2O6)51.69 %,透辉石分子(Di,CaMgSi2O6)44.05 %,霓石分子(Ae,NaFeSi2O6)2.41 %,钠铬辉石分子(Ko,NaCrSi2O6)1.85 %。在硬玉—透辉石—(霓石—钠铬辉石)三角图上落于绿辉石区。

照片2a 翡翠玉雕《翠蟾献宝》,28.3千克;最大高-宽-厚40-33-26 厘米 照片2b 面扫描图像:A-背散射(Bei)图像,深灰色为无色硬玉(右下角及左边分散自形晶),中部亮灰色为绿辉石。B-F为元素面扫描图像,B-Si;C- Al;D-Na;E- Mg;F-Ca(昆明冶金研究院杨家明测定;测区位置由施加辛确定。) Pic.2a Feicui Carving Pic.2b Face Scanning Image

张蓓莉等对一满绿色半透明“高档油青种翡翠”所作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定为绿辉石(与榴辉岩中标准绿辉石基本一致)。

1.1.2以往关于翡翠的定义

《国家标准;GB/T 16553—2003 珠宝玉石 鉴定》中,对翡翠的定义为:“主要矿物为硬玉,可含少量角闪石、钠长石、铬铁矿、钠铬辉石、透辉石、绿辉石、沸石等。”

在云南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的《DB53/T102—2002 翡翠饰品分级》中,对翡翠的定义为:“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矿物集合体。可含角闪石、钠长石等矿物。”

袁心强(《翡翠宝石学》2004.8)的定义:由于对翡翠的定义还存在不同意见,按狭义的翡翠定义为: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含量大于80%)的玉石。

张培莉等(《系统宝石学》2006.5):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有多种细小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其中绿辉石在有些情况下会成为主要矿物。

欧阳秋梅(《秋眉翡翠—实用翡翠学》2005.11)的定义:由辉石类矿物(硬玉——钠铬辉石、绿辉石)为主(60%)及少量闪石类及钠长石等矿物的多晶、隐晶集合体,具有紧密的结构、极高的韧性的一种材料。”(“隐晶集合体”、“ 极高的韧性”与实测资料不符——笔者)。

摩傣(《摩傣识翠》2006.10,2008.9三印):广义上讲,翡翠是具有商业价值、达到宝石级硬玉岩的商业名称,是各种颜色的宝石级硬玉岩的总称。狭义的翡翠是单指绿色的宝石级硬玉岩。

《国家标准GB/T 23885 —2009 翡翠分级》及《国家标准GB/T 16553—2010 珠宝玉石 鉴定》中,对翡翠的定义为:“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其他钠质、钙钠质辉石(如钠铬辉石、绿辉石)组成的、具工艺价值的矿物结合体,可含少量角闪石、长石、铬铁矿等矿物。”

笔者认为,有关学者及国家、地方标准中对翡翠的定义,都强调“翡翠是以硬玉为主”,与当前市场上的情况不相符合。但张培莉等(2006.5)注意到“绿辉石在有些情况下会成为主要矿物”。

1.1.3笔者建议的翡翠定义

在2005年9月北京“翡翠学术研讨会”召开之前,亚洲珠宝联合会主席李劲松教授曾向笔者建议,提出一个科学简明的翡翠定义;笔者在大会上的报告中作了界定,并回答了有关的质询。

翡翠(Feicui)主要为(达到宝玉石级的)钠铝辉石矿物集合体。该集合体常伴生的可以有次量或少量的其它辉石、闪石、钠长石、石榴石等的一种或几种矿物。

钠铝辉石矿物(NaAISi2O6≥50%)包括硬玉、绿辉石、铬硬玉等。翡翠被认为是在大陆板块俯冲带中,经历了漫长、多期次的“低温-高压”变质交代作用形成的,并为合成翡翠技术所证实。

翡翠的高NaAlSi2O6特征,明显区别于辉石玉大家族中的其他辉石玉。翡翠是辉石玉中的一类,显然不是所有辉石玉(如透辉石玉等)、也不是所有硷性辉石(如霓石、霓辉石、钠铬辉石)都是翡翠。笔者认为把“翡翠”与“辉石玉”等同(欧阳秋梅,2005),甚至把Jadeite也译为辉石玉(台湾汤惠民,1996)是不恰当的。

