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医患信任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6-01-12 10:18陈士福,尹瑞法,魏凌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

关于山东省医患信任状况的调查分析*

陈士福1,尹瑞法1,魏凌云2

( 1 泰山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16,sfchen@tsmc.edu.cn;2 山东泰山医院肾内科,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从医患双方的视角出发对山东省12所医院的1080名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医患信任极其发展趋势的评价是具有相关性的,医患双方均注重了政府和社会的影响因素。在医患信任的构建中,医患双方均重视的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建设、继续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信任;医德医风;医德建设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和谐山东”视域下医患信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1CSHZ02

中图分类号〔〕R195〔

收稿日期〔2015-01-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Doctor-patientTrust in Shandong Province

CHENShifu1,YINRuifa1,WEILingyun2

(1InstituteofMedicalHumanities,TaishanMedicalCollege,Taian271016,China,E-mail:sfchen@

tsmc.edu.cn; 2DepartmentofNephrology,ShandongTaishanHospital,Taian271000,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in 1080 medical workers and patients in 12 hospital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y found that is extremely development trend to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octor-patient trust evaluation is relevant, doctor-patient both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Both doctors in the building of doctor-patient trust, i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ethics of medical personnel, continu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system and government regulatory functions into full play.

Key w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octor-patient Trust; Medical Ethics;Medical Ethics Construction

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一系列的伤医、医闹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再次将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既是医患双方的医疗服务和健康诉求,更是政府职责所系和社会和谐发展之目标的题中之义,而医患信任是医患和谐的关键要素。基于此,我们对医患信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以地区、城乡和医院等级三个变量为选择标准,分别选取了青岛、泰安、菏泽作为山东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代表。为方便采样,每个地市分别选择了1-2所市级及以上医院、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代表,共12所。调查对象为上述1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发放问卷1080份(患者和医护人员各540份),回收问卷1009份,其中,患者512份,医护人员497份,回收率为93.4%。有效问卷943份,其中,患者483份,医护人员460份,有效率为93.5%。

1.2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的调查由学生承担,调查前进行专门的培训,调查过程中回避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的调查由医院科教科给予组织,医护人员自行填写问卷,并由工作人员及时回收。整个调查于2012年7-9月进行,所有调查数据采用Excel统一录入电脑,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对当前医患关系状况的总体评价

本次被调查的医患双方人群中(见表1),有41.7%的人对当前的医患关系状况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其中,认为“和谐”的为18.2%,认为“较和谐”的为23.5%;对医患关系状况给以否定评价的为22%,其中,认为“紧张”的为4.8%,认为“较紧张”的为17.2%,另有36.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状况“一般”。

从医患双方各自的视角来看,两类不同人群对该问题的看法有显著性差异,患方对当前医患关系状况的肯定性评价为53.9%,明显好于医方29.2%的评价,患方对当前医患关系的否定性评价为10.4%,而医方的否定性评价为34.1%。这一结果与吕兆丰2008年对全国十城市典型调查结果基本是吻合的,[1]也表明,山东省与全国的医患关系状况基本是一致的。

表1 医患关系现状/n(%)

注:秩和检验z=9.600,P=0.000。

本研究针对患者特征的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院级别、医保类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见表2),探索了影响患者对医患关系认识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随年龄的增高对医患关系的看法越趋于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对医护人员特征的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医院级别、医保类型、从业年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医方对医患关系看法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医院级别,文化程度越高、医院级别越高,对医患关系的看法越趋于认为“医患关系和谐”。

表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对当前医患之间信任度的总体评价

关于对当前医患之间信任度的调查中(见表3),在被调查人群中,选择“信任”和“较信任”的为17.5%和24.6%,合计为42.1%,选择“不太信任”和“不信任”的为16.9%和3.7%,合计为20.6%,选择“一般”的为37.3%。这一结果与上述关于医患关系状况的评价是相关联的,说明山东省的医患信任度总体是值得肯定的,但20.6%的不信任选择也不应忽视。

从医患双方各自的视角来看,结果也有很大的不同。从患方的角度来看,选择“信任”和“较信任”的为24.8%和31.1%,合计为55.9%,选择“不太信任”和“不信任”的为8.7%和1.9%,合计为10.6%,选择“一般”的为33.5%;这一结果与赵明杰对全国10所城市4000名住院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基本是吻合的。[2]从医方的角度来看,选择“信任”和“较信任”的为9.8%和17.8%,合计为27.6%,选择“不太信任”和“不信任”的为25.4%和5.7%,合计为31.1%,选择“一般”的为41.3%。说明医方的不信任感明显高于患方。

经多因素分析发现(见表2),影响患者对医患信任度看法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医院级别,随年龄的增高和医院级别的增高,对医患关系的看法越趋于认为“医患不信任”。

表3 医患信任情况/n(%)

注:秩和检验z=9.893,P=0.000。

2.3对医患信任发展趋势的评价

在对医患信任发展趋势的看法上(见表4),有42.1%的被调查人群认为会“好转”,其中,患方为51.8%,明显好于医方32.0%;有14.1%的认为会“恶化”,其中,患方为7.9%,医方为20.7%;选择“说不清”的患方为40.4%,医方为47.4%。表明在医患信任度的发展趋势评价上,患方明显更加乐观。

