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2016-01-14 05:57刘玉彬徐玉江
祖国 2014年4期
关键词:兴文县兴文雷锋

刘玉彬 徐玉江

他叫陈国辅,今年86岁高龄了,已经有61年的党龄。这位退休老人1928年1月出生在兴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征粮·剿匪·建政”和“抗美援朝”战争。在部队期间,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多次立功受奖。“抗美援朝”结束回国后,他在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任政治协理员。是他亲手把雷锋接到了部队,他也是雷锋的老战友。

雷锋战友越老越先进

陈国辅这位曾把雷锋亲手接到部队的老人,五十多年来,一直以雷锋为标杆,用雷锋精神和红军精神先后为十多万人宣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帮助无数贫困孩子重返课堂,挽救46名违法失足青少年脱胎换骨。1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2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在老百姓眼中,陈国辅老人就是“退休不褪色,越老越先进”的“当代活雷锋”。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情系后代,无私奉献,面向未来,甘为人梯的五老精神”。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都对陈国辅老人进行了专题采访,并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2012年,他被评为“四川好人”、“中国好人”,今年已被推荐为四川省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的‘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曾和雷锋同甘共苦

1959年11月,担任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政治协理员的陈国辅被派到地方接兵。陈国辅见来自鞍山钢铁厂一个身材矮小的小伙子,在自来水管前边吃饼干边喝水。量身高的时候,这个小伙子把身体尽量往上抻。眼见小伙子当兵心切,陈国辅特意找这个小伙子个别谈话。经了解得知,这小伙名叫雷锋,父亲被日本鬼子给打死了,母亲被地主凌辱后自杀,弟弟活活被饿死,是党把他哺育成人。雷锋的身世让同样少年丧父、吃尽旧社会苦的老战士陈国辅产生了共鸣。

雷锋顺利入伍后,陈国辅和他一起工作、学习、生活了两年,还一同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并到军区总部接受表彰。1960年沈阳洪灾,陈国辅和雷锋都被派往抗洪前线,雷锋发着高烧晕倒在堤坝上,在医疗所苏醒后又往一线跑。亲眼见到雷锋的诸多事迹后,陈国辅在学习讨论会上当面表态要向雷锋学习。雷锋去世后,陈国辅告诉自己,作为战友,他要为雷锋做两件事情:一是像雷锋那样做一辈子好事,二是把雷锋的精神传承给后代。

50年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精神”被陈国辅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用毕生的力量践行了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诺言。

热衷于以史育人

矗立在四川省兴文县城区白塔山上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暨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红军在川滇黔边区斗争活动为主题的纪念馆。该馆的成立,陈国辅功不可没。

转业回县的陈国辅1977年被任命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82年兼任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到1988年在主任岗位上退休的这一段时间,他跑遍全国7个省、12个市(地)、25个县(区)、124个乡(镇),用心收集、整理、编纂了《挚友兴文》、《红军长征过兴文》、《兴文革命斗争史》、《兴文党史人物传》、《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史》、《抗美援朝故事选编》、《红色记忆》等上百万字的兴文地方党史珍贵资料,在全县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将兴文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重现在世人眼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兴文活党史”、“爱国主义活教材”。

在陈国辅的积极参与和敦促下,兴文先后建成了红军烈士陵园、长征纪念碑、亭、红军岩以及川南游击纵队纪念碑等9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点)。2009年,县委、县政府采纳陈国辅关于深挖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建言,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暨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并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北京军区原司令员李来柱上将闻讯后,特地从北京赶来,将59年前兴文人民赠送的一面锦旗复制品回赠给兴文,并勉励陈国辅:“你是我们原83团的老兵,要大力宣传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让后人牢记历史,开创未来。”陈国辅向老首长表示:“请您放心,我绝不辜负老首长的教诲。只要我活着一天,就宣传一天,努力教育好后人,直至心脏停止跳动为止……”