1.2 与翡翠有关的辉石名称

随着对不同质量翡翠中的不同辉石种的分析资料的增加,提供了许多新的情况;以及翡翠商贸中质量评价和价值评估的需要,有必要在1988年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辉石分委会提出的方案[4]作进一步的划分和调整。笔者认为:该方案,对于Jd—Ko—Ac系列与Jd—Ac—Di-Hd系列的划分是矛盾的,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困难,有鉴于此,笔者暂提出如图1的分类命名方案供讨论(图中虚线部分为笔者意见)。对Jd—Ko—Ac系列,原以 50%为界划分为三个大区,笔者根据市场需要,再进一步划分为九个小区;对于Jd—Ac—Di-Hd 系列,上部保留CNMMN的划分,下部与Jd—Ko—Ac划分保持一致。本文的翡翠分类命名涉及的辉石名称均据此方案。

图1 与翡翠有关的辉石类矿物名称及它们的成分范围 Fig.1 Name and Composition of Pyroxen Related to Feicui Jd-硬玉分子NaAlSi 2O 6;Di-透辉石分子-CaMgSi 2O 6;Hd-钙铁辉石分子-CaFeSi 2O 6;Ko-钠铬辉石分子-NaCrSi 2O 6;Ac-霓石分子-NaFeSi 2O 6

1.3 翡翠的英文译名

据资料介绍,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Damour)于1862年前后,检测了来自中国的两种玉器,对新疆和田玉定名为Nephrite(透闪石类矿物),缅甸翡翠玉定名为Jadeite(钠铝辉石矿物NaAISi2O6≥80%)。日本学者根据两者的硬度差别,将Nephrite翻译为软玉,将Jadeite翻译为硬玉。

但在汉语中,硬玉是矿物名,翡翠是玉石名。国内外的一般珠宝文献认为,翡翠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硬玉(Jadeite),所以过去国内外对翡翠的英译名均使用矿物“硬玉”的英文名“Jadeite”。国标《GB/T 16552 —1966珠宝玉石名称》、《GB/T 16553 —1966珠宝玉石鉴定》等亦按此确定。

达宝石级的硬玉岩(Jadeitite)是翡翠,但缅甸产的一些无色、晶粒粗、水干(透明度差)的硬玉岩不能称为翡翠,所以翡翠≠硬玉岩(Feicui≠jadeitite)。随着翡翠组成矿物成分研究的深入,大量研究资料说明,除了一部分戒面,一般可为单一的矿物(硬玉或绿辉石、铬硬玉)组成。对于手镯、挂件、摆件及部分戒面(照片1),还常含其它矿物,甚至主要矿物都不是硬玉(如“墨翠”等,其主要组成矿物是绿辉石)。这是当前翡翠市场的实际存在。

显然,Jadeite作为翡翠的英译名已不合适。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翡翠一词来自汉语,为使中国的翡翠玉文化与国际接轨,笔者在1998年以来多次赞同以汉语拼音词“Feicui”为翡翠的英译名。考虑到国外已习惯“Jadeite”,作为过渡,当前可以同时使用“Feicui、Jadeite”。这一建议已为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标《GB/T 16552 —2003 珠宝玉石名称》、《GB/T 16553 —2003 珠宝玉石鉴定》采纳;2010年新修订国标沿用。但是至今,翡翠的汉语拼音词“Feicu”,还没有在业内推广,特在这次会议上再提出与同仁们探讨!

