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手术的急性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6-01-16 08:58刘英彩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脑外伤住院麻醉

刘英彩

(河北省邢台巿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河北 邢台 054000)

急性脑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且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目前,临床上主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该病。有研究表明,对该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手术治疗的效果[1]。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进行手术的急性脑外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9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9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9.32±2.19)岁。其中,因交通事故、从高处坠落及遭受打击导致急性脑外伤的患者分别有22例、13与3例。在这些患者中,有颅骨骨折的患者21例,有硬膜下血肿的患者8例,有硬膜外血肿的患者5例,有颅内出血的患者4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40.13±2.27)岁。其中,因交通事故、从高处坠落及遭受打击导致急性脑外伤的患者分别有19例、10与2例。在这些患者中,有颅骨骨折的患者18例,有硬膜下血肿的患者7例,有硬膜外血肿的患者4例,有颅内出血的患者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详细记录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同时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进行手术的目的、方法及疗效等。患者在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其一旦出现血压降低、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另外,要对患者进行引流护理,避免引流管发生脱落、堵塞等现象。我院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具体的方法是:

1.2.1 进行手术前的护理: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首先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健康教育,详细为其讲解与手术有关的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还要严密监测其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1.2.2 进行手术中的护理:①进行麻醉配合: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对于循环情况较差且发生血管塌陷的患者,应为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于躁动较严重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将其固定在手术床上,以免其出现坠床的情况。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氧,吸氧量应控制在6~8L/min左右。②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体温的变化情况。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埋针部位是否出现鼓针及渗液等情况,对于体温过低的患者,应做好保暖的工作。对于颅内压偏高的患者,应遵医嘱使用甘露醇对其进行静脉滴注,以快速降低其颅内压。

1.2.3 进行手术后的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取平卧位并对其进行吸氧治疗,同时要密切观察其引流液的颜色、性状等,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出现折叠、扭曲、滑脱等情况。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后要为其进食易消化、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食物,然后应根据其病情的恢复情况逐渐过渡为进食正常饮食。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大小便训练,并加强对其进行皮肤护理,以免其发生压疮。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时间、住院的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其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我院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 s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分别为(18.71±1.25)h与(18.62±6.71)d,对照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分别为(26.15±1.45)h与(25.02±8.56)d,观察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比较(± s )

组别 例数 进行抢救的时间(h) 住院的时间(d)观察组 38 18.71±1.25 18.62±6.71对照组 31 26.15±0.45 25.02±8.56

2.2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后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麻醉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其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在进行麻醉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了心率失常的症状,其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4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1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较重,其不仅伴有神经功能损伤,同时还伴有代谢、循环、呼吸及内分泌等系统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对该病患者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将降低其致残率与致死率[2]。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手术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进行抢救的时间、住院的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王丽英[3]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对进行手术的急性脑外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缩短其进行抢救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并能降低其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欧阳红卫.急性脑外伤手术的麻醉配合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31(5):147.

[2] 姚景芳.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配合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2(1):144-145.

[3] 王丽英.92例重度脑外伤患者麻醉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324-325.

猜你喜欢
脑外伤住院麻醉
妈妈住院了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脑外伤诊断中磁敏感加权成像和颅脑CT的应用效果对比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