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出海,需谨防“专利海盗”

2016-01-14 11:47李大波张晓寅
中国核电 2016年4期
关键词:华龙一号华龙海盗

李大波,张晓寅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

“华龙一号”出海,需谨防“专利海盗”

李大波,张晓寅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

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中国核电已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近日,“华龙国际核电技术公司”挂牌成立,势必会对中国核电“走出去”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加快“华龙号”走向海外的步伐。我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的专利遭遇提醒我们,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切莫对知识产权问题掉以轻心,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专利海盗”更是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重视。

“华龙一号”;国际市场;专利海盗

2014年8月,我国自主设计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专家组评审。随后,“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国内落地并顺利开工建设,在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也不断获得突破,在巴基斯坦的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与阿根廷签署框架协议,“华龙一号”有望落地英国,中英合作双方已签订项目意向书。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中国核电已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近日,“华龙国际核电技术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势必会对中国核电走出去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加快“华龙一号”走向海外的步伐。

“华龙一号”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使得我国核电走出去完成了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转变,但我国企业在走向海外市场过程中的专利遭遇提醒我们,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切莫对知识产权问题掉以轻心,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专利海盗”更是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重视。

1 什么是“专利海盗”

“专利海盗”英文名称为“patent troll”,又称为专利怪物、专利流氓、专利蟑螂、专利鲨鱼,通常是指那些本身并不制造专利产品或者提供专利服务,而是从其他公司、研究机构或个人发明者手上购买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然后专门通过专利诉讼赚取巨额利润的专业公司或团体。缘起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推行的“亲专利”政策,最早是用来形容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的公司,往往具有很强的寄生味道。由于没有实体业务,国际上又称其为NPE(Non-Practicing Entities,非执业实体)。

2001年,Techsearch公司及其律师Raymond Niro发起了一场针对英特尔的专利诉讼,当时英特尔副法务长Peter Detkin 用“Patent Troll”这个名词来形容 Techsearch公司及Raymond Niro。

“专利海盗”具有以下特征:1)单纯拥有或持有专利技术; 2)本身并不制造专利产品或提供专利服务; 3)主要获利途径是专利许可或专利诉讼; 4)许可谈判通常以诉讼相威胁或进行诉讼突袭[1]。其中,专利诉讼是他们最核心的打击武器,通过发起大规模诉讼,赚取最大收益。

2 “专利海盗”的“战绩”

1995年,Pitney Bowes以1982年申请的1项专利中的前3项权利要求控告惠普公司侵权,2001年6月4日,双方取得和解,惠普公司向原告支付4亿美元。

2001年,加州专利公司NTP将加拿大黑莓手机制造商RIM告上法庭,经过长达六年的鏖战,最后终于达成和解,黑莓付出了6.125亿美元。

2012年9月,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名为数据引擎(Data Engine Technologies LLC)的科技公司向法院递交文件,利用其几年前从Borland公司购买的专利起诉苹果公司侵犯其专利,并要求苹果赔偿。

2015年11月,知识产权公司Unwired Planet在伦敦对三星和华为发起的一系列专利官司首次胜诉。受此消息影响,该股周二大涨20%,创2014年3月以来的最大涨幅。2016年3月,Unwired Planet宣布,英国最高法院再次裁定,三星和华为侵犯了公司的SEP专利技术,Unwired Planet股价应声大涨约16%。近日,华为、三星、LG三家公司被德国地方法院裁定,侵犯了Unwired Planet公司的3项专利,相关产品面临禁售。Unwired Planet只有16名员工,唯一的资产是2000多项专利,主要通过购买行为获取。

2016年2月,美国德州联邦法院陪审团宣布,由于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FaceTime和iMessage功能中使用了VirnetX的网络安全技术,苹果必须要向VirnetX赔偿超过6.25亿美元。

有统计显示,仅2012年在美国由“专利海盗”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就有约2 500件,占同年美国专利侵权案件的60%以上,2013年更是提高了19%,达3 000件以上[2]。美国Patent Freedom网站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至2013年5年间,苹果、三星、惠普公司就分别遭遇了来自NPE的191起、152起、150起诉讼;而2013年受到NPE起诉最多的公司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苹果以及三星,分别涉及51起、42起和38起诉讼,中国的华为、联想、中兴通讯也跻身前25名,分别以遭遇68起、66起和61起诉讼成为5年中最受NPE“青睐”的中国企业。数据同时显示,5年间,这几家中国企业遭遇诉讼的数量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3]。

3 “华龙一号”出海,为何要谨防“专利海盗”

核电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当前,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我国核电“走出去”形势大好,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然而,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在出海途中遭遇“专利海盗”。