使用Feicui作为翡翠的英译名,可以避免非硬玉翡翠英译名出现的混乱。如不是以硬玉为主的绿辉石翡翠(omphacite feicui)、铬硬玉翡翠(Cr-jadeite feicui),照过去的译法则要译为“omphacite jadeite”(绿辉石硬玉)、“Cr-jadeite jadeite”(铬硬玉硬玉);实际上,这两种翡翠都不含硬玉(jadeite)矿物。

2翡翠质量检测评价的“5C2T”分级

翡翠质量分级是价值评估的基础。笔者1998年曾提出翡翠“5C2T”的质量检测分级意见,这里仅对其中部分要点作一定的阐述。

2.1 翡翠饰品及原料的检测程序

翡翠饰品及原料的检测程序见图2。依次确定:翡翠玉、非翡翠玉,天然翡翠、人造翡翠,A翡翠、B翡翠、C翡翠、B+C翡翠;按“5C2T”质量分级标准进行质量分级;最后根据质量分级资料,结合市场行情、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价值评估。

2.2 翡翠的透明度测定及分级

翡翠的透明度,行家称水头,是翡翠玉价值的重要参数。翡翠及其他宝玉石材料透明度的科学测定方法,至今国内外都没有很好解决。所以至今,国内外对透明度简单划分为五级(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半透明),级间界限模糊,操作起来随意性大。考虑到宝玉石行业,透明度的好差对价格影响较大,特别是半透明到微透明之间价值差别很大,笔者增加了“亚半透明(Semi-translucent)”级,故由透明到不透明,划分为6级。

宝玉石的透明度决定于透射光的波长及强度、物体的厚度(肉眼看,黑色不透明的铬尖晶石在厚0.03 mm的岩石薄片中是红色透光的;透明无色的窗玻璃,立起来看是暗蓝绿色不透明的)、测量面的抛光度等。对翡翠玉的实际测量中,常受颜色、矿物组分、结构等不均匀性,及测量表面的光洁度、与入射光的垂直度等(弧面形)的影响,使测量值的重现性差。影响透明度的因素还包括组成的矿物成份、粒度大小、粒间间隙、解理裂纹、杂质等。

赵明开高级工程师于2000年提出的单位透明度概念和推导计算公式,以及他发明的玉石透明度测定仪(样机早已在云南珠宝检测中心的检测工作中应用),较成功地解决了玉石透明度检测与对比问题。

刮弧内为赵明开[58]提出的单位透过率值t,t=1mm厚的透过率(这在珠宝学术界,还是首创),测量工艺品某个部位厚n mm的透过率T,则t=T的n次方根。

笔者根据一般手镯、厚5mm±的翡翠戒面、挂件及专门为测定加工的双面抛光薄板的实测t值,结合实物的肉眼观察感觉,初步提出不同透明度等级的t值范围(有待较多的测试实践优化)。

透明(Transparent)(t≥0.80)——玻璃底

亚透明(Sub-transparent)(t<0.8—≥0.70)——冰底、冻底(笔者在翡翠领域首次提出)

半透明(Translucent)(t<0.70—≥0.60)——冻底、冰糖底

亚半透明(Semi-translucent)(t<0.60—≥0.45)——糯化底、冰糖底

微透明(Slight transparent)(t<0.45—≥0.20)——瓷底

不透明(Opaque)(t<0.20)——干白、干灰、黑底等

上述“冰底”、“糯化底”、“冰糖底”等表示透明度的民间术语(照片3),需要引用时,可置于括号中放在“透明”、“半透明”等之后来表示,如半透明(冰糖底)等。

照片3 部分翡翠透明度俗名 Pic.3 Some Transparence Popular Name A-冰底;B-冰底;C-糯化底;D-糯化底

图2 翡翠玉石(工艺品及原料)鉴定评价程序(中档与中低档可合并为中档) Fig.2 Identification and Valuation Program of Feicui

笔者与赵明开高工对一批翡翠饰品及双面抛光板,进行了单位透过率的测定和计算。照片4中的24件翡翠的测定结果为:〔顺序号.t值/ 厚(mm)〕并按前述透明度6分级的划分标注透明度;一件样品测二处的分别以A、B表示;W-为白色、无色处测,G-为绿色处测。

