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2016-01-14 05:56文明
祖国 2014年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办学转型

文明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寄托着亿万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研究表明,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无一不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高校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国家。

地方高校为什么要转型?

第一,转型是地方高校走出困境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内涵发展转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重大战略任务。

据统计,2012 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171所,其中非“211”高校1055 所,占90.1%,非“211”高校中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达647 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的55.3%。可见,非“211”的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四脱节”和“十低”问题: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脱节,致使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低、就业竞争力低;二是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相脱节,导致地方高校社会贡献度低,生存与发展能力低;三是用人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与地方高校毕业人才的有效供给相脱节,导致地方高校真实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四是地方高校长期习惯于封闭办学、自成一体,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导致其服务地方能力低、社会贡献度低,最终体现为地方高校办学质量低、群众满意度低。这些问题使地方高校的发展举步维艰,前景堪忧,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地步。

由于职业技能不足,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名地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命运。一方面是企业界招不上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却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沦为无所事事的“宅男宅女”和“啃老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高校现行体制机制的弊端和办学质量效益的低下,已经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抱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在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第二,转型是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需要。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是相吻合的,而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恰好是颠倒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为2∶8。这种人才需求与人才有效供给之间的严重错位,直接酿成了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双重苦果。

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都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技术技能培养,毕业生很快就能够在各行各业创造新的国民财富,而我国教育界虽然喊了几十年“素质教育”,但由于高考制度未变,整个教育系统依然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其结果便是令中国教育界人士深感羞辱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各地历年的“高考状元”虽然智商超群、擅长死记硬背,堪称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佼佼者”,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格魅力,毕业后他们很少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国内名校的“杰出校友”中也极少看到当年“高考状元”的身影。这说明,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亟需提高。

第三,转型是地方高校承担发展使命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成败,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两大国家战略的落实进展,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地方高校转型的目标,是通过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彰显区域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良性互动和共生共荣,最终成为“人民满意”的高校。只有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和社会满意,才能称得上“人民满意”,才能让党和政府满意。

地方高校转型“转什么”?

地方高校转型究竟“转什么”?根据黄淮学院的试点经验,“地方高校转型”涉及的内容至少包括类型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发展路径、治理结构、制度体系、学科专业、培养目标、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管理服务、要素整合、合作开放和校园文化等要素,每个要素都须顺应转型发展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革。只有全面谋划、协调推进、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有序推进,地方高校转型才可能平稳顺利,才能走向成功。

地方高校转型的重点包括:办学理念从“学科本位”向“就业本位”转型;人才培养定位从“学术人才”向“应用技术人才”转型;教师队伍从单纯的“学术资格”标准向“实践能力+学术能力”标准转型;教学理念从学科知识本位、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向职业技能本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转型;培养目标从文凭导向的“学术型人才”向就业导向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转型,培养模式从产教分离、高校独立培养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转型;管理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向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转型;运行机制从高度集权、管办评一体化向“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转型。

地方高校怎么转型?

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地方高校转型要破解发展瓶颈问题,就要做到以下“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转型的起点是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转型的具体举措才能弹无虚发、命中要害,才能务实高效、事半功倍。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从地方高校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转型的切入点和工作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力求转型不走弯路、不做虚功。

二是必须承担服务地方使命。地方性是地方高校生存之基、活力之源,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地唱响服务地方发展的主旋律,义不容辞地承担服务地方发展的核心使命。

三是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意味着地方高校开设的每一个专业都必须与企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需求相衔接,意味着行业企业全面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提供真实环境、真实设备、真实项目、真实岗位的职业技能实习实训课程机会与实践指导,要积极构建校企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

四是必须聚焦职业技能培养。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实实践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权威标尺,确保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五是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地方高校的大部分教师缺少在企业锻炼和从业的经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必须建立以“双师型”教师团队为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地方高校要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淡化学历标准,强化职业能力要求。要扩大兼职教师、技术技能教师的比例。

当然,地方高校转型绝非朝夕之功,必须依靠政府、高校和行业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高校主体、行业企业支持,凝聚共识、多方协同,整体谋划、重点突破,试点先行、典型示范”。欧洲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表明,政府的责任在于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为地方高校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

笔者深信,只要坚守服务地方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坚决以改革为动力,努力彰显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地方高校一定能够开创转型发展的新局面,一定能够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办学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转型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沣芝转型记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