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校服现状及改进方向

2016-01-15 01:56刘佳袁裕禄
中国纤检 2015年21期
关键词:质监校服面料

刘佳++袁裕禄

“校服”一词,源于英语中的Uniform,在英语中,Uniform分为“uni”(统一、一致)和“form”(形式)两个部分,其本质含义是统一的服装。它是学校为了规范管理,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学生普遍穿着。今年6月30日实施的《中小学生校服》标准GB/T 31888—2015中对校服的定义是:学生在学校日常统一穿着的服装,穿着时形成学校的着装标志。

校服概述

英国是校服公认的发源地,霍舍姆基督公学(Christ's Hospital in Horsham,简称CH)的蓝袍校服(Blue Coat)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校服,蓝袍校服起源于以前学生所穿的古雅的、与教士所穿的长袍相似的蓝色制服、古尼可丝裤和长袜。

据《每日邮报》报道,几个世纪以来,英国霍舍姆基督公学的学生们一直身穿威尔士风格校服:一件用银质徽章固定的蓝色长外套、围在脖子上的白色亚麻布领巾、一条狭长的皮带、古尼可丝裤、黄色长袜和黑皮鞋,外套里面穿着宽松的无领衬衣。这种校服在活动方面虽然有很多不便,但却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因为穿了它,学生们有一种庄重、自信的感觉。它已经不仅仅是服装,更是学校历史文化的骄傲沉淀。

随着时间的迁移,校服的风格也在发生变化,有传统校服和现代校服之分,从用途方面,有运动服和正装之分。运动服一般都采用含棉的针织面料,较宽松,普遍用在学生的体育课上;正装则一般采用西装样式,根据男女不同有西装短裙或西装西裤之分,普遍用在学校的统一活动中。

目前国际上的校服,主要有日韩系和欧美系。日韩系校服尤其受到亚洲人欢迎,它不光注重校服质量,更在校服的外观设计上符合校服统一庄重的要求,同时融入了学生青春活泼的特点,符合时代特征,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不仅愿意在学校里穿校服,放学后也依然喜欢选择校服出行,甚至社会青年都喜欢校服风格的衣服,因为它确实很美。这样的美使得校服成为日韩服装产业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相比之下,我国的校服就落后很多。

我国校服发展历史

自从辛亥革命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以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20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30年代,旗袍在校园内得宠;40年代,延续了30年代的服装风格;50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60年代、70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杀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80年代,校服重新出现,但是比较散乱;90年代及21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当下,运动校服占主导地位,个别学校开始学习借鉴国外校服,出现了定制正装。

校服面料、质量及监管

1.校服面料的选用及特点。目前,我国的校服只包括主体穿着服装,甚少有袜子、领带、领结、丝巾、鞋子等配饰,所以本文只讨论主体服装。一般,运动校服的面料采用含棉的针织面料;正装校服的面料选用含棉的机织面料,这是由不同服装的功能决定的。面料特点如表1所示。

2.校服质量的相关标准。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校服校准体系,现行有效校服相关标准主要有FZ/T 81003—2012 《儿童服装、学生服》、GB/T 22854—2009《针织学生服》、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这4个标准都是推荐性的,内容上有诸多相同之处,生产企业可以采用其中任意一个。

3.校服质量监管。关于校服的管理,教育部于1993年印发了相关规定,用来规范中小学生校服采购管理工作。但是,市场经济讲究自由竞争,规范只是限定底线。对于校服的质量和价格,国家并没有统一的监管体系。在实际工作中,都是由各省市的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有时质监和纤检部门也会参与。这些复杂因素导致了各类校服事件的频繁出现。

我国校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经粗略估算,全国中小学生约2亿人,如果一年的校服分春、秋两套,一套150元,这就衍生出了一个价值600亿元的巨大市场[1]。在我国,这个市场存在多年却并不规范,也不完善。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校服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也逐渐提高,校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1.校服外观设计不美观,文化内涵少,合体性差,受欢迎程度低。典型案例是2014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参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时,北师大二附中的同学们穿的校服,确切地说是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引爆了网友们对国内运动校服铺天盖地的吐槽,普遍认为“丑到爆”[2]。这种国内普遍采用的校服样式松松垮垮、慵慵懒懒,甚至分不出男女,毫无美感可言。这样的校服抑制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压抑了激情绽放、个性发展,不利于将来良好形象的养成。

