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效率视角下的货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2016-01-15 00:50夏雨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9期

摘 要:本文从交易效率视角下展开,认为交易效率经两大作用机制贸易与金融发展来影响货币国际化。实证表明交易效率与货币国际化成正比,通过比较各国交易效率,得出了中国在经济实力、外汇储备上的优势,在金融发展程度等的不足。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货币职能;交易效率

从货币职能的角度看,国际货币的定义为:在世界上行使交易媒介、计价的单位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Cohen,1971;Hartmann,1998)。交易媒介的职能是最为基础的。从这方面讲,与交易媒介职能有关交易活动十分重要,交易活动的交易效率越高,货币越能通过这个市场的交易网络发展到全世界。

一、交易效率作用机制分析

杨小凯等人提出交易效率是完成一次交易所要花费的时间。交易活动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贸易和金融的交易,由此影响机制也有两方面。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内、外贸易的产生是因为交易效率的提高。Kiyotaki (1989)和Matsuyama (1993)的国际货币理论都认为,一种货币通过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交换媒介的职能为其国际化奠定了最初市场基础。李敬(2007,2008)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模型,表明了一国金融发展水平主要金融交易效率的影响。从全球的视角来看,各国金融发展不断加快,货币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对于该国货币能否进行国际化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取

为保证logistic二元回归中因变量Y取1和0的均衡性,本文选取了美国、日本、中国等①11个国家。2003年可以说是我国货币国际化在贸易与金融发展上都有了新的起点,故用2003到2014年这12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发展指标、IMF数据库)。

2.交易效率指标的度量

一是整体经济实力;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反映贸易的交易效率;三是体现一国金融交易效率的金融发展程度;四是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五是国际储备水平。通过这五大层面选取的指标众多,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分析采用Cronbachα系数,高于0.7时表明可靠性高)选出交易效率的代表性指标。选取指标包括有GDP、国内信贷总额/GDP、银行资产/GDP、私人部门贷款/GDP、股票交易周转率、金融服务出口和保险出口/GDP、每百万人均公里路程、人均交通与通信消费额、公共教育支出/GDP、外汇储备。Cronbach α值为0.77。

进而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选取的指标降维,其中提取主成分的标准是Kaiser的判断标准:特征值大于1。最终提取出3个主成分,经过综合得分的方式计算各国货币交易效率的成分得分,以美国为例,F1为8.28,F2为8.81,F3为8.06,其他国家依次可算出。

3.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中的因变量具体的表达式为:

选取交易效率主成分作为解释变量,国际货币的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的二元变量Y取值为1,其余为0。回归结果带入上式可以发现,已经国际化的货币P值都很接近于1,与实际相符,但韩国的P值也大于0.5,可能是度量指标体系的不完整导致。其他非货币国际化的概率值均小于0.5,说明本文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4.交易效率指标体系的对比

将10个交易效率指标因素根据进行标准化,可得到各指标因素得分,分析这些得分可知,从反映经济实力和外汇储备水平的主成分1看,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从反映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主成分2看,中国的指标得分较低,这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起步晚、缓慢等原因。从反映教育和商品交易效率的主成分3看,中国的劳动力素质有不断提高的空间。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货币职能出发,认为国际化货币最重要的是交易媒介的职能。交易效率作用于货币国际化的两个作用机制分别为贸易、金融发展。实证分析表明交易效率对货币国际化产生正向的重要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交易效率指标,表明中国在经济实力、外汇储备上的优势,在金融发展程度、教育程度等的不足。

基于交易效率对货币国际化产生正向的重要的影响,我国要进一步增强我国交易效率,以贸易的发展为主要的推动力,不断提高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结算占比。以金融的发展为之后的永续力,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度;促进离岸、在岸市场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利率、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的开放的次序。

注释:

①这11个国家为美国、日本、欧盟、英国、加拿大、韩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智利、南非。既包括已经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国家,也包括未实现的;有发达与非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敬.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视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赵红军.交易效率:衡量一国交易成本的新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3-14.

作者简介:夏雨(1991- ),女,汉族,江苏省江阴市人,南京财经大学2013级金融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