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基于中国国内学者的研究

2016-01-15 09:09阮进操高世英高越英
中国市场 2016年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研究

阮进操,高世英,高越英

(1.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南京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3.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基于中国国内学者的研究

阮进操1,高世英2,高越英3

(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3.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近年来,中国货币效率长期处于下降趋势,既反映了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等正常因素,又反映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使中国庞大的金融资产流动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货币效率或金融效率的提升是转型时期中国面临的迫在眉睫的挑战,也是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中国货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为“盘活存量”提供理论支持,为优化资金配置提供指引方向,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合理制定与有效实行提供保障,最终将促进金融更有效率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3.018

目前,中国学者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化假说、产业结构说和虚拟经济假说等方面。

1货币化假说

夏德仁(1991)从商品率的提高、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的不断增加以及货币功能的扩展三个方面来探讨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从而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过程导致了其货币流通速度的减缓。易纲(1996)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主要是经济货币化的结果,同时还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资产结构单一所致。耿中元(2011)等研究发现货币化是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主要因素。实际GDP对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具有负向影响,符合货币是奢侈品的论断。利率、通胀率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甚微。

2产业结构说

汪军红、李治国(2006)认为“货币化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除了经济规模和利率水平两个基本因素外,产业结构变动是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李治国、唐国兴(2005)纳入市场化程度和产业结构变动等因素,扩展了传统的货币流通速度模型。李治国、曾利飞(2007)基于不同产业货币需求比较,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部门比重的不断降低。

3虚拟经济假说

刘骏民(2000)认为虚拟经济的活跃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伍超明(2004)提出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两分法”,建立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方程,并对1993—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文章使用股票市场交易总额代替虚拟经济规模计算了虚拟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实证结果发现虚拟经济货币流通速度和实体经济货币流通速度两者间的协调性较差,作者认为原因在于进出虚拟经济的资金出现大幅波动。田立中(2007)称证券市场的出现及发展并不会提升货币流通速度,相反,在实体经济没有增长的背景下,由于股票、债券的保证金作为狭义货币、广义货币组成部分的交易特征,加快了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增长,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彭维湘、刘小武(2011)则认为季节调整后的现金流通速度的变动是引起股票市场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狭义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与股票市场之间并无显著的因果关系。并且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现金流通速度的变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都是负向的,且解释能力不断增强,但并未成为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

4收入差距扩大说

康志勇(2007)考察了中国不同收入群体的货币需求行为,验证了高收入群体的边际货币需求倾向远大于低收入群体,并通过实证发现收入差距指标对不同层次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二者在V0、V1的层面上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但相关系数不高;而在V2的层面上则呈现出不显著的正相关。李建伟(2009)亦基于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认为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从而货币需求沉淀,是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5金融体系、金融发展与创新、制度因素

谢平、张怀清(2007)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是导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较低的主要因素。孙建、辛然(2002)认为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过量的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制度性紧缩。梁大鹏、齐中英(2004)采用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创新度指标对中国1978—1998年间三个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回归,得出中国金融创新与M0和M1的流通速度呈正相关,但与M2的流通速度呈负相关的结论。张杰(2006)认为政府部门对银行体系的有效控制和居民部门对银行体系的高度依赖是导致中国M2/GDP高于其他国家的金融制度基础;曾利飞(2006)等从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角度来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创新(金融机构的贷款占总资产比率)能够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但影响不大;企业融资期限结构(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率)和第三产业短期贷款占短期贷款比率对狭义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赵留彦等(2013)从实体经济与金融资产两个部门考察了近年中国货币需求的变化,发现给定实际收入和利率,金融市场交易的活跃会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会随金融交易的活跃程度而反向变动,并且发现实体经济内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货币需求并无显著差异。

6其他主要因素

一是利率。张晓群(2004)实证检验了中国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79—2001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利率弹性很低,大多数年份的利率弹性都小于0,说明中国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极低。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利率管制导致的资金价格扭曲以及公众持币态度的敏感性较低。二是通货膨胀率。刘永盛(2008)从货币流通速度的顺周期波动假说入手,分析了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其认为,因为中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所以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而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最大的是通货膨胀率。三是房地产因素。狄剑光、武康平(2013)研究发现货币对房地产变动的净溢出效应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重要变量,中国现阶段由于货币对房地产变动具有负溢出效应,因而货币和房地产冲击都能使货币流通速度呈现负的动态效应。四是外资的流入。唐国兴、徐剑刚(2006)分析了引进外资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的流入大大地促进了出口,使其增长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从而扩大了货币的需求;同时,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的巨大顺差使中国货币当局的对外净资产迅速增加,加上人民币汇率的刚性,造成潜在的货币供给压力,使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货币需求成本低下,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五是未被观测经济系统的存在。徐蔼婷、李金昌(2010)基于区分货币需求的官方经济系统和未被观测经济系统(NOE系统)的两系统模型的经验结果表明,如果忽视NOE系统的货币交易量,就会致使仅以官方经济系统货币交易量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整体偏低。

参考文献:

[1]耿中元,惠小凤,朱东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5).

[2]汪军红,李治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之谜[J].财经研究,2006(9).

[3]李治国,唐国兴.中国流通速度下降的解释:基于实际收入和利率水平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模型[J].上海金融,2006(1).

[4]彭维湘,刘小武.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9).

[5]谢平,张怀清.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M2/GDP[J].经济研究,2007(2).

[6]曾利飞,李治国,徐剑刚.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与货币流通速度[J].世界经济,2006(8).

[7]赵留彦,赵岩,陈瑛.金融交易与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J].国际金融研究,2013(4).

[8]徐蔼婷,李金昌.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变化规律[J].财贸经济,2010(10).

[9]张欢.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J].中国市场,2013(14).

[作者简介]阮进操(1976—),男,越南河内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高世英(1988—),男,越南海阳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高越英(1988—),男,越南海阳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