1.0.676/5.35(半透明);2.0.731/4.7(亚透明);3.A 0.912,B 0.847/15.3(透明);4.0.471/1.9(亚半透明);5.0.503/4.3;6.0.494/4.56(亚半透明);7.A0.563,B 0.505/6.5(亚半透明);8.A 0.806(透明),B 0.454/3.7(亚半透明);9.0.56/9.6(亚半透明);10.A 0.320(微透明),B 0.876/5.3透明;11.A 0.571,B 0.595/ 8.4(亚半透明);12.A0.613(半透明),B0.564/5.7(亚半透明);13.0.325/4.0(微透明);14.0.703/6.5(亚透明);15.0.659/2(半透明);16.A 0.543/4.1(亚半透明);B0.632/5.1(半透明);17.0.411/3.2(微透明);18.W0.768,G0.640/3.9(半透明);19.A0.629(半透明),B0.588/5.4(亚半透明);20.0.390/3.9(微透明);21.A0.471,B0.461/5.1(亚半透明);22.0.456/8.0(亚半透明);23.0.536/6.0(亚半透明);24.W 0.600(半透明),G0.637/5.5(半透明)。

照片4 测量单位透过率的不同透明度翡翠样品 Pic.4 Different Transparence Feicui Sample

如测量面是曲面(圆条手镯、馒头状戒面、各种非平面挂件等),离顶点之外的入射光将有部分反射、折射,而未垂直入射,导致测量值偏低,如入射光斑直径过大,则误差较大。赵明开设计制作的玉石透明度测定仪,采用平行光管,光斑直径2mm,所以测量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玉石透明度分级的要求。国标提出的测量光斑直径5mm,测定误差就太大了(见赵明开文)。

所以,建立玉石透明度标准样的实际测量样品,应该是双面平行抛光的样品进行测量标定。需要其他形状(如馒头状戒面形)的样品时,再以经过标定的材料来加工(称为“对比标样”)。

不同颜色、结构的同种玉石的透明度划分标准应该是一致的;基本依据是单位透过率。国标、省标中,对绿色系翡翠的透明度的单位透过率标准比无色系的低10%,其科学性值得进一步探讨!色艳的绿色翡翠,一般就没有“透明”级;人为的提高级别与实感不一致。

结构与透明度的关系:一般认为,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愈细,透明度愈好(如《摩傣识翠》);但也有很多例外的情况。有的虽属于致密微晶结构,透明度仅为微透明、不透明(干白、干灰、黑底)(照片5a);有的中粗粒翡翠(晶粒达4—8mm),透明度仍可达半透明—亚半透明(冰糖底)(照片5b);这与晶体内部的透明度及晶间有无间隙、杂质等(影响因素较多)有关。

2.3 翡翠的颜色分级

对于翡翠的颜色,除了专题研究外,在一般检测工作中不宜像印刷业那样搞得很复杂,以肉眼能区分为主;但对于正规检测工作常用的对比标样,建议以仪器检测标定。工艺品上的颜色常不是正色,如主波长近于绿色,偏黄的,称“黄绿色”、“微带黄调的绿色(翠绿色)”;偏蓝的,称“蓝绿色”、“微带蓝调的绿色”;偏棕的,称“棕绿色”等。

2.2 浓淡(色饱和度)

本描述方案中,根据市场上不同深浅绿色翡翠的价差,由浅到深分七级,加上白、黑为九级(图3),肉眼易于区分:A.(无色)(1);B.微绿色(微带绿色调,很淡);C.淡绿色,透明度好的称“淡水绿”;D.浅绿色;E.(艳)绿色;F.深绿色;G.暗绿色;H.墨绿色;I.(黑色)。质量以E为佳,C—D、F好,B—C、G—H一般。对于其它颜色也可按五级划分(如省去B、H),如淡棕红色、浅棕红色、艳棕红色、深棕红色、暗棕红色;淡紫色、浅紫色、艳紫色、深紫色、暗紫色。笔者编排的颜色实物见照片6。

图3 翡翠玉的颜色浓度分级及相应的RGB值 Fig.3 Color Gradation and Corresponding RGB

照片6 笔者收集的翡翠颜色检测样品(上部8件颜色相当于图3的A—H) Pic.6 Feicui Color Testing Sample

分布特征:除了翡翠戒面要求颜色较均匀外,一般的翡翠工艺品,极大部分的颜色是不均匀的。在翡翠检测证书(报告)中,应≦≧该对颜色的主次、分布特征(如不均匀斑点(或斑纹)状等)进行描述。对于俏色雕件应描述不同部分的颜色特征。

