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形态学检查在鉴别诊断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方面的临床价值

2016-01-16 08:57张聪明曾小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性贫血病态形态学

张聪明 曾小敏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贫血。这两种贫血患者的病因虽然不同,但进行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结果及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对其病情进行鉴别诊断的难度较高[1]。为了提高鉴别诊断这两种贫血的准确性,我们在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了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形态学诊断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研究中的67例患者均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符合难治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病情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难治性贫血组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在32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2例,其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46±1.3岁。在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3例,其年龄为22-76岁,平均年龄为44±1.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为:患者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其典型血象变化为红细胞的平均体积>95fL、呈卵圆形的大红细胞数量增多且出现明显的异形及大小不匀等异常情况、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骨髓中存在典型的巨幼红细胞。难治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患者发生贫血、合并两系或三系血细胞数量减少、骨髓增生活跃。

1.3 检验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及有核红细胞糖原高碘酸-无色品红染色(PAS)检查。对两组患者进行髂前上棘穿刺取样:使其取侧卧位,对其髂前上棘后下方的皮肤进行消毒,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用左手的食指、拇指固定穿刺的部位,用右手握穿刺针垂直刺入骨面,进入骨髓腔,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抽取红色的骨髓液0.1-0.2mL,制成5-6张骨髓涂片。对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瑞吉氏染色,在显微镜下分析骨髓细胞的形态。观察两组患者巨幼变原始红细胞、巨幼变早幼红细胞、巨幼变中幼红细胞的体积[2]。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有核红细胞PAS检查结果的阳性率。

1.4 观察指标

判定骨髓病态造血的观察标准为:①巨核系病态造血: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样本中有巨大的血小板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红系病态造血: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样本中的红细胞有多个畸形核、奇数核、核碎裂等表现,外周血中有巨大红细胞。粒系病态造血: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样本中的细胞核及细胞浆有发育不平衡、双核、核分叶过少或过多等表现。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各项检查结果的分析

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相比,难治性贫血组患者在进行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时发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粒系病态造血、红系病态造血及PAS呈阳性的几率较高。两组患者在进行检验时发现多核小巨核细胞、粒系巨幼变、红系巨幼变、幼稚红细胞、幼稚粒细胞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结果的分析(n/%)

2.2 对两组患者巨幼变红细胞体积的分析

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相比,难治性贫血组患者巨幼变原始红细胞的体积、巨幼变早幼红细胞的体积均较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巨幼变中幼红细胞的体积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巨幼变红细胞体积的分析(μm)

3 讨论

难治性贫血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一种病理分型。此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贫血,其病理学特征为病态造血等。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DNA合成障碍而导致的一类贫血[4]。此病患者的病理学表现主要为红细胞及粒细胞巨幼样变等[5-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相比,难治性贫血组患者在进行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时发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粒系病态造血、红系病态造血及PAS呈阳性的几率较高。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相比,难治性贫血组患者巨幼变原始红细胞的体积、巨幼变早幼红细胞的体积均较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对难治性贫血患者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病情进行鉴别诊断时应综合分析其进行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及有核红细胞PAS检查的结果,以提高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

[1] 邵伟芳.MDS-RA及MA诊断中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168.

[2] 曹智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9):58-59.

[3] 杨川,郑权.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学检验中混合染色法的应用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4,10(6):75-76.

[4] 易运林.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管理及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9):100-101.

[5] 刘雁,申红. 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与形态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8):3430-3432.

[6] 张文菊,崔立军,弓文秀. 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检查联合诊断血液病[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3):112.

猜你喜欢
性贫血病态形态学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MPN中的诊断价值
一May-Hegglin异常家系细胞形态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