一方面,“专利海盗”习惯于躲在暗处盯着那些活跃大公司并寻找其专利漏洞,然后利用自身掌握的专利,本着“谁有钱诉谁,谁有名就诉谁”的原则,咬住大公司的专利权“软肋”,获得不菲赔偿,上述案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我国核电“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旦被“专利海盗”缠上,造成的影响要远大于单纯的经济损失。

最为可怕是,“专利海盗”本身并不制造专利产品或提供专利服务,主要精力就是打官司,在发生遭遇战时,我们面对“专利海盗”讨价还价的筹码很少,通过交叉许可或者互惠互利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其自身不从事实体生产和销售,故不会存在侵犯我方专利权的情形,基本不会“有求于我”,不会像其他一些竞争对手那样,顾忌被我方控告侵权。故“华龙一号”这块肥肉一旦被盯上,这群“海盗”必定会张开血盆大口,疯狂地撕咬。

4 如何应对“专利海盗”

毫无疑问,自主创新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受制于人的根本途径,在传统商战中是这样,在对付“专利海盗”时亦是如此。通过自主创新获取、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就好比把自己出海的战船打造成不怕风浪侵袭的海上航母一样,这是“华龙一号”安全出海的前提。“华龙一号”是我国企业在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精力,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自主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机型。可以说,“华龙一号”这艘大船抵御海上风浪的能力是让人放心的。

让人放心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在应对“专利海盗”问题上,我国核电企业必须事前做好专利预警工作,因为实施自主创新的技术未必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一方面,我们很难保证查找到相关领域的全部专利,另一方面,即便查到,我们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对相关专利给予应有的重视,而且,专利的法律状态是可能随时会发生变化的。所以在以往关注主要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应针对“专利海盗”行为进行专门的专利检索和分析,尤其是注意观察这些比较有名的“海盗”在“华龙一号”潜在国际市场的专利购买与整合情况,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掌控知识产权的国际话语权。国家可与“华龙一号”潜在海外市场国家或地区就共同打击“专利海盗”行为进行协调。由于其对创新和经营的负面作用日渐突出,“专利海盗”行为正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批评和抵制,我们应该积极加入这一阵营,通过表明共同的立场, 使“专利海盗”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利用专利打劫的阴谋无法得逞。

与同行间加强协作。“专利海盗”是业界公敌,使许多国际型大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在核电领域内,各国公司在开展公平竞争的同时,应建立一种用于反“专利海盗”的互助救济机制,即一旦某核电企业因遭遇“专利海盗”而面临困境时,其他同行提供可以替代被诉侵权的技术,以帮助该核电企业渡过难关。这样,大家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产品创新和市场开发,而免受“专利海盗”的困扰。当前,我国核电企业与许多海外核电企业进行产业合作,应考虑将这种互助机制引入到合作中。

[1] 张体锐.专利海盗投机诉讼的司法对策.人民司法(应用),2014(17).

ZHANG Ti-rui. Judicial Countermeasures for Patent Pirate Speculation Litigation. People’s Justice (Application), 2014 (17).

[2] 园田吉隆.如何有效应对“专利流氓”.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2014-3-27.http://www.nipso.cn/onews. asp?id=20737.

Sonoda Yoshita. How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Patent Rogue”.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Network, 2014-3-27. http:// www.nipso.cn/onews.asp?id=20737.

[3] 张海志,朱明枫.中国须警惕“专利流氓”诉讼潮.国家知识产权网,2014-3-27. http://www.sipo. gov.cn/mtjj/2014/201403/t20140326_922805. html.

ZHANG Hai-zhi, ZHU Ming-feng. China should be Vigilant Against the Tide of “Patent Rogue” Litigation. Th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Network, 2014-3-27. http://www. sipo.gov.cn/mtjj/2014/201403/t20140326_922805. html.

Going Out, HPR1000 Should be Aware of Patent Troll

LI Da-bo, ZHANG Xiao-yin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100840, China)

Chinese nuclear power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HPR1000 has become a business card of China. Hualong International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Company was established recently, which will speed up the going-out of HPR1000. Domestic enterprises have encountered lots of patent-related issues when they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se experiences remind us to pay attention to issue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when participat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patent troll especially.

HPR1000; world market; patent troll

D99 Article character: A Article ID: 1674-1617(2016)04-0381-03

D99

A

1674-1617(2016)04-0381-03

2016-10-25

李大波(1977— ),男,山东德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华龙一号华龙海盗
好好去爱
智慧漳核 华龙腾飞
“华龙一号”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海盗
“海盗”变身暴走狂
我才不想当海盗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装卸料机设计审查
“华龙一号”落地英国进展顺利
海盗,又见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