2.校服做工粗糙,质量堪忧。过去校服都是由各个学校自行采购,而学校基于价格等因素大多选择一些小厂,这些厂的管理不规范,工艺落后,机器设备也相对落后,很难生产出优秀的产品。近几年,由于社会对校服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校服的采购由单一采购向教育部门集中招标采购过渡,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等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校服的生产多倾向于本地企业,很难向全国市场开放。

3.国内关于校服的标准体系不完善。目前关于校服的4个标准,存在严格程度不同、个别内容重复以及法条竞合的问题。今年6月30日实施的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提高了校服安全性的要求,但并不是强制标准,企业可以自愿采用GB/T 31888—2015或者GB/T 23328—2009或者GB/T 22854—2009。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比如:GB/T 31888—2015规定了直接接触皮肤部分含棉量35%,而在GB/T 23328—2009和GB/T 22854—2009中对含棉量并无规定,如果企业在校服中明示采用GB/T 23328—2009或者GB/T 22854—2009,是否可以选用全涤面料?再比如,GB/T 31888—2015对附件锐利性、绳带、燃烧性、残留金属针及耐光汗色牢度都有要求,而在GB/T 23328—2009和GB/T 22854—2009中对这些并无要求,如果企业明示采用GB/T 23328—2009或者GB/T 22854—2009,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该如何考核校服的合格与否?endprint

4.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校服质量监管体系。全国对于校服的监管一般由各省市负责,然而,校服安全的监管意识普遍不足,质监、教育、物价等各部门间协调机制尚未形成,信息公开制度缺乏。查阅网络公开资料显示,全国绝大部分省市极少公布校服抽检结果。一般在校服的选购上实行的是“学校自主,家长自愿,统一招标,规范管理”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已经简化为“学校的选择就等于家长的选择”的做法。

关于校服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和设想

第一,从上到下,从学校到学生,从高层到百姓不断提高对校服的重视程度。目前,虽然校服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可喜的是,校服的美观和安全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今年6月30日国家标准委颁布实施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校服”命名的标准,为校服质量的检测和把关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7月13日,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称,校服的生产和采购均应执行国标,学生可以自愿购买校服,也允许学生按照所在学校校服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对校服的重视程度首次提高到了国家层面。日后,教育部门可联动质监部门定期对校服开展质量监督抽查活动,并向社会公开发布质监报告。

第二,开放校服市场,让社会中优秀的设计力量及生产企业参与到校服的制作及销售中。不光在省市范围内,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校服设计大赛。学校在预订校服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招标过程应当有教育部门及质监部门的专业机构参与,全程公开透明,让企业公平竞争,通过良性竞争提高校服质量。

第三,整合校服相关标准,完善标准体系。针对目前校服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出台相关解释,或者废止一些标准,而对另一些标准进行完善,减少企业生产校服时在选择标准时的困扰,也减少生产企业钻标准漏洞的机会。

第四,从上到下,建立合理有效的校服监管体系。明确监管主体的责任,明确职能部门的合作方式。可尝试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质监部门、技术机构、学生及家长代表、媒体记者共同参与的校服招标采购制度。从校服的采购到使用,教育部门及质监部门需终身负责,一旦出现问题,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

对于校服的明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每个清晨,学生们穿着美丽整洁、做工精良的校服,在朝阳的光辉中,骄傲地迈向学校。从他们身上,我们丝毫看不出贫富差距,看不出高低贵贱,唯有平等和尊严。他们会说:“我最喜欢穿校服,因为校服让我很自信!”

参考文献:

[1] 叶骋. 校服掉进监管的“漏洞”[EB/OL].(2015-05-04).http://hynews.zjol.com.cn/hynews/system/2015/05/04/019294960.shtml.

[2] 华静言. 中国校服被批“丑到爆”引发网友热议 [EB/OL].(2014-03-25).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325/c22219-24730184.html.

[作者单位: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阴)]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监校服面料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走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监之路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新常态下多举措实现质监工作新跨越
在实现“三转”中加大质监工作力度
创新质监思路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