经多因素分析发现(见表2),影响医方对医患信任发展趋势看法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对医患信任发展趋势的看法越悲观。经统计学分析,医患关系、医患信任、医患信任发展趋势的看法之间都是具有相关性的。

表4 医患信任发展趋势/n(%)

注:秩和检验z=6.887,P=0.000。

2.4影响医患信任的主要原因

2.4.1医方原因分析。

在医方原因的分析中,数据显示(见表5),临床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医疗机构的医德医风是影响医患信任的最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医患双方的选择相当接近,如在选择“服务态度较差”项时,患方为47.6%,医方为44.6%;选择“医德医风不好”项时,患方为44.9%,医方为40.4%。这表明医患双方在此点上已具有了高度共识,也更加说明了当前医患间信任危机的出现和普遍蔓延,一定程度上是部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滑坡、医德素养缺失在医疗实践中的直接反映。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跟医方相比患方更多的倾向于认为是医方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医患不信任。

表5 医方原因/n(%)

2.4.2患方原因分析。

在患方原因的分析中,数据显示(见表6),医患双方均认同患者的“期望值过高” 和“医学知识匮乏”是关键因素,尤其在认为“期望值过高”的选项上医方63.5%的选择明显高于患方48.4%的选择。这表明,当前多数患者和社会公众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医学的有限性仍然缺乏充分了解,而患方对“医学知识匮乏”,52.4%的自我评价也确证了这一点,这是造成双方缺乏互信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需要我们医学界更加重视医学知识的普及力度,而患方和社会公众也应积极提高自身医学知识素养。另外,调查也表明,某些患者的“道德素质偏低”也是引发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这在医方评价中表现明显,联系到医疗实践中“伤医案”的频繁出现,这需要患方在就医道德上也要提升完善自我。同时,医疗信息不对称,也是引发医患信任危机的重要诱因。

表6 患方原因/n(%)

2.4.3政府原因分析。

在政府原因的分析中,数据显示(见表7),医患双方已经逐步意识到“公共医疗支出不够,导致看病难、看病贵”是最主要外部因素,其中患方选择为58.2%,医方为63.0%,二者选择值高度趋同。同时,对当前的医疗管理制度、医疗保障体系评价上双方均认为亟需改善加强。这表明,医患问题的解决,根本还在于医疗制度的突破与创新,使医学的公益性本质能够重新显发出来,能够充分满足医患双方的需求。另外,在调查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医闹、医患纠纷力度不大”的选项中,医患双方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立场,其中,患方选择为25.7%,医方为50.9%,两者态度差异显著。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解决医患纠纷时,政府应该逐步确立一套公正、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来,避免采取简单化的处置方式,以免激化矛盾。

2.4.4社会原因分析。

医生对患者确诊并制定好治疗方案后,护理人员要用关怀备至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患者详细的讲解治疗方案,以及用药方法和副作用以及药物治疗的作用用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毒性的处理方法,能够舒缓患者紧张的心情,并且最终按时用药,认可治疗方案。并且护理人员要用适当的方法给患者讲解整个之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反复,以及治疗过程有可能会很漫长,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治疗方案有足够的耐心和依从性,从而更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

在社会原因的分析中(见表8),医患双方对“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选择分别为64.6%和56.1%,均排在了第一位,认为它是影响医患信任的首要社会因素。表明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已对医学人道原则构成了明显挑战,并严重影响到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双方也认识到了媒体在医疗事件中能否做到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四个主体选项中,医患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表明医方更关注社会原因对医患信任的影响。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医患间的信任危机有其宏大的社会背景原因,可以说,它是当前普遍“低信任度”的社会信任危机在医疗领域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体的社会诚信伦理文化的建设工作。

表8 社会原因/n(%)

2.5提高医患信任度的必要性

在提高医患信任必要性的调查中(见表9),有68.4%和26.9%的被调查人群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认为“一般”的为3.4%,另有1.9%的患方和0.7%的医方选择了“无所谓”。 可以看出,在当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背景下,对医患和谐的企盼是医患双方共同的价值诉求,双方的大多数均高度认同提高医患信任的必要性,并且医护人员总体上对提高医患信任度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这既映衬出了当前医患信任的紧张状况,同时也显露出了好的发展迹象,即医患双方对此达成了普遍共同的公意认知,这为我们在日后积极开展医患信任的构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表9 提高医患信任必要性/n(%)

注:秩和检验z=4.746,P=0.000

2.6提高医患信任度的主要措施及途径

在提高医患信任度的主要措施和途径的选择中(见表10),数据显示,在所有措施和途径的选择上,“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建设”“继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是最为重要的两项措施。其中,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是改善医疗作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根基,也是赢得患者认可的最主要方面,因此调查中患方将其放在了第一位。而“继续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是缓解医患利益冲突、破解看病“贵”“难”困局、维护医患双方权益的制度保障,因此医方将其放在了第一位。另在“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提高患者法律意识,普及医学基础知识”“提高患者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及“加强舆论引导,净化社会风气”的三项选择上医患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跟上述医方提高医患信任必要性的强烈诉求相吻合。