2.4 翡翠的结构分级(Texture)

由于翡翠组成矿物是交错排列的非均质性矿物集合体,抛光面上结晶方位不同的颗粒的抗磨硬度不同,显示出微小的凸凹差异,俗称“桔皮构造”。矿物解理面的闪光现象俗称“翠性”;借助“翠性”可以测定晶粒尺寸。结晶细的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利用目镜微尺,可以精确测量到0.001mm±;利用有关软件看进行相关数理统计)。

笔者观察,由于翡翠的结晶特性,在一块相对均匀的翡翠样品上,粒度变化一般都在3倍左右、或>3倍。国标、省标中的规定,不太切合实际;如国标按颗粒直径d(mm)划分的5级:较细d<0.1——细0.1 ≤d<0.5——较细0.5 ≤d<1.0——较粗1.0 ≤d<2.0——粗d≥2.0;这样划分的粒度级太窄,难于操作。

笔者以实物对照观察,按结晶颗粒大小(柱状晶体以(长+宽)/ 2计算),划分了粒度级别。笔者提出的以下划分,待更多的观察实验操作再订正。≤

<0.05mm——隐晶质,显微镜下看不清晶粒形态。

0.05~0.2mm——微晶(粒),肉眼看不清晶粒形态。10×放大镜或显微镜下可看到晶粒形态。

0.2~1mm——细晶(粒),在抛光面上(或观察“翠性”),肉眼可以看到晶粒形态。

1~3mm——中晶(粒)。(国标等以1—2mm为中粒,太窄。

3~8mm——粗晶(粒)

>8mm——巨晶(粒),笔者见到大的硬玉单晶体长达12Cm(照片7)

照片7A 不等粒白色硬玉岩(砖头料)中的束状大单晶长12cm。照片7B 原石,质量120Kg Pic.7A Bundle in White Jadeitite Pic.7B Raw Stone

按颗粒相对大小,可划分为等粒状、不等粒状、斑状、变斑状、残斑状、碎斑状等(照片8),详见笔者专文)。

照片8 翡翠的晶粒结构 Fig.8 Feicui Crystalline Structure A.不等粒柱粒状硬玉岩;B.等粒状硬玉岩(在该石头中,分布仅几cm 2);C.角闪石变斑晶(左边蓝色干涉色部分,含较多细晶硬玉包体);D.变余斑状结构,交代角闪石变斑晶的后期硬玉(近于平行的针状,蓝色干涉色)

2.5 翡翠“种”之概念混乱,建议重新定义

在历史久远的翡翠商贸活动中,翡翠“种”这一术语使用广泛,包括一些透明度、结构、颜色等的俗名。至今,凡是涉及翡翠行业的人,都在谈论翡翠的“种”,但在不同商场的讲解员,不同作者、甚至在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章中,翡翠“种”的概念是混乱的,自相矛盾的,与翡翠的自身特征及其地质产出条件不相符合。

见于大量有关翡翠的图书、论文等资料认为:老种翡翠,又称老坑翡翠(或称“水石”),是指形成时间老,结构细腻,透明度好的翡翠原料;新种翡翠,又称新坑翡翠,或称“山石”、“新山玉”,是指形成时间新,结构粗,透明度差的翡翠原料。新老种,又称“半山半水石”,分布于山坡上的次生矿翡翠原料,质量介于新种与老种之间。

老坑,一般指早期开采的砾石型(次生矿)翡翠,分布于河谷,或河谷阶地中,经过了“弃劣存优”的搬运和分选。新坑,一般指后期发现和开采的山石型(原生矿)翡翠。实际上,砾石型(次生矿)翡翠的开采至少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目前还在开采;现在开采的砾石型翡翠矿坑自然不能算“老坑”。原生矿翡翠始发现于1871年,何时开始开采还有待查明,至少在上世纪20年代,“东摩厂出产的无皮玉”已被称为“新山玉”。大量开采资料说明,采出的砾石型(次生矿)翡翠,90%以上是质量差的“砖头料”,真正高档的不到0.01%。而原生矿翡翠也有质量非常好的。

