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远离冬季不适

2016-01-16 20:12糖果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6年1期
关键词:冻疮暖气患上

糖果

冬天来了,宝宝的身体要接受新挑战了,“暖气病”、“冬中暑”、皮肤干燥皲裂等问题接踵而至,对于这些新挑战,妈妈们应如何科学应对呢?

挑战一、暖气病

冬季来临,北方开始集中供暖,可若是室内温度过高,加之通风不畅,会使得室内空气变得格外干燥,同时为病菌的孳生和传播提供“温床”,导致宝宝很容易因患上“暖气病”而出现各种不适。

症状表现

宝宝生活环境过热,很容易患上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室内空气干燥且通风不畅时,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都易于附着在黏膜上并且不易被清理,会刺激宝宝喉部,引起为鼻咽干燥、咳嗽,并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一些支气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复发。此外,在干燥的室内如果宝宝饮水不足,还会导致宝宝尿量减少,增加泌尿道感染等风险。

教你科学击退“暖气病”

攻略1.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

想让宝宝远离“暖气病”,妈妈首先要注意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尽量让室温保持在18℃~24℃之间,湿度以保持在50%~60%为宜。在天气晴好的日子坚持每日通风,可以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通风时,可将宝宝先抱离到另一个房间,逐个房间依次通风。增加室内湿度时,除使用加湿器外,妈妈们还可在床前放盆清水,或是将洗干净的宝宝衣物晾在暖气上方以增加室内湿度。

攻略2.增加户外运动时间

北方天气寒冷,一入冬,宝宝们便会习惯性地“猫冬”了,如此反倒会增加宝宝患暖气病的概率。冬季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能帮助宝宝更好的适应冷空气,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带宝宝外出,注意选择空气质量良好的时段,雾霾等不良天气状况下不宜外出。户外活动时间可选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气温较高的时候,每次外出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

攻略3.注意饮食调节

避免宝宝患上“暖气病”,妈妈们切不可忽视宝宝的饮水量。在饮食方面可多吃一些富含水分和润燥生津的蔬果,蔬菜中的荸荠、萝卜、冬瓜、百合,水果中的梨、苹果、橙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将以上食物做成汤品或粥品每餐食用借以补充水分。另外,要少吃油炸、甜腻等容易让宝宝上火的食物。

TIPS:“暖气病”并非是北方宝宝的专利,南方许多家庭在冬季也会食用电暖气、空调等为宝宝取暖,若室内环境温度过高,通风不畅等,同样会诱发宝宝患上“暖气病”。

挑战二、冻疮

冻疮是宝宝冬天极易患上的皮肤病之一,相对于成人,宝宝不仅皮下血管相当发达,含水量也高于成人,加上皮肤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的刺激中时,很容易使体表血管痉挛,导致血流量减少,造成皮肤组织缺血缺氧,在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形成冻疮。

症状表现

冻疮主要发生在宝宝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如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脚边缘、脚背、耳轮、耳垂、面颊等部位。宝宝患冻疮时,一开始受冻部位会充血发红,之后会形成暗红色的斑且伴有肿胀、疼痛、发痒等表现。若是遇热则会变得又痒又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水泡,破溃后会形成溃疡面,疼痛无比。

教你科学击退“冻疮”

攻略1.注意保暖 重点呵护暴露部位

妈妈冬季带宝宝出门时切记注意保暖,口罩、帽子、手套都要戴好,像脚趾、脚跟、耳轮、耳垂、面颊等易被冻伤的部位可擦一些富含油脂的宝宝专用护肤品,借以保护皮肤,减少热量散失,避免患上冻疮。

攻略2.经常活动 按摩增加血液循环

宝宝在户外玩耍时,妈妈要注意经常帮宝宝搓搓小手、面部、耳朵,同时不要在户外玩得过久,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此外,宝宝的衣服要适当宽松,避免过紧的衣服尤其是鞋袜,以免因血液循环不佳导致局部出现冻疮,还要注意潮湿会加重寒冷引起的损伤,所以宝宝的袜子鞋垫不要潮湿,要勤换、勤烤晒。

攻略3.注意补充营养

为免宝宝冻伤,妈妈平时可以给宝宝多吃一些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抗寒力,有助预防宝宝冻疮的发生。

TIPS:一旦宝宝出现冻疮要及时治疗,若冻疮没有破溃,妈妈可在宝宝冻疮部位遵医嘱涂抹一些冻疮软膏或维生素E软膏,也可请中医开一些活血化瘀的草药如红花、桑叶等,煎水外洗。若已生成水泡或是形成了溃疡面时,应遵医嘱用5%硼酸软膏等涂搽并轻轻包扎好,也可以外用一些抗生素药膏避免感染。

