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和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

2016-01-16 08:56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溶栓

石 闯

(岳阳市中医院心内一科 湖南 岳阳 414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和缺氧引起的[1]。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和致死率高等特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进而可导致其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从而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2]。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联合使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和介入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9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1)其病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具有进行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的指征[3]。(2)他们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3)他们均未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神经系统疾病。在这90例患者中,有男性52例,女性38例。他们的年龄在43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3.5)岁。他们中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3例,有合并高血压的患者47例,有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20例。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介入疗法进行治疗。进行介入治疗的方法是:(1)让患者取仰卧位,并对其进行桡动脉穿刺。(2)经患者的桡动脉将指引导管送至其冠状动脉口,然后将介入球囊沿导引钢丝送至其冠状动脉狭窄的节段[4]。(3)通过球囊的扩张来缓解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

1.2.2 在使用介入疗法进行治疗前,为实验组患者加用尿激酶溶栓疗法进行治疗。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方法是:将150万U的尿激酶溶于100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胸部疼痛的缓解率、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心电图上ST段的下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胸部疼痛的缓解率为95.6%(43例),其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为91.1%(41例),其心电图上ST段的下移率为86.7%(39例)。对照组患者胸部疼痛的缓解率为75.6%(34例),其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为71.1%(32例),其心电图上ST段的下移率为60.0%(27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胸部疼痛的缓解率、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和心电图上ST段的下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尿血,有1例患者发生了穿刺部位血肿,有1例患者发生了消化道出血,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3例)。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了尿血,有3例患者发生了穿刺部位血肿,有4例患者发生了消化道出血,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7%(12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联合使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和介入疗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其治疗后胸部疼痛的缓解率、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和心电图上ST段的下移率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介入疗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尿激酶溶栓疗法和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脏的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江忠放,陈恩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联合PCI治疗与直接PCI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3(01):73-74.

[2] 张谷,陈玲,林晖.溶栓后PCI和直接性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30-32.

[3] 李彦明,程冠昌,洪岩,等.溶栓后介入疗法和直接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690-4692.

[4] 陈泽芳,陈宋璋,王晓群.溶栓后介入治疗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02):80-82+86.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