从翡翠的地质形成时间看,原生矿翡翠形成在先,砾石型(次生矿)形成在后。较多的翡翠玉的偏光显微镜研究资料说明,质量差的白色中粗粒等粒状翡翠(砖头料)形成时间早,经受糜棱化后又变晶、交代形成的糯化底—玻璃底翡翠(花牌料—色料、无色细-微晶冰底-玻璃底翡翠),其形成时间较前者晚。所以“老种翡翠”≠“老坑翡翠”≠优质翡翠≠结构细≠形成时间老;“新种翡翠”≠“新坑翡翠”≠劣质翡翠≠结构粗≠形成时间新。要与国际接轨,对翡翠的“种”一词不好翻译;有的译为“quality types”(质量类型),有的译为“sort”或“genus”(种类、类别),都不确切。

由上述,笔者曾撰文建议,为了避免混乱,在检测报告中,不使用“种”一词;但在日常商贸的口语中(特别是对顾客讲解时),对翡翠的质量好差,可使用“种水色”的概念。定义为:“种”,指结构(Texture)(结晶粒度、致密程度)(《摩傣识翠》一书也这样观点);“水”,指透明度(Transparent);“色”指颜色(Color);“种水色” 好,指结构细腻,无明显瑕疵,透明度高,颜色(含绿-蓝绿色系,紫-紫蓝色系,红-黄-棕系色)鲜艳明快,对于高档绿色翡翠讲“正、浓、阳、均”;对于翡翠雕件,颜色均匀不一定就好。

2.6 与翡翠有关的“钠铬辉石”问题的探讨

钠铬辉石为欧阳秋眉1984年报道,在地球上首次发现的新矿物;原文题目为 “A terrestrial source of ureyite”,发表在“The American Mineralogist,1984.69”(美国矿物学家,1984.69);在这篇文章中提供了7个分析资料,仅b、f二个在钠铬辉石范围内(在矿物学上,NaAlSi2O6(硬玉)—NaCrSi2O6(钠铬辉石)是一类质同相系列;含NaCrSi2O6分子在0-20%为硬玉,20-50%为铬硬玉,50-80%为铝钠铬辉石,80-100%为钠铬辉石)。欧阳秋眉研究定名的钠铬辉石的英文名Ureyite,于1988年为CNMMN(国际新矿物和矿物命名委员会)废除,改称为Kosmochlor。欧阳秋梅在其《翡翠全集》及《秋眉翡翠——实用翡翠学》(2005年11月,上海学林出版社)中,均引用1984年的论文,没有提供钠铬辉石新的测试资料。

在一般专著及国家标准中,钠铬辉石属于翡翠的一个种属;对缅甸玉石市场上的干青(缅语“磨西西”,意为“干青”),认为就是“钠铬辉石玉”(翡翠的一个品种)。但没有提供相关的测试资料。笔者等检测过一些“干青料”,未发现一件属于钠铬辉石;钠铬辉石主要是交代铬尖晶石,或分布于铬尖晶石边缘和破碎裂纹中。

1997年8月,一法院委托检验样品之一就是“干青种”(照片9);检测结果,主要矿物成分为铬硬玉(Chromian jadeite;NaCrSi2O6分子20~50%),交代残留的铬尖晶石网裂中有少量钠铬辉石,浅色网文为后期蓝闪石。铬硬玉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具蓝绿色—黄色多色性(照片9B);二个探针分析资料为(Wt %):SiO258.12,58.49;Al2O3,12.96,15.20;Na2O 14.17,14.19;Cr2O311.70,7.26;2.19,3.15;MnO 0.00,0.09;MgO 0.00,0.00;CaO 0.85,1.63。计算的端员分子数(mol %)为:Ja(硬玉分子)57.9,68.2;Ko(钠铬辉石分子)35.1,21.8;Ae(霓石分子)7.0,10.0;均在铬硬玉范围内。

1999年,崔文元教授等对缅甸龙肯矿区产出的摩西西玉的矿物学作了详细研究,提供了8个铬硬玉—钠铬辉石的测试资料;表明钠铬辉石主要分布于铬铁矿的边缘及裂纹中(照片9C、9D)。