挑战三、冬中暑

中暑可不是夏天的专利,在冬季也时有发生,实际上就是“婴儿捂热综合症”。寒冷的冬季,家长们唯恐孩子尤其是小婴儿冻着,衣服、包被里三层外三层的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实际上1周岁内的宝宝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并且机体散热主要靠皮肤蒸发,捂得太久或过度保暖时,散热受到影响,自身温度就会升高,加之冬季门窗紧闭,室内开着空调、暖气,局部还会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这就让宝宝好像处在一个“人造夏季”中,容易出现中暑的症状,发生 “冬中暑”。

症状表现

患上“冬中暑”的宝宝会表现为高热,体温一般在40℃以上,大汗淋漓,之后很快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口唇、指甲青紫等表现。不止如此,宝宝精神状况也极差,哭声低弱,反应迟钝,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表现。

教你科学击退“冬中暑”

攻略1取暖要科学

冬季宝宝房间的温度不要超过25℃,空调或取暖器的暖风口不要正对着宝宝,且注意定时开窗通风。夜里温度一般较低,给宝宝保暖不宜采用穿盖过多或局部使用电热毯、热宝等方式,因为这样不容易控制保暖和散热之间的平衡,尽量通过空调、暖气等调节出适宜的室内环境温度,这样在保暖的同时,也避免宝宝因散热不良发生“冬中暑”。

攻略2根据需求穿衣

小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差,妈妈们要结合宝宝的周围环境、活动状态给宝宝穿衣保暖,也就是说家中、外出时、早晚和午间、运动前后穿着都要注意随时调节,不能一成不变。

TIPS:若宝宝已出现“冬中暑”,妈妈们不要惊慌,应马上打开宝宝被子,帮宝宝擦干全身汗水,换上干燥的内衣,在穿着合理的情况下把宝宝带到空气新鲜且通风的地方,同时喂宝宝一些温水。对于体温过高的宝宝,妈妈可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帮宝宝进行物理降温。对于病情较重的宝宝则需要立即送医治疗,就医途中不要把宝宝头部捂得过严,以免诱发缺氧窒息。

挑战四、冬季皮肤粗糙

寒冷、干燥、多风的冬天,对宝宝幼嫩的皮肤是个严峻的考验。宝宝的皮肤角质层薄,缺乏弹性,加上真皮结缔组织不成熟,皮肤对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较差,若不注意防护,很容易造成皮肤粗糙,甚至干裂。

妈妈科学击退皮肤粗糙干裂

攻略1.过度清洁不可取

宝宝皮肤自身会分泌皮脂层,对皮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脂层,冬季每天早晚洗脸,两天洗一次操即可。洗澡时间不要过长,用性质温和的沐浴露,洗澡水温不超过40℃为宜,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洗澡擦干后趁皮肤还湿润,尽快涂抹油性润肤霜,以更好的滋润及保湿皮肤。若宝宝皮肤上已生成痂皮,清洗时应先用植物油涂擦在痂皮表面,待痂皮变软后,再用水清洗干净,绝不可用手将痂皮撕下来,以免造成裂口。

攻略2.贴心衣着有讲究

宝宝衣物若材质不好,会与皮肤产生静电作用,从而加重皮肤干燥表现,所以宝宝贴身衣服一定要选择纯棉材质的产品,同时确保质量安全。

攻略3.注意补充水分

冬季宝宝皮肤容易干燥,多喝水,补充水分是缓解皮肤干燥的基础措施。饮食方面,妈妈可为宝宝多安排一些滋润、富含维生素类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蛋及橙红色的蔬菜和水果等,比如将胡萝卜切碎煲粥给宝宝吃有助滋润皮肤。

TIPS:宝宝手脚部位的皮肤最容易出现皲裂,特别是掌跖和足底根部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皮肤角质较厚,且无毛囊和皮脂腺,缺乏皮脂保护,一旦宝宝皮肤发生皲裂,妈妈可遵医嘱为宝宝涂水杨酸软膏,之后用干净纱布包好,避免裂口扩大。

猜你喜欢
冻疮暖气患上
长时间看手机会患上“眼癌”?
远离冻疮 温暖过冬
两份药膳,帮你远离“暖气病”
为什么空调高、暖气低
我患上了狂长头发症
果然够狠
茄子根+辣椒 治疗冻疮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