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2016-01-14 05:54潘国尧宋志娇彭亚丽
祖国 2014年4期
关键词:楼市城市化祖国

潘国尧 宋志娇 彭亚丽

“中国第一轮城市化是因为大量非城市人口的进入,那时主要解决的是住宅问题。第二轮城市化实际上是为了城市的繁荣,这个对商业地产的需求是巨大的,从这个角度看,房地产的春天才刚刚开始,根本不存在楼市‘倒春寒的问题”

——范小冲

最近,有关房地产“倒春寒”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成为媒体报道的关键词。在当前经济形势整体下行、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的现实面前,指望楼市门庭若市的光景再现是不可能的。那么中国的房地产真的迎来拐点了吗?或者像有人预测的那样,中国楼市就要崩盘了吗?带着这些疑虑,《祖国》杂志记者(以下简称“祖国”)日前专访了阳光100置业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先生。

祖国:作为全国百强房企的高级管理人员,您应该对行业了如指掌,您认为当前楼市的“倒春寒”是否存在?

范小冲:所谓的“倒春寒”现象是跟中国经济现在的整体下行和转型发展密切相关的,同时也与中国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变化相关的。过去我们每一次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震荡,都是与宏观调控相关的,是由政策引起的。而这次楼市出现的寒流实际上没有政策的影子,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当然与金融收紧是有关的,但是金融机构的作为本身也是一种市场行为。站在行业的角度,我认为对楼市做出“倒春寒来了”的判断是错误的。

祖国:那您对另一种关于楼市崩盘的说法又怎么看?

范小冲:这个观点就更离谱了。中国楼市离崩盘的距离还很远。你可以看到,前一段时间,一线城市的买地者还是非常疯狂的。只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土地供量大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有选择余地,不同区域的供需结构不同,也就是说,有些地方供量很大,但是客户并不多,有些地方实际上客户需求很大, 但是开发商的供地量又不大。这只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并不是整个行业要出现崩盘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大家感觉到有很多的困难呢?就是因为供量很大了,客户不一定买你家的房子了。市场开始出现了分化,有的人手上有库存,就感觉到市场有压力,他就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急于出手。

加上现在开发商融资成本也很高,开发商担心房子卖不掉,回款的压力就很大,所以出现了一些开发商的跑路现象,但这只是一些个别现象,还没到面临崩溃的程度。

祖国:那您觉得现在真实的市场情况是怎样的?

范小冲:实际上今天的房地产市场还是在历史的最高点上,至少从需求的角度看是这样。我们不能因为部分地方的楼市出现价格松动,就说市场没有了,而只能说,客户他不一定买你的房子了。过去的情况是大家还担心房子会涨价,一些人就恐慌性地购房。现在即使是房价降10到20个点,从价位上看,还是历史上的最高点。

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了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到现在市场的供应开始趋于平衡了,过去是严重的供不应求,现在供需开始平衡。但平衡是个大概念,在局部地方肯定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比如说杭州那样的城市,前些年过度开发房产,把楼市炒热了,现在需求量下降,价格当然会受到影响。加上受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产业发展速度跟不上,人口和家庭结构短时间内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楼市的市场化调整会维持一个平稳的现状。

祖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楼市会产生什么影响?

范小冲:前些年,不少房产开发企业转到二三线城市发展,延续了原来的一线城市开发思路,到郊区圈地。比如当年的广州,郊区圈地的人都发财了。 为什么呢?因为城市建设摊大饼,楼市越炒越热。一些城市的周边,原先是农村,现在变成了城中村。现在一线城市已经从城市化战略走向郊区化战略了,但二三线城市不一样,他们的城市化才刚刚起步,人口还在不断地向城市核心区聚集。

举个例子,在二三十年前,当时上海人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那还是大上海呢,但是今天这种观念已经全部改变了,上海人都大量地搬到周边郊县区了。这个观念的改变过程经过了二三十年。那么在一些中小城市也一样,隔条马路或者是隔那么几公里,他宁可在市中心都不愿意搬出去,因为住户觉得配套设施跟不上,不方便。

我们应该对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所期待,毕竟这是涉及到几亿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这也是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的。

祖国:您觉得今后房地产市场的最大变化会体现在哪个方面?

范小冲:我觉得技术创新和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会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很大。我们回顾一下家电行业和通讯行业的变化,很多产品都因为技术革命退出了市场。手机从模拟机到数字机是一个革命,电视机从玻璃屏到液晶屏,DVD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房地产市场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应该也会,只是不会出现这样颠覆性的革命。客户对房地产的需求现在已经慢慢开始分歧了,不同阶层的人对住房会有不同的要求。现在,大家都还在面积和位置上纠结,以后,可能会对住房的结构,性能,功能等会有不同的需求。只要是对住户合适的房子,可能都会有市场,房地产的个性化时代一定会到来。

单纯的住宅市场现在已经在走下坡路,供和需开始逐渐接近了。中国第一轮城市化是因为大量非城市人口的进入,那时主要解决的是住宅问题。第二轮城市化实际上是为了城市的繁荣,这个对商业地产的需求是巨大的,从这个角度看,房地产的春天才刚刚开始,根本不存在楼市‘倒春寒的问题”。

祖国:您怎么看当前的房地产政策?

范小冲:过去中央政府一直在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政策调控,本届政府有意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对于广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好的环境。在过去,房价还在暴涨的时候,谁也不敢放手,一放就会井喷,大家都在疯狂地开发,因为大家相信政策最后还是会拯救楼市的。现在,在市场面不好的情况下,政府并没有出手救市,房地产企业是欢迎的,因为这样可以慢慢把那些扭曲了的、行政化的东西一点点地释放,到最后完全回归到真实的市场状况。趁着这样的机会,把原来那些历史问题消化掉,这是好事。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过去骑虎难下的那些事,现在正好可以从虎背上下来。关于市场的波动,慢慢地,大家都会习惯,这个是大势所趋。

本届政府站在更高的高度,对房地产市场有更深刻的认识。过去就盯着房价,就盯着民生,房价你越打压它越高,如果不真正认识到房地产市场的本质,做那种宏观调控的活是很累的,也是没有价值的。

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脱不了干系的, 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如果总是处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状态中,这个市场就一定要乱。以前的做法等于是在市场中修了个水坝,政府和开发商一起不断地把坝往上筑,水越积越多,坝越修越高,但是坝是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高的,如果不对市场进行疏导,总有一天这个水坝就会垮塌,到那时就是美国次贷危机这种结果了,甚至会影响到全球经济了,更不用说是我们中国老百姓自己的资产缩水问题了。

所以,从政府、开发商、房地产投资者等角度全面看,对今天的房地产市场,我们切不可草木皆兵,也不能高枕无忧,各方都要有自己的定力,因为,我们始终要牢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红利远没有完全释放,只要保持正确的市场策略,房地产市场的春天还是会到来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楼市城市化祖国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