亓利剑等研究了钠铬辉石围绕铬尖晶石交代反应,形成特殊的成分变异的“后成合晶” 环带(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No.l)。殷小玲等提出了一个钠铬辉石的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分析、吸收光谱等研究成果(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7 第9卷第2期);所论述的钠铬辉石均分布于铬尖晶石的边缘及裂纹中(照片9E)。

照片9 铬硬玉—钠铬辉石 Pic.9 Cr Jadeite-Na Cr Pyroxene A-残留铬尖晶石的铬硬玉翡翠(原名“干青料”);B-铬硬玉薄片在显微镜下的形貌和多色性颜色;棕黑色者为铬尖晶石,照片底边长0.76mm;C-铬硬玉呈粒状镶嵌结构);D-钠铬辉石沿铬铁矿边缘及裂隙交代(C、D据崔文元等,底边1.5mm);E-分布在铬尖晶石裂纹中的钠铬辉石(据殷小玲等)。

一般翡翠中不含钠铬辉石,个别出现钠铬辉石也仅少量。至今,在宝玉石市场上,笔者还没有见到一件经过检测主要矿物为钠铬辉石的工艺品。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对“干青”、“磨西西玉”中是否有钠铬辉石,作进一步鉴定测试!没有详实的测试资料,争论无实际意义。笔者正为这方面的研究收集测试样品!诚望各位专家学者、商贸界的朋友支持帮助!

3关于翡翠基础研究的几点建议

(1)希望能对翡翠的定义和翡翠的英译名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达到基本统一。

(2)对科学实用的透明度测试技术、测试操作规程、透明度分级标准进行探讨;期望对笔者提出的透明度六分方案(增加一个亚透明级)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3)是否存在钠铬辉石翡翠提供测试数据支持,让翡翠界的这一悬案有一个定论。

(4)加强翡翠赌石皮壳矿物学的鉴定测试,为赌石检测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5)玉石强度数据是玉石耐久性的重要指标。建议对我国主要玉石品种及翡翠的抗压强度等进行系统实验研究。填补玉石耐久性方面的数据空白。

(6)建立翡翠分级、评价有关的标样及其测试成果的数据库,为有关国家、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提供技术支持。

(7)缅甸翡翠的地质调查资料稀缺,多为解放前外国人所作。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与缅方的合作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濮等.系统矿物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2]Qui Mei OuYang,A terrestrial source of ureyite[J].The American Mineralogist,1984,69(1):180~183.

[3]V M Khomenko,A N Platomav.Electonic absorption spectra of Cr3+zones in natural clinopyroxens[J].Physchem Minerals,1985,11(6);261一265.

[4]森木信男等.辉石的命名[J].国外地质科技(陈健译).1989,(3);N.Morimoto et al.:Nomenclature of pyroxenes.Schweiz.Mineral.Petrogr.Mitt.1988.

[5]周佩玲.翡翠的质量分级与真伪品判别[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9(1).

[6]周国平.宝石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7]周经纶.云南相玉学[M].台湾:号角出版社,1990.

[8]杜晓东.翡翠[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9]摩傣.翡翠[J].珠宝科技,1993(1).

[10]余平.翡翠研究的现状、意义与方向[J].珠宝科技,1993(1).

[11]吴舜田.翡翠B货的鉴定[J].珠宝科技,1993(2).

[12]施加辛.云南宝石资源[J].中国宝石,1996(2).

[13]汤惠民.辉石玉的矿物学研究[J].吴照明珠宝季刊(台湾),1996,22.

[14]郑永.硬玉分级(种、色、净度、份量、货型)与价格之关系[J].视界珠宝文物,1998(7).

[15]郭守国.翡翠的品种与质量评价[J].视界珠宝文物,1998(7).

[16]崔文元 等.缅甸翡翠(辉石玉)的分类[J].中国宝石,1998(3).

[17]施加辛.翡翠的概念、分类及A、B、C货鉴定有关问题的讨论[J].云南地质,1998(3~4).

