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2016-01-16 08:57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二聚体血浆对象

李 敏

(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 福建 建瓯 353100)

骨创伤是指人体骨组织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其解剖结构遭到破坏的一种骨科疾病,该病患者可伴有一系列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患者发生骨创伤后,其机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其血浆中D-二聚体和血糖的水平增高[1]。为探讨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我院对近年来收治的130例骨创伤患者和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30例健康人进行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检测,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骨创伤患者和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30例健康人。将13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54例;其年龄为19~63岁,平均年龄为(36.7±15.2)岁。观察组患者均为闭合性骨创伤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根据损伤定级标准-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2005版)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伤组、重伤组和特重伤组。轻伤组中有46例患者,重伤组中有43例患者,特重伤组中有41例患者。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为健康体检者,无创伤、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史。对照组中有男性体检者80例,女性体检者50例;其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为(35.6±16.4)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在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的清晨采集其空腹静脉血,并使用浓度为3.8%的枸橼酸钠对取得的血液标本进行抗凝。使用血凝仪及配套的试剂测定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患者的血糖水平。使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的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和血糖的水平

经检测发现,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和血糖的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其D-二聚体和血糖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和血糖的水平(±s)

表1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和血糖的水平(±s)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第1天 第3天 第5天D- 二聚体 (μg/L) 173.20±42.6 1453.60±305.6 984.50±224.5 703.60±154.2血糖(mmol/L) 5.34±0.32 15.43±2.35 10.31±1.24 7.68±1.93

2.2 轻伤组患者、重伤组患者和特重伤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

经检测发现,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特重伤组患者和重伤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伤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均明显高于重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轻伤组患者、重伤组患者和特重伤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

2.3 轻伤组患者、重伤组患者和特重伤组患者血糖的水平

经检测发现,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特重伤组患者和重伤组患者血糖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伤组患者血糖的水平均明显高于重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轻伤组患者、重伤组患者和特重伤组患者血糖的水平(mmol/L)

3 讨论

骨创伤主要包括骨折和骨裂。该病患者通常会伴有局部或全身反应。D-二聚体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指标,是由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2]。患者发生骨创伤后,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活化,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D-二聚体的水平也会明显高于健康人[3]。同时,患者发生骨创伤后,伴随的应激反应可导致其血糖水平升高。机体为了维持患者体内血糖的平衡,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但由于患者发生创伤后,其胰岛素与对应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能力下降,具有升血糖功能的胰高血糖素无法被拮抗,其机体内血糖的水平还是会明显地升高[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骨创伤患者D-二聚体和血糖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骨创伤患者的病情越重,其D-二聚体和血糖的水平越高。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5]。

总之,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其创伤严重的程度,对判定其伤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邓燕玲.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骨科创伤患者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789-797.

[2] 陈影秋,郭峰.D一二聚体对严重创伤的诊断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5):731-732.

[3] 刘攀,卢冰,王跃,等.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的血浆D-D水平和血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31(14):6083-6085.

[4] 李灿辉,吴征杰,曾焰辉,等.骨创伤患者IL一6和血糖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80-82.

[5] 王军,王开荣.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089-1091.

猜你喜欢
二聚体血浆对象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