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安全视阈下的中国企业文化责任研究

2016-01-15 00:15易皓华武丽丽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民族文化意识形态

易皓华 武丽丽

摘 要:国家文化安全即一个民族国家的国家文化利益免于遭受外部和内部威胁的客观状态,其内在结构包括意识形态安全、民族文化安全和公共文化安全。企业作为当今及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理应承担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

关键词: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公共文化;企业文化责任

当前,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文化扩张,致使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严峻形势。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力量,理应担负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

一、国家文化安全基本理论

国家文化利益是指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文化需要的东西,是国家利益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内容。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的国家文化利益免于遭受外部和内部威胁的客观状态。

“国家文化安全语境下的文化包含三个方面,即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公共文化,与此对应,国家文化安全由意识形态安全、民族文化安全、公共文化安全构成。”意识形态安全是指民族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安全,也就是代表统治阶级和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统治地位。“民族文化安全的含义主要是指向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是否受到威胁和动摇”。公共文化是国家文化利益在次国家文化单元的具体表现形式,公共文化关注的是公民的精神文化风貌与民间文化实践活动,是大众文化进入公共领域的具体表现。公共文化安全强调进入公共领域的大众文化与国家文化利益是否一致。

二、企业文化责任相关理论分析

企业文化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由纵向的四层责任体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文化责任和横向的四维责任体系---维权责任、环保责任、诚信责任、和谐责任,两组责任体系所组成的责任链集结而成。简言之,就是以“互利、奉法、仁义、和谐”为核心,以经济、法律、伦理、文化为载体,以维权、环保、诚信、和谐为抓手的责任链体系,企业以该责任链体系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相应的责任,包含强制性责任和自愿性责任。”文化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较高层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国家文化安全视角的企业文化责任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文化传播,即将本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生活方式等传播、延伸到全球,以增强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第二是守正创新,即在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在吸收全球优秀文化精髓和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真善美的社会风气。

三、国家文化安全视阈下的企业文化责任定位分析

企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影响更为深远,宋小波从文化安全的角度指出“跨国公司作为文化载体、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文化功能越来越突出,跨国公司文化具有隐蔽性、模糊性和不对等性。”面对严峻的国家文化安全形势,我国企业又当何去何从?笔者尝试从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在结构分析我国企业的文化责任定位。

1.意识形态安全与企业文化责任定位

在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质是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信仰,在根本上体现为国内外受众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在价值主张的高度认同和自愿践行。企业作为国家的特殊“公民”,承担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文化责任是其应有之义。

在我国,依据企业产权关系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产权归国家所有,这类企业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决定了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其固有的责任与义务。首先,国有企业有党组织来把握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对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成长承担价值观引导责任,从而对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的生成产生辐射作用。其次,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第三,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家的经济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的比例,并且很多民营企业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民营企业虽然不像国有企业那样具有明确的政治意识,但是民营企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所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应有之义;其次,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与行为应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一般道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民族文化安全与企业文化责任定位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面临外来文化的侵蚀,维护民族文化安全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企业作为中国特殊的公民,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应担负守护和发展的责任。这份责任主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与践行实行。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首先,这里的物质文化一方面指企业中可以物化的内容,而更重要的应该从民族工业体系这个层面来理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这对我国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冲击,同时其所携带的具有母国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也对我国民族文化造成侵蚀。面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要保持自己民族工业的气节,注重产品品质,勇于竞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便是对我国民族文化最好的守护与发展。

其次,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企业在其行为文化的培育中首先应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次,要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

第三,企业制度文化是“要求企业和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系统,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企业文化核心(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文化的构建非常重要。因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必要举措,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和企业员工行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系统则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最后,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形成的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信念、价值观、企业伦理、企业家精神、员工精神风貌、英雄人物等内容。”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精神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文化植根于其所处的特定时空的社会民族文化,即企业文化的民族母质,故企业精神文化的培育必须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3.公共文化安全与企业文化责任定位

公共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在次国家层次的表现。公共文化安全与大众文化消费具有密切的关系,大众文化消费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就有可能产生公共文化安全问题。由于大众文化的消费性、娱乐性、商业性等特征使它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真善美”的审美观构成消解,而这种消解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就会危及我国国家文化安全。

根据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可将企业分为文化企业和非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是以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作为经营范围的,所以文化企业承担着大众文化消费的引导责任。文化企业对公共文化安全的维护责任还体现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塑造。非文化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是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其维护公共文化安全的责任主要体现为企业行为对公序良俗社会秩序的维护上。

参考文献:

[1]韩源.国家文化安全引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

[2]入世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基于和谐的观点[D].复旦大学,2007.83.

[3]宋小波,许翔杰.跨国公司的文化安全透视[J].卓越管理,2007.12.

[4]臧卫宁.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探析---以东胜公司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0,(05).

[5]阎世平,张维洁.企业制度文化与价值观的契合模式分析[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10).

[6]念甲斌.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企业精神文化构建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5,(08).

作者简介:易皓华(1981.03- ),男,汉族,江西宜春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武丽丽(1981.11- ),女,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民族文化意识形态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