退休后,陈国辅身先事卒,带着“雷锋精神志愿者宣讲团”每年到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点),给广大干部群众和师生宣讲兴文革命斗争史和雷锋精神。二十多年来,他用心装着这些厚重历史,脚步遍及全县各个乡镇、62所中小学校,听过他宣讲的达十几万人次。

护花使者乐此不疲

从1985年起,陈国辅挑起了兴文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担,二十多年来,他先后挽救了46名违法失足青少年,帮助他们脱胎换骨、重新做人。陈国辅的党史宣讲,曾经激励兴文籍战士王松在山东省潍坊被授予“舍己救民英雄”,成为兴文第四代英烈。

陈国辅的外孙女王慧君在香山中学读书期间,班上有个女生因为行为习惯不好,经常受到家长责骂和老师批评,流露出轻生的念头。身为班长的王慧君劝说没用,回家央求外公帮自己做工作。陈国辅和小姑娘多次谈心,女孩不仅解开了心结,还把偷偷准备的安眠药交给了陈爷爷。

兴文青年小郑,在父亲去世后,年仅10多岁的他染上了毒瘾,曾经三进派出所、一进戒毒所,都未能成功戒毒。眼看儿子不像人样,小郑的母亲到陈国辅的家中,声泪俱下请他帮忙。陈国辅把小郑带到自己家中,同吃同住,“毒瘾犯的时候就绑起来,毒瘾过了之后就苦口婆心地劝。”两个月后,小郑向陈国辅保证再也不吸毒了。2008年,迁居外地、有着稳定职业和美满家庭的兴文青年小郑,抱着孩子专程回来看望陈国辅,感谢老人把自己从曾经的堕落黑暗中拯救出来,小郑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陈爷爷,我的人生就没有光明!”

类似的事例在陈国辅老人的日常工作中是数不胜数。在他的号召下,全县有254名老党员、老干部等结对帮扶了171名闲散青少年,共同呵护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如今,86岁的陈国辅是兴文县8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最近两年,陈国辅还当上了网吧义务监督员,每天都要到网吧走走,看看有没有未成年人进出。

耄耋之年甘为人梯

陈国辅居住的县委宿舍楼是上个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两室一厅的套房总共只有几十个平方,家中的设施都还是上世纪的老样子,至今一点存款也没有。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用到了助学、助困、助残、助孤、助业上,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了8个贫困学生,每月要花上千元。其中受他扶助的九丝城镇贫困学生王绯,经过艰辛的努力,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去香港读硕士研究生,后又被国家公费委派赴美国学习。50年来,究竟资助了多少学生,究竟花了多少钱,陈老自己也没有数。

陈老的事迹感动了兴文人,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任。在陈老的精神和行动感召下,更多的人加入到扶贫济困的行列中来。他找煤矿业主为香山中学提供奖学金,老板交三万块钱给陈老,连收条也不要,就对陈老说了一句“交给你我放心”。他为麒麟苗族乡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募集捐款6万多元,为大河苗族乡因房屋失火被烧成重伤的一家三口奔走救助,在老首长北京军区原司令员李来柱的帮助支持下,伤者被送到北京空军总医院救治,并免除了40多万元的医疗费。救助社会闲散儿童168人,为24名“三无”青少年协调解决户口、入学和有人监护的问题……

2008年,兴文县开始实施“栋梁工程”。作为栋梁工程领导组副组长的陈国辅老人先后找到全县300多家个私企业,动员捐款。六年来共募集和争取资金323万元,扶助了546名家境贫寒、品学皆优的贫困大学新生顺利跨进大学校门。

如今,这位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每天坚持着打乒乓、登山。在孩子们需要的地方,依然看得到他清癯的笑脸,依然听得到他宣扬民族精神、讲说雷锋故事的声音。尽管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仍以86岁的苍劲之躯,发挥着余热。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文县兴文雷锋
未来太空
接过雷锋的“枪”
乌蒙山石漠化地区产业发展新路——兴文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申春对兴文县地方志工作作出部署
Convection effect on an arc plasma evolution process in a two parallel contact system
兴文蚕桑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这 里 是 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