表10 措施及途径/ n(%)

续表

2.7受患者信任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

在受患者信任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的调查中(见表11),数据显示,四项选择医患双方均有显著差异,医方给予了更高的认同,表明医护人员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素质在医患信任中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医生的受信任要素中,医生的“医术”水平是最受患者重视的,“医德”问题紧随其后,处于第二关注高度。而医方将“医德高尚”排在了第一位,“医术高超”排在了第二位,这表明患者更关注其根本健康利益能否实现。另在“乐于沟通交流”选项中,患方选择为39.8%,医方为69.3%,这种明显差异,可能是同医方群体对当前的医患矛盾、冲突感受更加深刻,而主动做出的一种规避策略选择。

表11 医生素质/n(%)

2.8对医学职业的评价

表12 医学职业评价/n(%)

续表

3讨论

3.1医患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

医患信任是医患双方在交往互动过程中,基于诚实守信、公正平等、真诚合作的原则,相信对方不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甚至有害于自己行为的一种预期判断及其心理状态、交往状态。[3]

通过对山东三地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和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总的来说,患方对当前的医患关系和医患信任给予了更积极的评价,而医护人员则相对要悲观的多,这可能与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以及有关医疗纠纷的恶性刺激有关。有关统计数据也表明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医患信任及其发展趋势的评价是具有相关性的,表明良好的医患信任是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反过来,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有助于增强医患之间的互信,这也充分地表明了加强医患信任构建的必要性。

3.2影响医患信任的主要原因梳理

关于医患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中,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探究。刘俊香等认为由于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活动的过度市场化,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没能充分体现出来,由此导致个体病人和个体医生、医疗机构的利益冲突非常严峻,病人、公众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很低。[4]宋言东等认为,产生医患信任危机的根源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制度缺失或制度的实施机制存在缺陷。[5]刘月树认为我国当前的医患信任问题主要因为:我国社会的整体信任水平下降,卫生投入不足和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医患沟通不畅和职业道德缺失,不适当的诊疗效果期待和不遵守患者义务等。[6]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医患信任问题的影响因素,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如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政府投资少,医疗体制改革不合理,社会负面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社会保险不完善等;又有具体方面的原因,如医患双方职业道德素养、社会道德素养的缺失,医患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性,社会公众和患者对医学的片面理解,以及医疗服务水平低,医德医风欠缺等方面的原因。这跟上述学者的原因分析基本是吻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医患信任的影响因素选择中,患方的选择排在前三位是“公共医疗支出不够,导致看病难、看病贵”“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医学知识匮缺”;医方的选择排在前三位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期望值过高”“公共医疗支出不够,导致看病难、看病贵”。 说明,医患双方均看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影响因素,这也是在下一步的医改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另在医患各方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医患双方更多地是归因于对方,这也恰恰说明了医患信任和纠纷冲突的症结所在,需加以关注。

3.3医患信任构建的对策建议

提高医患信任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途径和措施很多,许多学者也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如杨阳认为重建中国医患信任,必须要转变医疗行业服务目标,减少医患利益冲突;增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持续性,建立稳固的医患关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加快医事立法,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倡导医生树立专业精神,培养内在道德自律。[7]

从调查的有关情况来看,医患双方对文中所列举的七项措施和途径均给予了较高的认同,说明双方均意识到了提高医患信任度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多途径综合治理的特点,需要放在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去考量。值得注意的是,医患双方均高度关注的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建设、继续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等三项措施,这也确是需要我们今后着重加强的领域。医疗体制改革和政府的监管是从制度层面上来解决医患信任的社会环境问题,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医德建设和普及医学基础知识是从微观层面上来解决医患信任问题,就医患双方来说,医方处于医患信任构建的主导地位上,其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此要大力加强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精神,强化其职业神圣感。

参考文献〔〕

[1]吕兆丰,王晓燕,张建,等.医患关系现状分析研究[J].中国医院,2008,12(12):25-31.

[2]赵明杰,杜治政,孔祥金,等.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患者视角医师专业精神的社会学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1,32(4):32-36.

[3]朴金花,孙福川.医患双方视角下的医患信任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6):772-774.

[4]刘俊香,莎仁高娃,李 晶,等.新医改背景下医患信任的主导:道德信任与制度信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1):30-32.

[5]宋言东,蒋秀莲.医患信任危机与医疗制度[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4):68-269.

[6]刘月树.我国医患信任问题探析:因由与重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82-285.

[7]杨阳.中国与新西兰医患信任的内在影响因素[J].医学与哲学,2009,30(7):39-41.

〔修回日期2015-04-20〕

〔编辑金平〕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与我国卫生财政支出模式关系探讨
大学生如何从医患关系中看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
沈阳地区青年人对当今医患关系看法分析
医生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治疗满意度影响的调查报告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