[18]亓利剑等.翡翠中钠铬辉石后成合晶与成分变异环带机理[J].宝石和宝石学,1999(1).

[19]邹天人等.翡翠的单斜辉石类矿物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1999(1).

[20]许如彬.翡翠颜色的定量描述[J].宝石和宝石学,1999,1(2).

[21]崔文元,施光海等.钠铬辉石玉及相关闪石玉(岩)的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1999(4).

[22]赵明开等.翡翠透明度测量和分级[J].宝石和宝石学,2000(3).

[23]张位及.翡翠商业分级雏议[J].珠宝科技,2000(4).

[24]摩傣.关于翡翠成品的商业等级评价[J].中国宝玉石,2001(3).

[25]施加辛,对张蓓莉主任等(国家珠宝玉石质检中心)于2001年2月用E-mail发来的,关于“GB/T 16553珠宝玉石鉴定;GB/T 16552珠宝玉石名称”的征求意见修订稿全文,提出修改建议101条,大部分被采用(见国家标准GB/T 16553—2003珠宝玉石鉴定;GB/T 16552—2003珠宝玉石名称。)

[26]施加辛.再论翡翠的概念、分类及英译名[J].珠宝科技,2001(4).《云南国际珠宝网 www.jewelry-yn.com》.

[27]施加辛.缅甸翡翠矿床多期多阶段成玉历史的缩影—翡翠玉雕《翠蟾献宝》的玉石学研究[J].珠宝科技,2002(1).

[28]云南省技术监督局.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02翡翠饰品分级》[S].2002.

[29]欧阳秋眉.国际上的翡翠[J].中国宝石,2002(4).

[30]张祖辉.4C2T1V亮相国际展 —欧阳秋眉提出翡翠评价标准[J].黄金珠宝.2003.

[31]施加辛.翡翠(Feicui)质量品级的“5C2T”评价[J].中国宝玉石.2004(3、4).

[32]袁心强.翡翠宝石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33]殷小玲等.翡翠中钠铬辉石的矿物学特征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2007,9(2).

[34]施加辛.翡翠的一些基本问题及质量检测与价值评估[J].载《翡翠文萃》,大象出版社,2012.

[35]欧阳秋眉.秋眉翡翠—实用翡翠学[M].学林出版社,2005.

[36]张培莉等.系统宝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37]施加辛.微粉末油浸法在文物珠宝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宝玉石.2006(4).

[38]殷小玲等.翡翠中钠铬辉石的矿物学特征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2007,9(2).

[39]许如彭等.翡翠品质分级的定量方法——颜色与透明度[J].宝石和宝石学.2007,9(2).

[40]王蓉等.翡翠颜色色度学测量的可行性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2007,9(2).

[41]施加辛.撩开翡翠神秘的面纱探索翡翠科学检测评价体系Raise the mysterious veit of Feicui,Rearching to scientific appraise system for Feicui [J].云南工艺美术,2009(6).

[42]袁心强.应用翡翠宝石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4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GB/T23885—2009 翡翠分级[S].

[4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GB/T 16552 —2010 珠宝玉石 名称[S].GB/T 16553—2010.

A DISCUSSION ABOUT

THE IDENDIFICATION OF FEICUI

SHI Jia-xin

(YunnanInstituteofJewelry,Kunming650011)

Abstract:The past definition of feicui is unsuitable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We put forward the feicui definition as follows:the gem grade Na Al pyroxen mineral aggregate,with a few one or two of other associate mineral pyroxen,hornblende,albite,garnet,etc.And we agree the suggestion of replacing “jadeite” with the Chinese Phonetic “feicui” in order to uphold the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Key Words:Feicui Definition;Identification Criteria;5C2T Gradation

猜你喜欢
半透明辉石透明度
月球上的半透明玻璃珠
那头,此岸
粉色蔷薇辉石的宝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高压下镁辉石弹性波速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蔷薇辉石:既为宝,亦为玉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半透明三维物体表面光泽真实感实时渲染方法
贵阳:政府透明度居九市州之首
高含量高透明度PS/TiO2纳米复合材料膜的紫外防护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