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现存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6-01-15 01:37周世跃
环境科学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环境问题防治

乡镇卫生院现存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

周世跃

(文山州环境保护监测站,文山州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99)

摘要:医疗废物混合收集、混淆放置,医疗废物贮存间不规范、转运不及时,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处理方法不当等是乡镇卫生院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从建设环保设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知识宣传、领导重视并加强协调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环境问题;防治;对策

收稿日期:2014-07-07

作者简介:周世跃(1981-),男,毕业于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工作。

中图分类号:X799.5文献标识码: A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在全面推进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力度,地方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不断启动。但在进行相关项目的环评工作中,发现乡镇卫生院现存较多的环境问题,且具有影响因素多、影响范围广、潜在危害性大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小、经济保障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原因导致了乡镇卫生院的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安全卫生管理机制呈瘫痪状态。鉴于此,本文在系统阐述乡镇卫生院现存主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乡镇卫生院现存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1乡镇卫生院现存主要环境问题

1.1医疗废物混合收集、混淆放置

医疗废物[1]即医疗垃圾,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且禁止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但有些乡镇卫生院因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宣传教育,病房内生活垃圾收集桶和医疗垃圾收集桶没有分开设置,医护人员也没有对医疗废物,尤其对具有感染性的医疗废物(如棉球、纱布等敷料)和损伤性的医疗废物(如针头)进行分类收集,甚至有时将没有毁形、消毒的针头、棉棒、敷料等直接丢弃至生活垃圾收集桶内混淆放置。使得医疗垃圾随着生活垃圾流散到生活环境中,从而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给疾病的传播、危害人群健康创造了条件。

1.2医疗废物暂存场所不规范

现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或是修建简单的砖混棚作为医疗垃圾收集间,或是将卫生院内闲置的危房改作医疗垃圾收集间,甚至有些储存间没有设置门,墙体上没有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禁止烟火等标志,更没有紫外灯等消毒设施,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不到位。这样不但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而且医疗废物储存过程中,蚊、蝇、蟑螂、老鼠等在医疗废物暂存间内繁殖,会成为致病微生物传播的载体,甚至周边收集废品的人误将病人使用过的输液器等作为塑料废品收集,使得医疗垃圾回流社会再次使用,从而对人群健康造成危害。

1.3医疗废物转运不及时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医疗废物要集中处置,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d。但远离集中处置点的乡镇卫生院虽然也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了相关的合同,但因委托处置资金的缺陷,医疗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有的卫生院一两个月才能清运一次,造成了医疗垃圾在暂存间内长时间堆存的现象。

1.4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处理方法不当

医疗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的部分乡镇卫生院,为了缓解医疗垃圾带来的安全隐患,私自在卫生院内的空地对医疗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烟尘、酸性气体、重金属、二噁英等的废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影响。

大多数乡镇因规模较小、经济落后、资金缺陷等,没有集中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要求,县级以下或20 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所有医疗机构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县级及县级以上或20张床位及以上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的排放标准(即粪大肠菌群数≤500MPN/L、SS≤20mg/L、氨氮≤15mg/L、BOD5≤20mg/L、COD≤60mg/L)。但目前有部分乡镇卫生院仍然使用旱厕,无法集中收集医疗污水;少数卫生院使用水冲厕,收集的医疗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不经过进一步生化处理和消毒处理,就沿着旱地边的排水沟外排,作为周边旱地的农肥使用或顺着水沟流入地表水体中。根据相关监测,乡镇卫生院医疗污水中粪大肠菌群数约在1.2×105~2.4×105个/L,还含有其他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点,如果不经过消毒处理直接外排,会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等的污染,会导致人群和动物感染疾病,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2防治对策

2.1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建立和完善环保设施

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建立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环保设施是解决乡镇卫生院现存环境问题的关键。为此,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基层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筹集资金,并加强对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做到专款专用,规范化建设医疗垃圾暂存间,尽可能免除安全隐患,建设医疗污水消毒处理系统,确保医疗污水安全排放,具体要求如下:

(1)医疗垃圾暂存间要防渗、防风、防雨、防晒、防盗、照明通风良好,专人管理,日常上锁封闭,墙体或门上要有明显的警示标识,要配置紫外灯等消毒设施,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2)为了满足医疗污水排放环保要求,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的开设床位建设医疗污水处理设施,推荐工艺流程图见图1。其中,20张床位以下的乡镇卫生院,将收集的医疗污水通过化粪池预处理后,经过格栅和沉淀池过滤沉淀,再进入消毒接触池消毒处理后方可外排;20张床位及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将收集的医疗污水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厌氧池和生物过滤池进行进一步生化处理,然后进入消毒接触池消毒处理达标后排放。根据相关资料[2],消毒剂可选择二氧化氯,因为二氧化氯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无“三致”效应,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且根据相关研究[3],二氧化氯投加量8~10mg/L、污水温度20~30℃、接触时间30~60min时,医疗污水中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群数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灭菌效果好。某乡镇卫生院医疗污水处理前后其中污染物浓度值的监测结果显示,该医疗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较好,乡镇卫生院医疗污水经处理后,能达到相关的环保要求,能降低外排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表1 某乡镇卫生院医疗污水处理设施进出水浓度值

项目CODBOD5SS氨氮粪大肠菌数(MPN/L)余氯进水浓度值/(mg/L)10738.74640.44≥24000-出水浓度值/(mg/L)22.77.73199.35≤4807.09国家标准5002020155003~1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

2.2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是解决乡镇卫生院现存环境问题的基础。乡镇卫生院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建立以卫生院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感染控制小组,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安全暂时储存、及时委托处理的操作规程,明确医疗污水消毒处理设施的操作技术,做到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病房内分别设置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医疗垃圾收集容器内套黄色医疗专用垃圾袋,生活垃圾收集桶内套黑色垃圾袋,如针头、刀片等锐利医疗器械用后放到黄色利器盒内。在病房墙体上设置警示标语,提醒病人自觉分类投放垃圾,以确保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确保医疗污水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

2.3加强员工培训和知识宣传

乡镇卫生院应定期对院内的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性关于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等知识的培训,并对所有医务人员关于控制感染知识的水平进行考核,成绩归档,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控制感染的水平,从而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做到自觉地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安全储存、及时委托无害化处理等的操作规程,从根源上杜绝医疗废物成为二次污染源。另外,乡镇卫生院应要求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安置单位给医护人员讲解相关处理原理、操作技术等,确保卫生院内每个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做到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以达到医疗污水外排时能满足相关的环保要求。

在培训医护人员的同时,在乡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知识宣传教育,让群众了解医疗废物的危害性,提高群众在就医过程中自发分类投放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意识。

2.4领导重视并加强协调

领导重视并加强协调是解决乡镇卫生院现存环境问题的保障。通过推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环保目标责任制,促进各级政府领导层层对本区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负责,通过量化指标考核,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环保工作具体化、切实得到落实。地方卫生局和环保局应加强对区域乡镇卫生院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地方及时责令整改。发现有不执行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污水不满足要求排放的单位,对其单位的领导人和相关负责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并通报批评。极力转变乡镇医疗机构领导人员的观念,重视医疗卫生环保管理工作。地方卫生局或环保部门对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加强监管和协调,以便能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克服因路途远、运输成本高等原因不及时清运乡镇卫生院医疗垃圾的问题,从而减少医疗垃圾在乡镇卫生院内临时堆存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乡镇卫生院私自在院内焚烧医疗垃圾的现象。

3结论

医疗废物混合收集、混淆放置,医疗废物贮存间不规范、转运不及时,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处理方法不当等是乡镇卫生院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目前乡镇卫生院改建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建设环保设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知识宣传、领导重视并加强协调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作为“以新带老”措施,切实解决乡镇卫生院现存主要环境问题,同时,为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

[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Z].2003-06-16.

[2] 陈笠,李正山,黄正义,等.医疗废水消毒技术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2012,2(31):185-187.

[3] 邓小红,郭洁.二氧化氯消毒剂治理医院污水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4137-4139.

Present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inics in Towns

ZHOU Shi-yue

(Wensh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Wensh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Abstract:Medical wastes were mixed with other wastes without standard storage place and in-time disposal. The medical waste water was not treated. All above problems have caused some environmental issues from the clinics in towns.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struments, promoting management rules, training staff,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divisions.

Key words: clinics in town;environmental issue;control;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乡镇卫生院环境问题防治
关于乡镇卫生院糖尿病护理工作的探讨
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
乡镇卫生院财务绩效评价优化分析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