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危重患者使用抗生素过程中致病菌快速变化特点的分析

2016-01-16 08:57许志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致病菌危重耐药性

许志斌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河南 焦作 454350)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致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升高,已经成为临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为了探讨分析危重患者抗生素使用过程中致病菌快速变化的特点,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患者。在这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34例。他们的年龄在12~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10±8.94)岁。其中,年龄在12~44岁之间的患者有27例,年龄在45~59岁之间的患者有36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有37例。在这些患者中,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有38例,所占的比例为38.00%,住院时间在8~19天之间的患者有42例,所占的比例为42%,住院的时间>20天的患者有20例,所占的比例为20.00%。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在3~4天之间的患者有31例,在5~6天之间的患者有42例,在7天以上的患者有27例。在这些患者中,原发病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有17例,为脑出血的患者有11例,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13例,为颅脑疾病的患者有23例,为重症肺炎的患者有13例,为慢阻肺的患者有11例,为肝硬化的患者有12例。

1.2 研究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这100例患者体内致病菌快速变化的特点。

1.3 试验方法

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①进行痰液培养的方法是: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前1天的清晨,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在为患者采集痰液标本前,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漱口,次数为3次,去除其口腔浅表的固有植菌。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深咳,以获取其下呼吸道内的痰液。痰液标本采集结束后,将患者的痰液置于无菌容器中。在标本采集结束的半小时内,将这些标本送往检验室进行检验。②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痰液标本采集结束后,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这些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分离。使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对这些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将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质控菌株。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的危重患者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变化的特点

在这100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培养出200株致病菌。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的数量呈减少的趋势,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的种类呈增多的趋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的危重患者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变化的特点(株,%)

2.2 不同住院时间的危重患者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变化的特点

患者住院的时间越长,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的种类就越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3 抗生素不同使用时间的危重患者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变化的特点

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越长,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的比例就越低,但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的种类呈增多的趋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2 不同住院时间的危重患者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变化的特点(株,%)

表3 抗生素不同使用时间的危重患者其痰液标本中致病菌变化的特点(株,%)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对危重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1]。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2],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升高,这已经成为临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因此,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根据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意义重大[3]。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其体内的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会逐渐下降。此类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体内易出现新的菌株。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均有明显减退,比如其肺组织的弹性减退,这不利于气体交换和分泌物的排出,进而增加了其感染的发生率[4]。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其体内致病菌的种类呈增多的趋势,这可能是与患者的肺活量降低有关。另外,患者住院的时间越长,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越多。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会使患者体内的菌群失调[5]。因此,进行规范的细菌学检验和药敏试验十分必要,上述两种方法是临床上为患者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

总之,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患者的年龄、住院的时间与致病菌的变化均呈正相关性。在临床上,在为危重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以确保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刘颖,张会英,吴俊等.587例手外伤感染患者伤口致病菌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性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2):131-134.

[2] 郭主声,张丽华,林偲思等.东莞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的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2012,07(8):992-994.

[3] 熊杰,丁佑铭,沈雄山等.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致病菌分布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58-161.

[4] 梁桂才,黎石宝,覃燕玲等.院内感染致病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动态变化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79-80.

[5] 卢新璞,杨冬红,邢沫等.致病菌基因组岛的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2,31(4):401-405.

猜你喜欢
致病菌危重耐药性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